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朗市場環境不該給“紅頂中介”留下“空間”

中宏網11月18日電(記者韓鵬飛) 日前,北京破產法庭受理中國電子商務協會(以下簡稱“電商協會”)強制清算案,該案是北京市首列社團法人強制清算案件。這也意味著創立了19年,被稱為電商行業“官方協會”的社團法人組織宣告終結。

  對電商協會發起清算申請的是工信部,工信部也是電商協會的主管單位。此舉,意味著在“行業協會商會脫鉤改革”的“靴子”落地之前,部委機關要向行業商會協會“開刀”,徹底與所主管的商會協會劃清界限。

清朗市場環境不該給“紅頂中介”留下“空間”

  在工信部提出的清算申請中,工信部認為,電商協會超過《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期限提交報告,且在2017年的工作報告中缺少機構設置情況等材料,同時認為其內部管理混亂,存在被多次投訴舉報的情形。根據工信部提交的清算申請,北京破產法庭正式裁定受理工信部對電商協會的強制清算申請。

  長期以來,社會普遍對行業商會協會存在一種看法,這些社會法人組織戴著市場的帽子、拿政府的鞭子、收企業的票子、享官員的待遇。有評論甚至稱,中國行業協會成了“藏汙納垢”的地方。

  不僅民間對行業協會有質疑,主管部門也有看法。去年8月,民政部新聞發言人陳日髮指出,很多行業協會、學會不是為企業服務,而是“職業薅企業羊毛的,給企業添加負擔的”,一些行業協會的存在甚至成為該領域優化營商環境的堵點。

  專家表示,“當前,優化營商環境,完善市場經濟體制成為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工作。因此,構建清朗的市場環境就要徹底擠掉‘紅頂中介’的生存空間。”

清朗市場環境不該給“紅頂中介”留下“空間”

  今年6月,國家發展改革委、民政部等10多個部門發佈的《關於全面推開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改革的實施意見》指出,凡是符合條件並納入改革範圍的行業商會協會,都要與行政機關脫鉤。該文件明確各地區、各部門和行業協會要全面實施脫鉤改革,並於2020年底前基本完成。

  電商協會被清算是此項脫鉤改革的第一步。現在來看,讓一部分行業協會脫鉤很容易,但是,全面推行並非易事。畢竟,每個行業協會背後都有龐大的利益鏈。不過,這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優化營商環境的改革已經進入深水區,改革難度越大,涉及的利益相關方越多,越能說明“啃硬骨頭”的價值越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