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眼”中的防城港,两年城市人口增速超15%

今年中国东盟国际马拉松,又一次上了央视。朋友圈里铺天盖地的宣传,又给防城港刷新了一波存在。

其实从2017年的第一届中国东盟国际马拉松的举办开始,至今已经有两年的时间了,这两年间三届的马拉松随着路线的一次次改变,也是侧面见证者防城港这座城市的发展、扩张与变化。

百度“眼”中的防城港,两年城市人口增速超15%

那么在这几年时间里除了,除了我们能看到的城市硬件的变化之外,在城市的人口与名气这些软件上,防城港有了什么样的改变呢?

接下来通过一组数据来告诉你。

北方城市在收缩

最近百度参照了百度地图每天1200亿次的位置服务请求大数据,发布一份了《中国实体城市人口变化》,这份报告是对2018年11月的中国常住人口数据,和2016年11月的常住人口数据做了一份比较,从而得出了百分比数据。

研究结果显示:全国所有城市常住人口增加平均值为0.8%,在检测了中国包裹县级单位的3022个城市中,两年期间常住人口减少的城市共1506个,其中178个城市常住人口减少超过15%。两年期间常住人口增加的城市共1516个,常住人口增加超过15%的城市有179个。

百度“眼”中的防城港,两年城市人口增速超15%


同时,这份研究报告又将两年期间,常住人口减少5%及以上,面积大于等于10平方公里的实体城市定义为收缩城市,最终按照这个标准,识别出了217个收缩城市(图3),占所有3022个实体城市的7.2%。

百度“眼”中的防城港,两年城市人口增速超15%

图 | 收缩型城市

看到收缩型城市的分布,你会惊讶的发现全国东北、华北、西北城市收缩相当明显。


这些城市收缩可能是城市资源枯竭、产业结构转型、棚户区改造,出现人口迁出。

人口流向防城港

说完了全国的大趋势之后,我们来看下广西。我们放大了城市人口变化地图中的广西部分。

我们可以看到,以这张图上的标注为例:大蓝圈代表人口减少15%以上,小蓝圈表示人口减少5%-15%,原点城市人口基本变化都是在正负5%以内,小黄圈代表人口增加5%-15%,而大红圈代表人口增加15%以上。

百度“眼”中的防城港,两年城市人口增速超15%

看完这张图,整个广西大蓝圈的城市有两个,分别是南宁和崇左,大红圈的城市有三个分别是桂林,防城港和东兴。

听到这可能有人会联想起,前几个月防城港不是刚公布一次户籍人口达到100万人么,平均每年下来户籍人口的增长也就是一两万。怎么百度会统计出防城港和东兴,两年的人口增长分别都超过了15%呢?

百度“眼”中的防城港,两年城市人口增速超15%

其实首先来说,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不是一个概念。现在常住在防城港的外地人,不可能人人都是防城港户籍,并且防城港外地人的数量还是出了名的多。

所以说,百度的这份人口统计的意义在于,不论是户籍人口还是非户籍人口,只要你人在本地就都算,并且户籍人口人不在本地的还不算在内。根本意义上来说,就是2016年和2018年两组城市活跃人口快照的一个对比。不一定能反映出户籍人口的增减,而真正反映的是城市的活跃度,和近两年人口流动的大方向。

人口与房价的逻辑

最后来说回人口与城市房地产的未来。

对于房价来说有句话:长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政策。但是我觉得基本上对于房价的大趋势而言,真正有用的就是前半句。

人口代表需求,土地代表供应,而政策代表供需之间的调控。把目光放得长远之后,会发现源源不断的需求才是一个城市房价的基石。

没有大量的需求,也就不会产生稀缺价值。而未来的需求究竟体现在什么地方,那就是人口持续流入呗。

评判一个城市未来房价行不行,人口流入是一个最基本的条件。

对于今天的防城港来说,这座城市的常住人口到底有多少人,我估计没人能准确的回答出来,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也绝对不止户籍人口的100万。


而城市人口的活跃,对于一个刚开发的五线城市来说,这是可能一个很好,同时也很微妙的现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