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宋江和方臘哪個是真英雄?急,準備辯論賽,拜託拜託,都說說吧?

豬豬的丶傾城


從小說中看,宋江和方臘都不是英雄;從正史上看,宋江、方臘都是英雄。怎麼講?

《水滸傳》中宋江是英雄

讀水滸不可不搞清楚版本問題,前七十回書是《水滸傳》,施耐庵的原著。後幾十回則不是《水滸傳》,大約有四十九回半是續書,書名叫《徵四寇》。這部續書與《蕩寇志》、《水滸後傳》、《後水滸傳》、《古本水滸傳》等等續書一樣,都不是施耐庵的原創。現在通行本採用的,是把《徵四寇》當做了《水滸傳》的一部分。這是沿用清初時期,合訂《水滸全傳》的做法,在此之前,《徵四寇》是單行本。

在《水滸傳》中,宋江是英雄。此人從鄆城縣押司,經歷無數江湖險惡,做到了梁山寨主。當宋江從江州到了梁山之後,開始與官府為敵,最終與朝廷為敵,高舉“替天行道”大旗,反官府,反朝廷,甚至反皇帝。舉幾個例子來稍加說明一下:

三打祝家莊。這是宋江上山後的第一仗,對手是與官府聯繫緊密的祝家莊。這個祝家莊很不簡單,實際上是從北宋初期的“堡寨”發展而來的。熙寧變法後,朝廷將國防負擔向地方轉嫁,私家部隊承擔了地方治安、戍邊禦敵的國防任務,是為“鄉兵”。這些地方私家武裝,後來迅速壯大,南宋初期的“X家軍”就是這樣發展起來的。

宋江打祝家莊,其實是以官府為敵,這是其英雄壯舉的第一步。

打破高唐州。高唐州與祝家莊不同,是朝廷的地方行政州府,長官高廉則更是上通朝廷,是高俅的叔伯兄弟。宋江不僅主動出擊,還堅決的把它拿下,斬殺了高廉。這一回,等於是向朝廷權臣宣戰了。

高俅得知堂兄弟被殺,立即請啟宋徽宗,派呼延灼攻打梁山。宋江則沉著應戰,大破連環馬,取得了梁山抗擊朝廷官軍的首勝。這一仗,等於是與朝廷為敵了,宋徽宗面御的大將被殺得落花流水,宋江難道不是英雄嗎?

直接攻擊宋徽宗。宋江雖然沒有打到東京汴梁,但施耐庵以青州、華州兩仗,寫了宋江反皇帝的英雄事蹟。

青州知府慕容彥達是宋徽宗慕容貴妃的親哥哥,宋江在清風寨時就招惹了這位皇親國戚。三山聚義之後,宋江派梁山大隊人馬殺到青州,管你是不是皇親國戚,打破青州殺了慕容彥達。

攻打華州,則是直接搞到了皇帝頭上,以金鈴吊掛賺出賀太守,一舉襲破城池,斬殺了朝廷命官。

宋江造反步步升級,可謂英雄壯舉。

《徵四寇》寫壞了兩大英雄

萬曆年間刊印的《水滸傳》,稱為“容與堂本”,這個版本刪掉了七十回之後的故事,加上了招安與徵方臘的情節。後面的續書完全的反水滸,宋江所有的英雄壯舉,在第七十一回的下半部開始反轉,梁山好漢成了劫道的毛賊,毫無紀律約束的亂寇。宋江再也不與官府為敵,躲在梁山日夜想著招安。

即便連續擊敗童貫、高俅的佂剿,宋江都是以招安為目的,雖勝尤恥,很令人反感。然後,搖尾乞憐,竟然通過名妓李師師打通了招安通道,成功的得到了宋徽宗的赦免而投降。接著,宋江前往江南攻打方臘。

續書中,方臘也被寫得很不堪,作者譏諷他就是一個山中樵夫,打柴時在溪中照見了自己身著黃袍、頭戴冕冠。於是,自以為有天子之份,便扯旗造反了。

這兩大英雄在戰場上兵戎相見,殺得昏天黑地,死傷累累。梁山好漢經此一役,死的死、散的散,只剩下二十七人。方臘則全軍覆滅,恢復其樵夫本色,翻山越嶺逃跑。最終,被智真長老暗示魯智深活捉。

宋江打方臘,完全是一處古代神劇。宋江搖尾乞憐,在朝廷官員面前卑躬屈膝,十分的令人噁心。但與方臘作戰,卻下了死手,不顧梁山重大傷亡,將一個個好漢葬送在江南。方臘則是完全的反派,無論戰將多麼勇猛,部隊如何精銳,最終都難逃覆滅的命運。

而被施耐庵抨擊的玩樂皇帝宋徽宗,則在續書中成了好皇帝,完全反轉了施耐庵反皇帝的創作主題。既然是好皇帝,宋江、方臘能造他的反嗎?

施耐庵在前七十回中,暗示了花石綱、生辰綱兩件導致民眾造反的禍國殃民的勾當。但是,續書《徵四寇》卻把方臘的起義寫成方臘本人因幻覺而造反,因幻覺而作亂,最終才落得個梟首東京的下場。

《徵四寇》比《蕩寇志》還反水滸,亡國之君宋徽宗變成了好皇帝,宋江、方臘兩大英雄變成了投降派和妄想症患者。這就是《水滸傳》被禁一百多年,然後在萬曆年間被腰斬,以續書反轉的重要原因。在萬曆的心中,這幫“草寇”能反皇帝嗎?

正史中的宋江、方臘都是英雄

《宋史》中,方臘事蹟比較完整,《童貫傳》中就有他從起義到被擒被殺的全過程,其中,方臘起義的原因是這樣的:

時吳中困於朱勔花石之擾,比屋致怨,臘因民不忍,陰聚貧乏遊手之徒。宣和二年十月,起為亂,自號聖公,建元永樂。

方臘起義後,“不旬日聚眾至數萬,破殺將官蔡遵於息坑。十一月陷青溪,十二月陷睦、歙二州。南陷衢,殺郡守彭汝方;北掠新城、桐廬、富陽諸縣,進逼杭州。”。

“陷杭州,知州趙霆遁,廉訪使者趙約詬賊死。(宋史·徽宗本紀)”

方臘起義,一如《水滸傳》所寫宋江起義一樣,轟轟烈烈,與朝廷作對。

宋江起義卻是因為生辰綱所引起的,《大宋宣和遺事》記載,晁蓋等人因為劫了生辰綱上了梁山。然後,請宋江上山。因為洩露了梁山書信,宋江殺了閻婆惜逃到了梁山上。《水滸傳》的故事脈絡也是如此,生辰綱是梁山聚義的導火索。

方臘的聲勢越來越大,宋徽宗便下詔招安,《宋史·徽宗本紀》這樣記載道:“甲戌,降詔招撫方臘。”此處所說的“甲戌”,是指宣和三年二月的甲戌日。但是,方臘不理睬宋徽宗的招降,“方臘陷處州”,繼續與朝廷為敵。

這樣的方臘難道是續書《徵四寇》的妄想症患者嗎?

那麼,宋江又是如何被招安的呢?還是引用《宋史·徽宗本紀》來看一看吧:

淮南盜宋江等犯淮陽軍,遣將討捕,又犯京東、河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張叔夜招降之。

張叔夜招降宋江,情況如何呢?《宋史·張叔夜傳》是這樣說的:擒其副賊,江乃降。宋江是因為副將被擒,無奈率眾投降。宋江不僅作戰英勇,也非常的講義氣,張叔夜以其副將為要挾,迫使宋江投降。

《大宋宣和遺事》的記載與《宋史》基本一致:

朝廷無其奈何,只得出榜招諭宋江等。有那元帥姓張名叔夜的,是世代將門之子,前來招誘宋江和那三十六人歸順宋朝,各受武功大夫誥敕,分注諸路巡檢使去也。

宋江征討方臘後,隨童貫北宋佂遼,然後投入到抗金戰鬥中。《三朝北盟會編》記載:“翼日,賊遣重兵迎戰,招安巨寇楊志為選鋒首,不戰由間道徑歸。”

這則記載表明,青面獸楊志參與了抗金,擔任了先鋒敢死隊首領。這一仗說的是种師中(《水滸傳》小種經略相公的原型)在榆次殺熊嶺大戰金兵。北宋軍隊全軍覆滅,种師中陣亡,楊志則率領部隊從小道全身而退,帶著部隊又參加了劉韐的抗金隊伍。抗金名臣李綱在《梁溪文集》中,認為楊志有功,為之請封。

從這些史料看,方臘、宋江都是英雄。至於宋江征討方臘,大概只參與了兩個月不到的局部戰鬥,而且,並沒有如《徵四寇》寫得那樣慘烈。打完方臘後,宋江及三十六人完好無損,因為,李若水在《捕盜偶成》中寫道“三十六人同拜爵”。李若水的記錄,與《大宋宣和遺事》相吻合。


綠野萍蹤01


宋江同方臘無法比的,宋江沒有組織能力,沒軍事能力,宋江逼上梁山的,沒有組織自已團隊,宋江座上梁山頭,一心向著朝庭,心想招安,害了梁山兄弟,投降朝庭,去打方臘,真正投降派。而方臘真正農民起義軍,有組織有紀律軍隊,真正為受苦受難農民著想的,有組織自已團隊,建立了反對朝庭隊伍,有實力存在的,對抗的,方臘才是英雄。






隨風84552113


很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討論一下。

從小說中看,宋江和方臘都不是英雄;從正史上看,宋江、方臘都是英雄。怎麼講?

《水滸傳》中宋江是英雄

讀水滸不可不搞清楚版本問題,前七十回書是《水滸傳》,施耐庵的原著。後幾十回則不是《水滸傳》,大約有四十九回半是續書,書名叫《徵四寇》。這部續書與《蕩寇志》、《水滸後傳》、《後水滸傳》、《古本水滸傳》等等續書一樣,都不是施耐庵的原創。現在通行本採用的,是把《徵四寇》當做了《水滸傳》的一部分。這是沿用清初時期,合訂《水滸全傳》的做法,在此之前,《徵四寇》是單行本。

在《水滸傳》中,宋江是英雄。此人從鄆城縣押司,經歷無數江湖險惡,做到了梁山寨主。當宋江從江州到了梁山之後,開始與官府為敵,最終與朝廷為敵,高舉“替天行道”大旗,反官府,反朝廷,甚至反皇帝。舉幾個例子來稍加說明一下:

三打祝家莊。這是宋江上山後的第一仗,對手是與官府聯繫緊密的祝家莊。這個祝家莊很不簡單,實際上是從北宋初期的“堡寨”發展而來的。熙寧變法後,朝廷將國防負擔向地方轉嫁,私家部隊承擔了地方治安、戍邊禦敵的國防任務,是為“鄉兵”。這些地方私家武裝,後來迅速壯大,南宋初期的“X家軍”就是這樣發展起來的。

宋江打祝家莊,其實是以官府為敵,這是其英雄壯舉的第一步。

打破高唐州。高唐州與祝家莊不同,是朝廷的地方行政州府,長官高廉則更是上通朝廷,是高俅的叔伯兄弟。宋江不僅主動出擊,還堅決的把它拿下,斬殺了高廉。這一回,等於是向朝廷權臣宣戰了。

高俅得知堂兄弟被殺,立即請啟宋徽宗,派呼延灼攻打梁山。宋江則沉著應戰,大破連環馬,取得了梁山抗擊朝廷官軍的首勝。這一仗,等於是與朝廷為敵了,宋徽宗面御的大將被殺得落花流水,宋江難道不是英雄嗎?

直接攻擊宋徽宗。宋江雖然沒有打到東京汴梁,但施耐庵以青州、華州兩仗,寫了宋江反皇帝的英雄事蹟。

青州知府慕容彥達是宋徽宗慕容貴妃的親哥哥,宋江在清風寨時就招惹了這位皇親國戚。三山聚義之後,宋江派梁山大隊人馬殺到青州,管你是不是皇親國戚,打破青州殺了慕容彥達。

攻打華州,則是直接搞到了皇帝頭上,以金鈴吊掛賺出賀太守,一舉襲破城池,斬殺了朝廷命官。

宋江造反步步升級,可謂英雄壯舉。

《徵四寇》寫壞了兩大英雄

萬曆年間刊印的《水滸傳》,稱為“容與堂本”,這個版本刪掉了七十回之後的故事,加上了招安與徵方臘的情節。後面的續書完全的反水滸,宋江所有的英雄壯舉,在第七十一回的下半部開始反轉,梁山好漢成了劫道的毛賊,毫無紀律約束的亂寇。宋江再也不與官府為敵,躲在梁山日夜想著招安。

即便連續擊敗童貫、高俅的佂剿,宋江都是以招安為目的,雖勝尤恥,很令人反感。然後,搖尾乞憐,竟然通過名妓李師師打通了招安通道,成功的得到了宋徽宗的赦免而投降。接著,宋江前往江南攻打方臘。

續書中,方臘也被寫得很不堪,作者譏諷他就是一個山中樵夫,打柴時在溪中照見了自己身著黃袍、頭戴冕冠。於是,自以為有天子之份,便扯旗造反了。

這兩大英雄在戰場上兵戎相見,殺得昏天黑地,死傷累累。梁山好漢經此一役,死的死、散的散,只剩下二十七人。方臘則全軍覆滅,恢復其樵夫本色,翻山越嶺逃跑。最終,被智真長老暗示魯智深活捉。

宋江打方臘,完全是一處古代神劇。宋江搖尾乞憐,在朝廷官員面前卑躬屈膝,十分的令人噁心。但與方臘作戰,卻下了死手,不顧梁山重大傷亡,將一個個好漢葬送在江南。方臘則是完全的反派,無論戰將多麼勇猛,部隊如何精銳,最終都難逃覆滅的命運。

而被施耐庵抨擊的玩樂皇帝宋徽宗,則在續書中成了好皇帝,完全反轉了施耐庵反皇帝的創作主題。既然是好皇帝,宋江、方臘能造他的反嗎?

施耐庵在前七十回中,暗示了花石綱、生辰綱兩件導致民眾造反的禍國殃民的勾當。但是,續書《徵四寇》卻把方臘的起義寫成方臘本人因幻覺而造反,因幻覺而作亂,最終才落得個梟首東京的下場。

《徵四寇》比《蕩寇志》還反水滸,亡國之君宋徽宗變成了好皇帝,宋江、方臘兩大英雄變成了投降派和妄想症患者。這就是《水滸傳》被禁一百多年,然後在萬曆年間被腰斬,以續書反轉的重要原因。在萬曆的心中,這幫“草寇”能反皇帝嗎?

正史中的宋江、方臘都是英雄

《宋史》中,方臘事蹟比較完整,《童貫傳》中就有他從起義到被擒被殺的全過程,其中,方臘起義的原因是這樣的:

時吳中困於朱勔花石之擾,比屋致怨,臘因民不忍,陰聚貧乏遊手之徒。宣和二年十月,起為亂,自號聖公,建元永樂。

方臘起義後,“不旬日聚眾至數萬,破殺將官蔡遵於息坑。十一月陷青溪,十二月陷睦、歙二州。南陷衢,殺郡守彭汝方;北掠新城、桐廬、富陽諸縣,進逼杭州。”。

“陷杭州,知州趙霆遁,廉訪使者趙約詬賊死。(宋史·徽宗本紀)”

方臘起義,一如《水滸傳》所寫宋江起義一樣,轟轟烈烈,與朝廷作對。

宋江起義卻是因為生辰綱所引起的,《大宋宣和遺事》記載,晁蓋等人因為劫了生辰綱上了梁山。然後,請宋江上山。因為洩露了梁山書信,宋江殺了閻婆惜逃到了梁山上。《水滸傳》的故事脈絡也是如此,生辰綱是梁山聚義的導火索。

方臘的聲勢越來越大,宋徽宗便下詔招安,《宋史·徽宗本紀》這樣記載道:“甲戌,降詔招撫方臘。”此處所說的“甲戌”,是指宣和三年二月的甲戌日。但是,方臘不理睬宋徽宗的招降,“方臘陷處州”,繼續與朝廷為敵。

這樣的方臘難道是續書《徵四寇》的妄想症患者嗎?

那麼,宋江又是如何被招安的呢?還是引用《宋史·徽宗本紀》來看一看吧:

淮南盜宋江等犯淮陽軍,遣將討捕,又犯京東、河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張叔夜招降之。

張叔夜招降宋江,情況如何呢?《宋史·張叔夜傳》是這樣說的:擒其副賊,江乃降。宋江是因為副將被擒,無奈率眾投降。宋江不僅作戰英勇,也非常的講義氣,張叔夜以其副將為要挾,迫使宋江投降。

《大宋宣和遺事》的記載與《宋史》基本一致:

朝廷無其奈何,只得出榜招諭宋江等。有那元帥姓張名叔夜的,是世代將門之子,前來招誘宋江和那三十六人歸順宋朝,各受武功大夫誥敕,分注諸路巡檢使去也。

宋江征討方臘後,隨童貫北宋佂遼,然後投入到抗金戰鬥中。《三朝北盟會編》記載:“翼日,賊遣重兵迎戰,招安巨寇楊志為選鋒首,不戰由間道徑歸。”

這則記載表明,青面獸楊志參與了抗金,擔任了先鋒敢死隊首領。這一仗說的是种師中(《水滸傳》小種經略相公的原型)在榆次殺熊嶺大戰金兵。北宋軍隊全軍覆滅,种師中陣亡,楊志則率領部隊從小道全身而退,帶著部隊又參加了劉韐的抗金隊伍。抗金名臣李綱在《梁溪文集》中,認為楊志有功,為之請封。

從這些史料看,方臘、宋江都是英雄。至於宋江征討方臘,大概只參與了兩個月不到的局部戰鬥,而且,並沒有如《徵四寇》寫得那樣慘烈。打完方臘後,宋江及三十六人完好無損,因為,李若水在《捕盜偶成》中寫道“三十六人同拜爵”。李若水的記錄,與《大宋宣和遺事》相吻合。

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庸不易


笑話,宋江還算英雄?他是在被逼無奈、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才加入起義軍的,充其量不過是革命的同路人,而實際是混進革命隊伍的反動分子,事實證明,他不是千方百計向封建統治者投降了嗎!宋江豈能和方臘這個真正的英雄相比!“水滸"的要害是投降,一有機會,宋江一類便會反手鎮壓人民,鎮壓革命,請題主擦亮雙眼!


gaotzy


宋江為梁山首領,方臘為同年代農民起義領袖。

宋江出身不高,後為市井小吏,文不能治國,武不能安邦。在他眼裡,當官是唯一選擇,當了大官就能光宗耀祖。所以他委屈求全,全心全意工作,"寧可朝庭負我,我決不負朝庭"。可未曾料媳婦閆婆惜偷汗被他得知,閆婆惜自知理虧,便危肋宋江密謀造反,宋江隨怒殺其妻。有了人命,無路可走,只好上了梁山。宋江平時愛結交朋友,特別是有才能的。上了粱山,遇到不少朋友,隨推舉他當頭領,後運氣不錯,當上首領。之後,他幾次與朝庭談判,不想有負朝庭,天天盼著招安。由於方臘起義急需鎮壓,朝庭接受了宋江等人投降,宋江終於成為宋朝統治者的鷹犬。但宋江不欺壓百姓,講義氣,講紀律,按功行賞,愛護下屬,所以部眾皆服。

方臘仇視朝庭,不忍見社會不平,更仇視貪官汙吏欺壓百姓。他希望建立一個比宋更好的王朝,能更公平公道些,對老百姓好些。這種思想要比宋統統治者的思想先進,更順應歷史朝流的發展,所以方臘自立為王,聚集農民舉行武裝起義,與宋統治者進行了頑強的鬥爭。

宋江與方臘比較,宋代表腐朽沒落的統治階級,方代表推翻統治階級的先進勢力。就其個人能力,宋也遠不及方,所以方臘為當時真正的英雄。


登高望遠9G


宋江既是一個投降主義者,又是一個機會主義者,千方百計尋求朝廷的招安,被招安後,由造反起義的人民英雄變成了統治者的鷹犬,最後中了奸計,幾乎全部被毒殺,若沒有宋江,換個領導人,這樣的悲劇就不會發生。相形之下,方臘造反起義,寧死不屈,才算得上是真正的英雄好漢。


老頑童374236889


二人皆為英雄,宋江方臘二人彷彿曹操與劉備之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爾!為何如此說呢,作為宋江,一弄筆小吏,文不能安邦,武藝又稀鬆,卻能號令這些粗魯武夫,為其鞍前馬後,唯命是從,其馭人之術,不得不服。為了一己私慾,用弟兄們的鮮血染紅了官帽,腹黑如此,是為成大事者!是英雄!方臘是黃袍加身,自立為皇,有橫掃八方,縱橫天下的氣魄,然而也逃脫不了利己的思想,我想一旦功成名就,掃平天下時,也會為了自己私慾,勞民傷財的,但也算是英雄。但從古至今真英雄者非毛澤東莫屬,為人民服務貫穿了他老人家一生,所以為人民的,人民會把他舉的很高很高。毛澤東為真英雄!


俗人熟事84501


宋江當然算不上真英雄,他不過是借梁山好漢的犧牲撈取取悅朝廷的個人政治資本,他從來沒有從根本上推翻封建腐朽王朝的思想,上梁山是無奈,受詔安是投降,毛主席說過,宋江和他的水泊梁山義軍只反貪官不反朝廷,註定是要失敗的。方臘是真正的農民起義軍,鬥爭堅決態度鮮明意志堅強,可惜在宋江投降派和封建朝廷的夾擊下失敗了。


誰是我知心


北宋徽宗年間世道並不太平。煙塵四起反判朝廷的,有山東宋江,浙江方臘,遼東田虎,河北王慶。

。以宋江領導的,山東梁山勢力最強,已成為宋廷的看中丁,徽宗帝曾都次派兵征討無故。可是宋江頭腦發昏,官迷心巧,決意要投降自已的敵人。終於被招安,被蔡京為首的眾奸臣暗算,奸臣狠毒的手段稱:‘’以毒攻毒‘’即強盜打強盜。先消滅田虎,王欽,再討伐方臘。

。在宋江與方臘的爭戰中,按照雙方的兵力,宋江帶領原梁山十多萬兵馬,大將三十多員,偏牙將近七十員。

。方臘兵馬三萬多人,大將三四員:偏將不過十員,雙方兵力差拒很大。

。那麼宋江雖然捉得方臘,取得全面勝利,為什麼要化如此慘重的代價,幾乎全軍覆歿,十多萬兵馬,只乘二十七騎凱旋。

。原因出在何處:除了朝廷對糧草和戰爭資源,被奸臣卡殼不及時支持外。其次全部責任在於宋江。

。宋江出身是山東:鄆城縣衙門的刀筆秀才,憑‘’義‘’字聚了那麼多兄弟,古代從聚義角度看問題,梁山這邦人多是強盜,宋江是強盜頭子。那麼宋江的文學才華又怎樣呢?說得簡單點就是縣衙門的書記水平。既不懂政治,又不懂軍事。一不會治國(或治地方),二不會治軍。在梁山時能多次打敗官兵,是憑梁山的地理條件,如脫離老窩就沒有任何依賴。

。徵方臘之損失如此慘重除了朝廷不配合。宋江的指揮一點沒有戰略,戰術可言。他靠的是人海‘’戰術‘’,憑人多優勢,在戰鬥的全過程,一點沒有孫吳兵法的借鑑,或三十六中的借鑑,都是亂衝直撞,不以兵將的人命為貴,最點形的例子,在水西門派張順送信勸降,你已派燕青,李逵出使勸降未果,還是心不死。讓張順一條生命白白送掉。其二,軍兵隊伍的組織混亂,在戰爭的期間,如有組織有領導。不致有讓三五成群的散兵,都中了敵人的埋伏,如阮小二,阮小五都不該死,還有多起遊兵被敵方戳殺,終的來說,這次戰爭在軍事組織上很混亂,為帥者宋江沒有軍事指揮能力,葬送了十多萬兵馬,駁得個小小武官節度使。

。衹於宋江同方臘誰是英雄。從上所見已經很明白了,宋江是個無智無謀的指揮官,雖然取得勝利,化了很大代價。歷史規律像宋江這樣的指揮官朝迋必須公開問罪,指揮不當處斬,由於徽宗昏庸沒有追究,而被奸臣暗害,官迷心巧,落得一事無成。方臘系農民起義,忍死不降朝廷到是個好漢,不過在封建社會角度看,是個叛逆者。


老龔166916589


與宋江相比, 方臘做的這些事才能算得上真英雄。

方臘,北宋末年浙江農民起義首領,又名方十三。北宋宣和年間,宋徽宗喜好花石竹木,在江南設“蘇杭應奉局”,派眾爪牙到東南各地,搜刮民間花石竹木和奇珍異寶,用大船運向汴京,每十船組成一綱,時稱“花石綱”。浙江青溪縣多產竹木漆,是應奉局重點酷取之地,因而深受剝削壓迫之苦,農民無法求生。方臘對宋王朝的反動統治懷有刻骨仇恨,遂趁百姓不滿之機,暗中把貧困失業的人組織起來起義。

方臘有較強的組織才能,自身又出身貧苦,所以能號召很多生活困苦的農民。他還參與傳教,吸收了大批教徒,這些人後來成為起義軍的骨幹力量。摩尼教主張“是法平等,無分高下”,信教者都是一家,同時還主張吃素斷葷,節省錢財,教友中實行互助。在起義軍內部,政治上彼此平等,不分上下尊卑,大家團結一致共同對敵;經濟上凡錢財物用一概公共享受使用,沒有你我之分。

方臘提出鮮明的政治口號和政治主張,付之於革命實踐。他領導的義軍燒孔廟,毀神像,殺貪官汙吏。批判佛教教義中“是法平等,無有高下”的虛偽性,指出“是法平等無,有高下”,主張實現真正的平等;“劫取大家財,散以募眾”;“有甚貧者,眾率財以助……凡出入經過,雖不識,黨人皆館穀焉,人物用之無間,謂為一家。”方臘的政治主張和革命行動,深受貧苦百姓的擁護,數日間聚眾十萬。自號聖公,改元永樂,置偏裨將,以巾飾為別,自紅巾而上,凡六等。鎮壓幫源一帶地主武裝的反抗,佔領青溪縣西北重鎮——萬年鎮,隨即向縣城進發。這時,兩浙路都監蔡遵、顏坦帶領5000兵前來征討。

起義軍展開強勁攻勢,連克浙江建德縣、安徽休寧縣、歙州以及東南政治中心杭州,並以杭州作為新的指揮中心。方臘調度有方,在半年時間內將起義烽火燃到江浙皖贛四省,佔領了六州52縣,宋王朝一時大為驚恐,急派童貫帶兵15萬前往圍剿。後由於叛徒出賣,方臘被逮捕,在汴京英勇就義。

相比於宋江,方臘更像是真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