外地遊客和本地人眼中的蘇州都不同,看看我這個外地人對蘇州評價

很多人初到蘇州,對這裡的每一條小巷,都飽含歷史的薰陶,文化的底蘊充分暴露出城市的熱情,古樸,低調。蘇州人的熱情,是讓人無法拒絕的善意,蘇州人的美,總有一種內在的沉澱。亭亭玉立,不施粉黛,娥眉輕蹙,丹唇輕啟之間自有一番別樣的妖嬈。願支一隻小舟,在江南朦朧煙雨中搖曳,淡看清蓮初開。

外地遊客和本地人眼中的蘇州都不同,看看我這個外地人對蘇州評價

拙政園,水過橋頭繞樓閣,人在亭臺水中央。多走一步,景色煥然一新。少看一眼,已是過眼雲煙。水,亭,樓,橋,處處新奇,複雜的纏繞,讓人不得不去發現她的巧妙,居然找不到一處相同。漫步園中,每條路都是一個驚喜。

外地遊客和本地人眼中的蘇州都不同,看看我這個外地人對蘇州評價

獅子林,雄獅穩坐山上山,奇山怪石洞中洞。穿來穿去,不知身在何處,乾脆放棄,隨著洞中的蜿蜒,亮光之處,怪石嶙嶙,千姿百態,靈性十足。窗洞的巧妙,在於背後的景色,搖曳的翠竹,奇怪的山石,蒼老的樹藤,每一處都宛如一幅風景畫。

外地遊客和本地人眼中的蘇州都不同,看看我這個外地人對蘇州評價

寒山寺,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張繼的《楓橋夜泊》,刻畫在古寺的每個角落,穿越幾百年後的夜晚,客船依然等待著曾經的故事。虎丘山,嫋嫋雲煙聽竹聲,涓涓流水化墨香。走在虎丘山上,讓人難以停住腳步,別院,古塔,書軒,茶舍,竹林,每一處的精彩,都需要鏡頭的定格,古人的淡泊,帶來的卻是今人難得的清淨。

外地遊客和本地人眼中的蘇州都不同,看看我這個外地人對蘇州評價

平江路,“平江”二字源於宋元時期,蘇州被稱為平江。它北接拙政園,南眺雙塔,全長1600餘米,整條歷史街區以平江路為軸線,東西兩側依次排列著懸橋巷、大儒巷、衛道觀前、中張家巷、大新橋巷、丁香巷等眾多小巷。蘇州人文薈萃,名人輩出,在平江路這些普通的巷道內,曾經居住過很多文人雅士,達官貴人。只是時過境遷,舊時王謝堂已成百姓家。

外地遊客和本地人眼中的蘇州都不同,看看我這個外地人對蘇州評價

探花府,蘇州民間有“蘇城兩家潘,占城一大半”的說法,這兩家潘乃是“富潘”與“貴潘”。前者富甲天下,後者貴不可言。探花府老宅原屬“貴潘”所有,是晚清重臣潘祖蔭的府邸,因他是咸豐二年探花,這裡又被稱為“探花府”。

外地遊客和本地人眼中的蘇州都不同,看看我這個外地人對蘇州評價

這座大隱於市的正宗古宅,身上有著蘇州輝煌的過往,潘氏家族之中,狀元、探花、翰林、舉人不勝枚舉,被譽為“天下無第二家”,風頭也自然無二。從外面看,這裡更像是一落典型的徽派建築。青瓦白牆,屋簷翹翹,深色木門上掛著兩隻門環,匾額上則赫然寫著“探花府”。現在這裡有個更好聽的名字,“蘇州文旅花間堂”。

外地遊客和本地人眼中的蘇州都不同,看看我這個外地人對蘇州評價

民宿將自然之美與園林藝術完美結合,隨處可見的花花草草一改人們對都市“鋼鐵泥牆”的印象,同時也是喧囂都市中的一處“世外桃源”。探花府也是拍攝愛好者的天堂,在如今寸土寸金的蘇州平江路,很難找到佔地如此之大的地方。到夜幕降臨,看遠處綠色的樹木慢慢變成了黑影,天空也變成灰白色,西邊有很明顯晚霞的痕跡,這樣的畫卷勾起很多攝影師的興趣。

外地遊客和本地人眼中的蘇州都不同,看看我這個外地人對蘇州評價

外地遊客和本地人眼中的蘇州都不同,看看我這個外地人對蘇州評價

民宿的套房整體色調暖中泛白,搭配極具質感的深色原木,與窗外的青磚黛瓦相呼應,構思巧妙,處處彰顯著東方神韻。拉開窗簾看著庭院,外面偶爾有管家路過,時不時有鳥鳴聲傳來。都是古香古色的韻味,讓人頓時心都靜了下來,沉了下來。

外地遊客和本地人眼中的蘇州都不同,看看我這個外地人對蘇州評價

蘇州很累,累的是歷史的沉澱。蘇州很愜意,愜意在亭臺樓閣間的江南小調。蘇州很複雜,複雜在山,水,樹,亭之間的美妙。這樣的蘇州你們喜歡嗎?喜歡的可以關注作者,評論聊聊你對蘇州的看法。下一篇文章講述百年山塘蘇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