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斥600億巨資推動轉型;戴姆勒重估自動駕駛出租車可行性;家用第二輛車宜選小型電動車

1 大眾集團將投入600億歐元推動電氣化和數字化轉型

上週五,大眾汽車集團通過了一項新的投資決議,其計劃在2020-2024年間投資600億歐元(約合4654億人民幣),用於混合動力、電動汽車和數字化等未來領域的轉型。

同時,大眾還調整了未來十年的發展計劃。根據新計劃,大眾將在2029年前推出75款純電動車型和60款混合動力車型。到2029年,大眾將生產2600萬電動車,其中2000萬輛電動車將基於大眾全新的電動化平臺MEB研發製造。

2 戴姆勒對自動駕駛出租車進行可行性研究

日前,戴姆勒對自動駕駛出租車進行了“可行性研究”,並承認其在未來盈利潛力和安全性上存在問題。11月4日,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會主席、梅賽德斯-奔馳汽車集團全球總裁康林松在倫敦表示,戴姆勒將“調整”其在自動駕駛出租車上的資金支出,這項技術將更有可能應用於貨運公司的長途運輸車輛。

自從Google在2012年推出自動駕駛原型車後,汽車製造商競相開發自動駕駛汽車。隨後,在諸如Uber等叫車服務和送貨服務公司飛速發展的推動下,自動駕駛出租車的想法得到了空前

關注。但是,由於研發成本和監管障礙不斷增加,各汽車製造商不得不對這項業務的商業潛力進行重新評估。

3 家中第二輛車,宜選小型電動汽車

對於汽車製造商來說,小型電動汽車正在成為一門好生意。根據數據統計,平均每個美國家庭擁有1.8—2輛汽車,這意味著相當多的家庭都有2輛車,或者已經有購買2輛車的需求。

對於美國家庭來說,購買SUV較為常見,但如果你已經擁有了一輛SUV,正在考慮買第二輛車時,不妨考慮買一輛小型電動汽車,車輛重心低、駕駛感好、停車方便、購買稅費優惠、充電成本相對便宜等都在提升消費者的購買熱情。

4 車企“漂綠”,美國電氣化只是表面浮象?

雖然大多數汽車製造商都致力於在未來幾年開發和銷售電動汽車,但某知名環保組織表示,汽車製造商和經銷商都對電動汽車的庫存和銷售缺乏熱情。根據塞拉俱樂部剛剛發佈的一份報告,這一舉動相當於汽車製造商“漂綠”(greenwash,意為公司為樹立支持環保的虛假形象而做的公關活動、捐贈等)其降低尾氣排放的承諾。另一項研究表明,汽車製造商在推廣電動汽車的廣告和營銷預算只佔總開銷中極其微小的比例。塞拉俱樂部表示,比起電動汽車的廣告開支,汽車製造商在全國範圍內為內燃機汽車的花費是其28倍。

塞拉俱樂部發現,美國全國範圍內只有26%的經銷商有在庫和銷售的電動汽車。在那些提供電動車的經銷商中,有28%的銷售人員對如何給電動車充電知之甚少,甚至一無所知。在調查所到之處,31%的工作人員沒有給電動汽車購買者提供電動汽車補貼的細節,44%的經銷商庫存車不超過兩款。進一步阻礙了電動汽車購買體驗的是,在給到要求試駕的消費者的試駕車型中,大部分是充電不足的車型,並且有10%的概率因電量不足無法上路。

5 本田CEO認為,電動汽車將不會成為主流

本田認為,其汽車同行對電動汽車的預期過於樂觀。在《汽車新聞》最近的一次採訪中,本田汽車公司首席執行官八鄉隆弘表示,汽車行業在開發和部署電動汽車和自動駕駛技術方面都面臨著重大的障礙。“電動車將不會成為主流,”八鄉隆弘表示,“我不認為電動汽車的需求會大幅增漲,我相信這種情況在全球都是真實存在的。”

如果只從日產聆風(Leaf)和雪佛蘭Bolt等傳統汽車製造商提供的車型看,八鄉隆弘對電動汽車銷量的悲觀預測是有理可據的。目前,這兩款車型銷量都陷入停滯,也從未達到接近主流內燃機車型的銷售數字。而對於特斯拉Model 3“一反常態”的表現,許多業內人士認為其並不預示和代表廣泛的行業趨勢。

------------------END----------------

《環球時報·汽車週刊》現已入駐

大众斥600亿巨资推动转型;戴姆勒重估自动驾驶出租车可行性;家用第二辆车宜选小型电动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