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若換作武松押運生辰綱,吳用等人會是什麼下場?

極邊第一釣客


武松會劫生辰綱?楊志會殺王倫?林沖會殺西門慶?這樣的情形會出現嗎?顯然這樣的場景永遠不會出現。《水滸傳》能夠成為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施耐庵的筆力和構思能力都是一流的,什麼人物有什麼樣的身份,什麼樣的性格,發生哪些事情,作者肯定都做到了心中有數。想想看,《水滸傳》人物眾多,好漢都有一百零八位,只有把人物性格經歷安排的合情合理才有看頭,不然豈不是亂做一窩粥?所以作者在寫書的時候就想好了,熱血的武二郎會打虎,會殺西門慶,會血濺鴛鴦樓。懦弱的林沖老婆會被人調戲,自己會被高俅陷害,忍無可忍才會上梁山。擰巴的楊志會一心想著當官,會賣祖傳寶刀,會失陷生辰綱。

所有這些安排都是定好的,如果作者沒有事先定好怎麼寫,把人物性格跟經歷互換,結果不一致的話,就會讓後續的情節大變樣,如果結果一致的話,又會覺得與人物性格符合,讀起來會有違和感。

就拿武松來說,如果他去押送生辰綱,如果按照他的性格來說,結果肯定會大不一樣,起碼不會像楊志那樣被打劫。

首先來說一下楊志,楊志祖上是楊老令公,風光無限,到他這一輩的時候,就僅剩下一把寶刀值錢了。不過俗話說倒驢不倒架,楊志家雖然敗落了,但是楊志心氣一直很高,他還考取過武舉人,當過殿帥府制使,押運過一次花石綱,結果翻船了。後來楊志殺了牛二,受到梁中書賞識,再次押送生辰綱。

已經失陷過一次花石綱,但是梁中書並不介意,依舊重用楊志,他自然感激涕零,要好好表現一番。為了押送生辰綱,他提出讓手下假扮商人,不用馬車押運,全靠人力肩挑手提的方法。他的理由是沿途強盜太多,只有喬裝一番才安全。這個方法看似不錯,實際上問題很大,水滸裡的強盜一般都是任何人都打劫的,如果沒有錢財就會殺掉做成肉餡肉乾,所以喬裝以後並沒有辦法避免被打劫。而且這樣一來,手下的體力消耗大大增加,一旦遇上強盜基本沒啥抵抗力,畢竟十萬貫財物就十幾個人挑,累也要累個半死。



不過楊志已經決定了,何況梁中書也支持,其他人也不好說什麼。楊志為什麼會做出這樣的決定呢,主要有兩點原因,一個是他江湖經驗不足,低估了當時強盜的猖獗程度,那時候強盜們可是大財小財都不錯過。二就是他自視出身顯赫,瞧不起那些下級公差,不懂得體恤下屬。

一路上,楊志因為擔心被強盜打劫,所以不停催促趕路,稍有不如意,非打即罵。要知道,那時候正是三九天,烈日炎炎,再加上挑著那麼重的擔子,大家都累個半死。楊志倒是兩手空空,只要走路就行了。就這樣,楊志跟下屬關係弄得很僵,最後大家實在忍無可忍,碰到賣酒的才會失控,不聽指揮去喝酒。被迷暈以後,楊志因為喝的酒少,先醒來直接跑路了。那些下屬也不含糊,直接就把失陷生辰綱的罪過全都安在楊志身上,楊志從此沒有回頭路。


如果是武松押送生辰綱,拋開原來作品的情節發展不說,單看武松的性格和能力,生辰綱是可以安全運達的。

武松這人有個特點,就是善於結交底層,因為他自己本身也是市井底層出身。別看他以前一直打架鬥毆,但是他一旦想好,絕對是沒得說。比如打完老虎之後,當地地主鄉紳湊一千兩感謝他,武松怎麼辦的,直接說錢不要了,這些獵戶因為老虎的事損失挺大,錢就都給他們吧。看看武松這個做人態度,明顯就高了楊志許多。

再一個說武松的機敏也是楊志無法比擬的,打虎之前,店家就曾經想留他過夜,但是他擔心店家害他,所以沒答應,直接上了景陽岡。後來武松遇到孫二孃,孫二孃要迷暈他,結果很快被武松識破,將計就計制服了孫二孃。

如果是武松押送生辰綱,他肯定會選擇馬車押送,帶好補給。因為武松知道沿途大小強盜很多,普通人都會被打劫。如果大張旗鼓的押送,起碼那些小強盜不敢打劫,省去了很多麻煩。由於馬車押送,大家都可以坐車上,大大節省體力,補給充足,也不用去吃喝外人的東西,不會中迷藥。更關鍵一點,武松很快就會跟軍士們打成一片,上下齊心,他說什麼大家都會遵從。



這樣一來,吳用的計策就不行了,既然迷不暈眾人,那吳用他們只能硬搶。吳用他們雖是烏合之眾,但是劉唐頗有武力,公孫勝也會劍術,晁蓋似乎也能玩兩下子,其餘幾人武功倒是不行。若是單打獨鬥,武松肯定不怕,但是人一多,武松可能有些麻煩。但是他可以組織人馬,先讓一批人駕著裝有生辰綱的馬車跑路,他跟另一撥人留下來殿後。就算殺不死吳用一夥人,起碼也可以堅持一陣子,邊打邊退,為那些人逃跑留下時間。這樣兵分兩路,是可以擺脫吳用他們的。

當然了,這裡有個前提就是公孫勝不作法,實際上公孫勝都是梁山遇到敵方法師時候他才出手,他不會主動作法,估計是對他的一種約束吧。總之,公孫勝這裡可以看做是法力無效,不然之前劫生辰綱何必那麼麻煩,他施法就完事了。

總之,武松憑藉他的武功機敏和人格魅力是可以完成押送生辰綱人物的,不過作者是希望吳用他們劫獲生辰綱,所以就安排楊志那樣跟下屬關係很僵的人來做這件事,這樣整個情節人物性格都順溜了。


一覽眾河小


如果是武松押運生辰綱,不僅不會丟失,晁蓋一行人還有可能被反算計。

這裡面有三重原因。

第一,武松的性格要比楊志更適合押運生辰綱

楊志受教育程度明顯比武松更高,又被“將門之後”、“世代忠良”等名聲所累,行事難免瞻前顧後,所以即使是作為本次行動的最高指揮官,他也不敢對梁中書的管家等人有所要求。

但是武松不一樣,他是一介草民,性情暴烈,管他什麼梁中書管家不管家的,只要在他手下都得聽他的。這就是所謂的“惡人自有惡人磨”。

這就解決了誰才是真正領導者的問題。楊志的失敗很大原因就在於手下的人不聽他的話,他自己軟弱無能。

第二,武松的機警不是楊志可以比擬的

英雄都好喝酒,但是武松的三次喝酒可謂是驚天動地,吳用等人的那點小伎倆在武松的眼中實在是小兒科。

武松景陽岡上喝了十八碗酒,打死了一隻老虎;去快活林途中喝了一路酒,打到了惡霸蔣門神;大樹下十字坡裡張青孫二孃一家的手段,要比吳用的計策高明得多,一樣在武松手下跌了跟頭。

當時天氣燥熱,楊志等人口渴思飲,恰巧就來了一個買酒人;荒山野嶺,本來就是盜賊出沒之地,卻恰巧來了幾個販棗貨商;林子廣大,三撥人卻偏偏遇到了一起。這就是明擺著告訴別人這裡面有貓膩。

武松是個老江湖了,十字坡裡酒稍微渾一點都不去喝,怎麼可能去喝這種不明來路的酒呢?

第三,吳用這個軍師並不合格

雖然吳用打扮得和諸葛亮似的,羽扇綸巾。但其實質就是一個私塾先生,一生當中也就是指揮了一群沒有受過正規軍事訓練的山寨兵馬,並且用兵也沒有那麼神奇。這是一個水平一般的軍師,和這些驍勇良將配在一起,並不合格。

看看他出的劫生辰綱的計謀就知道了,完全就是僥倖而已。楊志和林沖交過手,論武藝比林沖也差不了多少,晁蓋這幾個人還真不一定夠打的。要不是楊志和管家等人的衝突,這種計謀實在沒有成功的可能性。

所以,如果是武松押運生辰綱,不僅能讓上下一心,還能識破吳用等人的“計謀”。如果晁蓋等人放棄行動,雙方相安無事;如果強搶,必然失敗,甚至能不能在武松及軍士手下逃命還是問題。


未來在黑夜隱匿,於此靜待曉光。我是待曉兒,專注於文化的科普與解讀,歡迎關注與交流。

待曉兒


這件事咱們還得從“工作性質”談起。

像魯智深、楊志......這些人是什麼出身?是幹什麼工作的?軍官。他們都是部隊出身。講究的是明刀明槍的上陣廝殺。平時地位也不錯,大家都捧著,伺候著。讓他們捉對PK那是厲害,可一旦遇見吳用、白勝、張青、孫二孃......這些下三濫,那就是一碗麻藥的事兒,立馬放倒。

押送生辰綱的楊志,以及魯智深,工作性質就決定了他們跑江湖的經驗嚴重不足,別人奉承兩句,激兩句,然後把酒端上來,他們就大大咧咧的喝了,根本沒有抵抗力。

而武松跟他們完全不同。武松是幹什麼工作的?都頭,武都頭。刑警隊長。

武松每天工作面對的就是這些地頭蛇、草根無賴流氓、開黑店的。他上班辦的就是打架鬥毆、投毒劫道、謀財害命的這些勾當。武松在當都頭以前是幹啥的?流落江湖。他殺了人,四處逃亡,混跡的也是這個社會的最底層,接觸的也全是吳用、白勝、張青、孫二孃這些人。武松的江湖經驗那是相當豐富了。

武松早年流亡,積攢了大量的江湖經驗,再加上日後當了刑警隊長,從職業上,他就是天克吳用、白勝這些準備劫生辰的人。在他面前玩蒙汗藥,那是絕對的班門弄斧。

在十字坡,孫二孃把酒端上來,武松輕輕一晃,就知道里面下了藥。這就能看出武松是一個非常警覺的人。他雖然好酒,但並沒有見到酒就失去了判斷力,喝之前要觀察一下,這就是浪跡江湖練出來的本能反應。

估計武松遠遠的看見孫二孃的店,再留意一下地形,估計也就開始懷疑這是黑店了。進去試探兩句,酒端上來一看,完全確認。然後就開始裝死,調戲孫二孃。如果換到劫生辰綱,白勝挑著酒來和吳用這些人唱雙簧,這在武松眼裡肯定是可疑的不能再可疑。再看一眼酒,心裡也就有數了,估計也會戲耍吳用這些人一番。

想用蒙汗藥下酒裡麻翻武松,那是半點可能都沒有。

講打:

劫生辰綱,吳用這邊總共是8人:晁蓋、吳用、白勝、阮氏三雄、劉唐、公孫勝。

晁蓋、吳用、白勝這仨人,加一起不夠武松打一拳的。白勝和吳用沒有打架的能力,他倆能不能打過我,都是個問題。晁蓋的功夫估計比我強點,但也就是扯衣服薅頭髮的境界。

梁山泊有馬上林沖馬下武松的說法。講打,在步下,武松很可能是第一,即便不第一,保第二還是完全可以的。而阮氏三雄和劉唐這都是地痞無賴裡還算有兩下子的,他們四個打晁蓋、吳用、白勝還是沒問題。但跟武松這種兩軍對陣能頂上去的選手根本沒有可比性。

晁蓋是地頭蛇,黑社會。吳用是他的參謀。阮氏三雄、劉唐是打手,白勝是送信的,就是這麼個水平。武松打他們七個,那是玩一樣。

但這裡面有個變數:公孫勝。

武松是頂級的戰士,公孫勝是一流的法師......這就不太容易比較。

公孫勝有可能用法術、幻術讓武松迷糊,但如果武松警覺,也可以來個突進,一刀切了公孫勝脆皮,然後收割吳用他們。

我覺得這兩種可能都有,但武松切公孫勝的可能要佔8成,公孫勝制住武松的可能是2成。

楊志押送生辰綱帶了14個手下。但他軍人出身,脾氣暴躁,一路上拿著藤條抽手下,逼大家趕路。所以後來遇到白勝賣酒,這些手下爭著去喝,楊志怎麼罵大家都不聽,這時候,楊志已經失去了對團隊的控制能力。自己生著悶氣,然後沒有江湖經驗,也稀裡糊塗的把酒喝了。

換了武松,絕對不可能出現這種情況。武松一直人緣不錯,因為這是在江湖上混的最基本技能,到哪都要拉攏出來一波自己人。武松要是帶隊,不可能像楊志那樣,拿藤條抽手下。肯定是喝酒吃肉,掏心掏肺的拜把子......走三天,這些手下肯定是心服口服的唯馬首是瞻。最不濟也能在這十四個手下里拉攏出七八個自己貼心的。

看見賣酒的,手下一窩蜂的衝過去,自己怎麼喊,大家都不聽,這種局面也不可能在武松身上出現。武松帶隊,自己不會被麻翻,手下也不會被麻翻,所以打起來,也不會是武松單挑吳用8人,而是群毆。

武松帶領手下,幹掉吳用這一票人的可能要超過9.5成。


何老師私人訂製


山東好漢武二郎,絕對是一個大智大勇之人也!梁山一百單八,能壽終正寢,活到八十者,恐怕找不出幾個吧?智深大師也才活到六十,因此武松也是福氣加身之人!

且看飛雲浦,這是武松一生最危機的時刻!武松沉穩冷靜,計算清楚,一行一動,一招一式,無不招招致敵死地,最終絕對大逆轉,成功逃生。如果是豹子頭林沖,定是瞎子吃芥麻——白瞪眼了!

再看與蔣門神一役,雖自詡打虎英雄,但他一路走向快活林,喝酒度計,不明老蔣實力,以醉鬼之相,對牛氣門神!把蔣門神小三按到酒缸中,打爛酒店物品,激怒老蔣!腳生根,上身晃,終迷惑了老蔣,把老蔣打了個狗吃屎!武松喝酒,關鍵時刻不在酒也,在敵也!

武松如押這生辰綱,前期工作不會和青面獸一樣不說,既到了黃泥岡,以武松之乖覺,這點小破招必定瞧破,因為在十字坡他也識破過!那麼,只有兩個結局:一以武松之悍勇,掩護二十兵丁撒退,這就成明搶了,和智取沒了關糸,恐怕是兩敗俱傷了!二以武松在十字坡裝的關糸,吳用等又志不在殺人,武松摸清去路,後與梁中書大兵追捕,那逃走的也只有入雲龍了!

那這就不叫水滸了,或叫武二郎智抓晁天王了!——純屬笑談了!


葉落天迷糊


《水滸傳》中如果換做武松押運生辰綱,吳用等人自然不會成功。



一,武松是老江湖,做事非常的周到。如他殺死潘金蓮西門慶,為武大郎報仇之前,先招來了鄰里,又找來證人鄆哥兒,最後找出潘金蓮出軌的證據,並讓潘金蓮守著大夥兒的面,在自己的罪狀上簽字畫押,因此他雖然連殺兩人,最後也不過是刺配而已。如果武松押送生辰綱,絕對不會像楊志那樣大模大樣,把自己的底細給人看,也許他會做兩手準備一明一暗,也可能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總之不會輕易的讓其他人看出底細來。



二,武松做事不僅周到,而且謹慎。他在被押孟州的途中,在十字坡進了孫二孃開的黑店,兩個押解的工人都被蒙汗藥蒙翻了,只有他,雖然也是口吐白沫,卻非常清醒。為什麼?因為他早就看出了酒中有蒙汗藥的實情,這說明了武松對任何人都不會放下戒心。因而晁蓋等人加了蒙汗藥的酒可以在其他公人面前得逞,在楊志面前得逞,但在武松面前卻不可能過關。也許武松抵不了晁蓋白勝劉唐等人,但是,他的背後卻站著大名府,站著宋朝庭,在上水泊梁山之前,這七位敢與朝廷作對嘛?



三,武松在陽穀縣做都頭時,對手下非常體恤,出手也大方,與手下的關係非常好。而他在押解生辰諷的過程中,也不可能一改過去的性格,動輒就凶神惡煞的鞭打兵卒。如果武松與兵卒們的關係好,那麼武松要求兵卒們過了黃泥岡這個危險地帶再歇息,同時如果再許給兵卒們過去以後再多加酒食,難道那些兵卒們不願兩肋插刀為武松出力嗎?



也就是說,不管從哪一個方面來說,如果武松押送生辰綱,晁蓋等人就結不了武松,那麼也就沒有了以後的晁蓋等七人反上梁山之事,如果真是那樣,《水滸傳》可能要改寫了。


萍風竹雨123


在《水滸傳》中,梁山開始勢力成型,就是從晁蓋等人上山開始的。所以七星智取生辰綱,對於後來的梁山勢力來說,絕對具有非凡的意義。如果當時押送生辰綱的人不是楊志,晁蓋等七人也沒有劫取生辰綱,那他們是否還會上梁山?之後也就沒有梁山108位好漢大聚義的事了。所以楊志也是倒黴催的,剛被梁中書重用,就碰到了晁蓋一夥人。那換了武松押送生辰綱,結局又會如何呢?爆史君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這個話題。

武松與楊志後來一起在二龍山共過事,但很明顯,二人的關係並沒有多好。他們之所以能相安無事,主要是因為有大哥魯智深在居中調停。別看電視上的魯智深五大三粗,但實際上的他卻心思細膩,機智過人。上了梁山後,也隱隱成為“三山派”勢力的話事人。宋江在梁山說一不二,但在魯智深面前說話卻要再三掂量。而魯智深的這兩個兄弟,性格卻截然不同。楊志性格孤僻,出身將門,一生奔波只為官。武松性格豪爽,為人仗義,同時也嫉惡如仇。如果觸碰到他逆鱗,他寧要拋棄功名利祿,也要天涯海角追殺你。

那如果是武松押送生辰綱,又會做出哪些不同於楊志的選擇呢?首先,挑選路線不同。在未出發之前,楊志就曾為路上遇到強盜而憂慮過。為了防止引起賊人的注意,楊志特地要求梁中書將運送生辰綱的車子撤了,換成擔子讓人挑著。但即使如此,還是被人給惦記上了。而武松的性格卻是直來直去,他一定不會撤掉車子,而讓人去幹那種費力不討好的工作。以他天不怕、地不怕的性子,很有可能會帶著一幫護軍走大路。賊人來了,甩開膀子殺就是了。如果真這樣明刀明槍的幹,估計晁蓋7人不一定有那膽量去劫生辰綱。

其次,武松不會喝下白勝的酒,更不會中計。雖然武松這人好喝酒,但那是在他沒有公務的情況下。一旦有正事,武松絕不會因為喝酒耽誤。而且武松不同於官吏出身的楊志,他一直在江湖中漂泊,對於江湖上下蒙汗藥、打悶棍的招數實在是太瞭解了。當初在孫二孃的包子鋪,他就沒有上當。同樣,如果與楊志走的是一條路線,那在撞見晁蓋等人後,他一定會提高警惕。白勝過來賣酒,他也絕對不會要。

然後,武松不會虐待手下,也不會被逼上絕路。在《水滸傳》中,楊志絕對是一個自私的人。他因為害怕碰上強盜,所以讓梁中書撤了車子,安排十個壯健的廂禁軍扮作腳伕挑生辰綱。為了防止途中生變,楊志一路催促禁軍們行走。走的慢了,輕則痛罵,重則藤條便打。大傢伙對楊志憋了一肚子氣。所以生辰綱丟失後,這些人不僅不會為楊志分擔責任,反而還將罪責全推到楊志身上。而武松最討厭的就是仗勢欺人的人,所以自己也不會去苛責、鞭打他們。如果用車子運輸的話,禁軍們也不會那麼累,不至於急切地買酒解渴了。即使丟了生辰綱,大家也一定都會賴武松,說不定還會為武松求情。

最後,晁蓋、吳用等人的結局。假如武松也不幸地中招了,被晁蓋等人劫去了生辰綱,武松絕對不會像楊志一樣心如死灰的想要自殺。他會先將跟隨他的眾人遣散,讓他們回去報告梁中書,把責任都攬到自己身上,然後開始天涯海角的追殺晁蓋七人。到時候,武松上梁山就不會是投奔,而是血洗了。參考武松在孟州時的“血濺鴛鴦樓”事件,就能看到晁蓋、吳用等人的下場了。


Boss爆史


如果是武松押運生辰綱,以吳用(無用)那鄉村智多星的愚蠢智謀,可以說根本沒有機會得手。

智取生辰綱之謀實際上漏洞百出

智取生辰綱算是水滸傳中比較出彩的篇章,也是逼上梁山的扛鼎之作,並奠定了吳用智多星的名號。很多人甚至因為吳用的智取之計,將其比擬為諸葛亮這樣的頂級謀士。但是,仔細深究會發現,智取生辰綱其實糟點滿滿,漏洞百出。

一、身份暴露

在智取生辰綱的搶劫8人組中,除了公孫勝和劉唐,其他6人都是本地人,而且個個都特徵鮮明,引人注目。

晁蓋享譽江湖,每天家裡各類賓客來往不息,算是本地第一富戶豪強,整個縣恐怕沒幾個不認識他的人。生辰綱案件之所以能夠被迅速查破,就是因為有人認出了晁蓋。

吳用作為鄉村老師,在本地也是小有名氣的知識分子,找過他的家長和學生不在少數。

阮氏三兄弟也是本地大流氓,經常出沒各類賭場,黑道朋友多,自然早就被官府盯上了。

劉唐雖然是外地人,但相貌奇特,“紫黑闊臉,鬢邊一搭硃砂記,上面生一片黑黃毛”,這種長相估計看一樣至少三年忘不了。再說,他還剛被官府拘留過,且與衙役發生過沖突。

公孫勝身著道袍,一幅道士打扮,走到哪估計都有人關注,宋朝人估計也喜歡算個卦、測個字什麼的。

二、作案地點離家近

都說兔子不吃窩邊草,8人把作案地點選在黃泥崗導致整個行動跟昭示廣大鄉親差不多。

黃泥崗與晁蓋的東溪村同屬濟州府管轄,兩地相距僅百餘里,距離白勝的安樂村則更近,只有十來裡。作案地點距離巢穴如此之近,很容易成為官府重點排查的對象。

8大英雄在家門口作案,錯誤犯得實在低級。

三、集體投宿

在發生大案要案時,官府首先排查的重點就是對案發地附近,而案發地附近旅館的居住人員更是排查的重中之重。自以算無遺策的吳用居然會蠢到組織7人一起到旅館投宿。就是這次住宿,讓何清認出晁蓋,也讓何清牢牢記住了這七個販棗的人。等案發後大家傳言七個販棗的人劫了生辰綱的時候,何清一下子就想到了晁蓋他們七人。

如果7人分別行動,扮成不同身份,如有的賣棗,有的賣涼粉、有的扮貨郎,也沒那麼引人注目。由於當時正值六月,天氣較熱,7人在野外露宿一晚也沒多大影響。

四、錯用白勝

白勝雖然地位低於另外7人,但在此次智取生辰綱中,他才是真正行動的關鍵人物。

白勝屬於當地閒散人員,享樂可以,吃苦未必行,被捕後挨不住一頓棒打,就把晁蓋供了出去,可見吳用眼光之差。

同時,吳用也沒有給白勝提供任何的策應和幫助,居然讓他挑著一大擔酒光天化日在村裡招搖過市,結果又被何清撞到。如果吳用事先安排人幫助白勝把酒運出安樂村,那麼白勝暴露的風險將會大大減小。

五、留下活口

劫取生辰綱是驚天大案,留活口與不留活口都是死罪。

既然如此,還不如殺人滅口。但吳用8人卻沒有任何動作,導致受害人有機會報官,並詳細介紹案發經過及作案人員的體貌特徵,給案件偵破留下了重大線索。

六、警覺性差

8人作案後既沒有隱藏贓物,也沒有隱藏自己,而是就地分贓,就地散夥。結果白勝在家被抓了個人贓俱獲、鐵證如山。

晁蓋也沒有派人外出打探風聲,以至於白勝被捕多時他竟毫不知情,錯過了營救白勝的最好時機。宋江給晁蓋通風報信時,一夥人還坐在葡萄樹下吃酒,警覺性太差。

整個行動可以看出吳用的智謀之低。

愚蠢的楊志

楊志是北宋大名鼎鼎的金刀楊令公的後代,出身名門,算根正苗紅的官二代;曾考上武舉,正宗科班出身,“文憑”夠硬。論武功,楊志與武松、魯智深基本相當,在水滸傳中絕對是一流高手。但楊志就是憑著這麼一手出類拔萃的好牌,卻打得稀爛。

前事不表,只談他在運送生辰綱的表現,智商真的堪憂。

一、在出發前,楊志提出:為防盜賊劫奪,建議挑選十名軍士扮成普通商客,悄悄趕路,避免大張旗鼓,引人注意。他得知府中謝都管以及兩位虞候也要一同前往,又索要提調眾人之權。

按照梁中書的級別,調動部隊來送禮的數量雖然不會太多,但至少派個數百人的部隊還是可以的。如果有這個規模,那種幾人到百來人規模的中小型山賊、土匪肯定是不敢搶劫的。比如晁蓋一夥,肯定也不敢動念頭。

要劫軍隊護送的財寶,至少也要梁山級別或準梁山級別的山寨才敢動念頭。問題是當時梁山未成氣候,方臘的地盤又在浙江。其他哪還還有人敢動心思。

二、十萬貫金銀珠寶等於10萬兩白銀,重量也就是5噸左右。

十名軍士平均分配來看,大約要挑500公斤,這很明顯是不可能的。我們假設其中有部分是價值更高的玉器和珠寶,每名軍士至少也要挑上百斤的金銀珠寶。加上長途跋涉,軍士們當然疲憊不堪,遇到盜賊,恐怕也無力抵抗。

但在路途中,楊志不斷催促軍士在天氣正熱時趕路,以致軍士都怨悵不已。他又不會安撫,遇到軍士懈怠,“輕則痛罵,重則藤條鞭打”,更激化了內部矛盾。對監軍——謝都管也十分不客氣。這謝都管可是梁中書的親信,跟家人一般。

所以路經黃泥崗時,眾軍士不顧楊志勸阻,才執意到松林裡休息。

三、所有人都知道,工作時不能喝酒。楊志不僅不阻止下屬喝酒,自己也喝,當然著了道。

四、丟了“生辰綱”,就“有家難奔,有國難投”了嗎?

押運“生辰綱”是梁中書的私事,再說,搜刮這麼大一筆財富,送的還是岳父,本來就不太好公開的事情,即使楊志回去領罪,梁中書也不可能給他定大罪,充其量是打一通,免職罷了。楊志卻選擇了跑路。

他跑路之後,下屬都把責任推給他了:“若還楊提轄在這裡,我們都說不過。如今他自去的不知去向,我們回去見梁中書相公,何不都推在他身上。只說道:他一路上凌辱打罵眾人,逼迫的我們都動不得。他和強人做一路,把蒙汗藥將俺們麻翻了,縛了手腳,將金寶都擄去了。”

換做武松怎麼辦?

武松的江湖經驗是比較豐富的,從他打虎、手刃西門慶、醉打蔣門神、殺四衙差,搞定孫二孃、鴛鴦樓徒手除三害,蜈蚣嶺刀劈王道人等經歷來看,他的對手都不弱,武松勝過他們不僅有武力優勢,還有充足的江湖經驗。而且,武松還當過都頭,刑偵經驗也非常豐富。

對比吳用那小兒科的伎倆,武松實在是太容易識破了。

從武松收拾潘金蓮、西門慶和孫二孃等情節也可以看出,他的心思十分縝密,一定會做好充分的準備和應對,才會押著生辰綱上路,讓晁蓋、吳用等人無空子可鑽。比如,他肯定會帶個數百軍士出發。期間,他當然還會照顧好謝都管,避免老同志站在自己的對立面。另外,武松這人講義氣,人緣也不錯,很容易跟下屬打成一片,內部團結了,外部要攻破就太難了。

另外,武松雖然對朋友講義氣,但對敵人下手比楊志狠多了,動不動就是滅口,屠家。

以他打虎英雄的威名,估計晁蓋等人也不敢輕易下手,說不定還主動跟他結交做朋友。

就算晁蓋真的搶劫了,以武松的性格,是有仇必報,查出晁蓋一夥後,或會把晁蓋、吳用全家老小都殺了。


散仙讀史


劫生辰綱的一夥人究竟是哪些人?他們是赤發鬼劉唐、托塔天王晁蓋、智多星吳用、立地太歲阮小二、短命二郎阮小五、活閻羅阮小七、入雲龍公孫勝、白日鼠白勝等八個人——

托塔天王晁蓋是首領、是領袖,是這個搶劫案的創始人之一,他有一定的武功實力,更重要的是他在江湖上擁有很高的威望、號召力,所以他能夠召集到人,也是智多星吳用和入雲龍公孫勝會跟著他幹這件事的主要原因,即他們認為跟著晁蓋這個領袖走、參與他策劃的行動,是有好出路的,果然,托塔天王晁蓋最終想出來了上梁山“做大做強”的“戰略性”計劃。

智多星吳用是軍師,也是這個行動的具體策劃人、指揮者,他沒有武功,他在江湖上也頗有知名度,江湖上好漢都知道智多星其人,但他不具有江湖領袖那種影響力和號召力。他具有遠見卓識、計謀深沉、算計精準的才華,極其擅長排兵佈陣,也能夠慧眼識人。

入雲龍公孫勝,他擁有超凡脫俗的魔法實力,一定的武功。

以上三個人才是劫生辰綱的主要人物,幾乎可以說,有了這三個人組合,幾乎他們想劫誰都能夠成功,不要說一個武松,就算武松和楊志兩個人保護生辰綱,不要說價值十萬貫的好幾擔子金銀珠寶,就算縮小成兩錠元寶藏在武松和楊志的口袋裡,這三個人也照樣有本事將其神不知鬼不覺的偷出來溜走,因為這三個人組合,幾乎可以說是《水滸傳》裡所描繪的江湖武林中最強三人組合,尤其其中有智多星吳用在。

有人認為武松江湖經驗豐富,在過去經歷中連殺多個強悍的殺手,在殺潘金蓮和西門慶、尤其在飛雲浦識破敵人試圖害他的奸計而一舉搏殺四人,由此以為武松保護生辰綱,晁蓋吳用等人就劫不走了。這種認識實在是非常膚淺的:

1、當初武松誅殺那些人,也許武功個個都很強,有些也是江湖上的好漢一條,但是無論從哪個角度講,豈能和晁蓋、吳用、公孫勝等人相提並論?最多武松的這些敵人算是武功高手而已,江湖經驗在厲害不過是經商經驗,走江湖經驗,而吳用的智謀其實一般江湖人物可以猜測的?

2、武松本人也不過一個武功高手,一個江湖猛士,江湖經驗在豐富,搏殺那些同為江湖中的只有一點搏鬥經驗但談不上有什麼計謀的人,他是強者、是勝者,但在擁有神出鬼沒一般計謀的吳用算計、佈局之下,你當武松真是戰神嗎?可以這樣說,僅憑一兩個好漢,在《水滸傳》給定的江湖環境裡,沒有人可以逃脫智多星吳用的算計和佈局。

3、別忘了還有晁蓋和公孫勝,公孫勝的魔法可以製造種種迷霧,晁蓋武功當然沒有楊志和武松高強,但是他憑藉號召力,他可以召集到武功高手,赤發鬼劉唐也是排在天罡星之列的,21位,後來也是梁山步軍頭領之一,阮氏三兄弟也都是排在天罡星之列的,他們的武功都不比武松和楊志低多少。此外,劉唐的江湖經驗也極其豐富,自幼便在江湖飄蕩,專好結交江湖好漢,還曾經在山東、河北一帶做過走私行商的勾當。劉唐的江湖經驗是絕不比武松少的。而阮氏三兄弟的市井經驗則是武松或者楊志等武功高強的人嚴重缺乏的,因為本身武功太高強,所以對於一些市井作為,他們是不屑一顧的,稍有不慎,倒是容易著了道。最後那位白日鼠白勝,雖然後來在梁山地位低下,武功很差勁,在劫生辰綱之前不過一個閒漢,但他顯然恰恰是因為閒漢身份才不容易被武松楊志這類的武功高手看在眼裡,才更容易上當受騙。

4、無論怎麼描述武松武功高強、江湖經驗豐富,可能你會忽視的一點是武松和楊志有非常相像而容易被吳用這樣的“狗頭軍師”算計的一個“共性”,即他們都太在乎自身的江湖義氣、做人堂堂正正這樣的為人處世原則性,一旦遭遇一個對手是屬於不擇手段要算計他們的,如果他們沒有吳用同樣類型的“狗頭軍師”出謀劃策,他們必敗,遑論人家只是劫走了他們保管的財物。

——所以結論是,即使武松保護生辰綱,生辰綱還是會被劫走,晁蓋、吳用等一夥人還是會照樣計謀得逞,瀟灑跑路。至於後來發展的事情,也已經和這個問題無關。


天淞子


毫無疑問,武松興許能夠成功的度過此劫,原因呢,其實也很簡單,武松智勇雙全,而且江湖經驗非常豐富。

原片介紹,楊志奉命押運生辰綱,作為楊家將的後人,楊志有勇有謀,武藝高強,並且一心想要通過這次押運生辰綱從而能夠重新為朝廷效力,也不枉費了自己一身武力,懷揣著這樣的一個夢想,楊志為這次任務詳細的進行規劃:

首先他要求輕裝簡行,簡單來說就是挑選十幾名壯漢用扁擔挑著生辰綱送往東京。猛一看來,楊志的計謀還算不錯,但是我們仔細的想一下,楊志的這個計謀乍一看是沒什麼毛病,但是還是有一些細節是存在非常大的問題的,我們都知道,押運生辰綱是在炎熱的夏天,路途又非常的遙遠,再加上生辰綱本身就非常的沉重,單靠這些個壯士一路都用扁擔挑那肯定會引起眾怒,壯士們肯定會累垮的,更要命的是,楊志一路催趕,而且還拳打腳踢的,跟趕牲口似的,根本就不顧及壯士們的感受,這些壯士們要不是怕違抗軍令恐怕早就撂挑子不幹了,怎麼可能去受這種罪;

其二,因為押運生辰綱這個計劃一開始就已經洩露,故而晁天王和吳用一行人就有充足的時間去謀劃,前面我們也說了,押運生辰綱是在炎熱的夏天,再加上楊志一個勁的催命,那這些所有挑擔的軍士肯定都會飢渴難耐,吳用正是利用到了這一點下蒙汗藥,楊志起初也很懷疑,但是他那不爭氣的肚子出賣了他高貴的靈魂,因為他也是人,那他當然也會渴,正是由於這樣,他才會最終淪陷。試想一下如果楊志能夠識破詭計,那麼以晁天王那一行人還真不是楊志的對手。

要是換做武松來押運生辰綱,如果換做同樣的方法去押運,別的就先不說,就吳用的這一招肯定會被武松識破,因為武松之前就有過識破蒙汗藥的先例,他的江湖經驗非常的豐富,雖然表面看起來五大三粗的,但是卻非常的心細,在整個水滸中,被官差押運的梁山好漢不在少數,而唯獨武松是最特殊的一個,大戰飛雲浦就是最好的例子,一旦武松識破吳用的計謀,那麼就會和楊志一樣,晁天王一行人也沒有人是武松的對手,況且武松的戰鬥意志非常強,真打起來,晁天王一行人不出幾個回合就有可能會被全部擊殺;試想一下,如果武松用其他的方法押運生辰綱呢?比如說跟吳用一行人一樣扮做商人拉著幾輛車再稍作偽裝,只需要幾個壯漢就可以,那麼效果肯定會更好的,因為武松一行人也不需要花費太多的力氣,並且在馬車上也可以攜帶一些乾糧和酒水,那麼結果就完全不同了……

有什麼錯誤需要改正的歡迎評論指正,謝謝!






辛圓好夢


如若是武松押運生辰綱的話,那麼吳用等人的計劃有可能會落空。我們知道,就以武松的精細及武藝恐怕沒那麼容易瞭解完武松在把生辰綱奪取得可能。在水滸傳中,幾場英雄的不同遭遇可以看清生還的本領及順利脫身的英雄沒有幾個。針對武松,水滸傳中的精彩故事,可以說是武松的造化深厚,蜈蚣嶺上與飛天蜈蚣的打鬥那可不是吹牛的。換作別人,恐怕解決飛天蜈蚣的性命可不是用簡單來說話的。在一個就是武松在飛雲浦的重枷鎖下,面對群高手的對打中,結尾仍舊生命存在。十字坡上,孫二孃用麻藥催翻路人,爾後殺之用人肉包子經營的故事。當時,武松不愧是江湖好手,看穿了孫二孃的把戲,古做也被麻倒,可就是當孫二孃喚人把武松解決掉時,沒想到既然讓武松打得真是太精彩了。最後告明身份後,真是不打不成交的友誼深厚。總而言之,如果歷史的那頁劫持生辰綱是武松押運,吳學究等人是不會那麼順手牽羊,輕而易舉得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