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問題股票,棄之而逃為上策

 對於問題股票,棄之而逃為上策

哲人說,人不可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但獐子島卻用事實顛覆了這一真理。作為一家問題公司,獐子島前後四次因扇貝出事,且每次的事由都不一樣。對於這樣一家非常具有“個性”的上市公司,投資者最好還是棄之而逃吧!

從2014年的“扇貝跑了”,到2017年的“扇貝餓死”,再到2019年的海洋災害,以及此次的“扇貝死亡”,獐子島所捧出的理由還真不少。市場因此有疑問:獐子島到底還有多少故事沒有上演?今後的獐子島,在面臨業績下降尋找原因時,到底還有怎樣的理由?

實際上,對於獐子島,即使是2014年上演的“扇貝跑了”的鬧劇,市場也是持懷疑態度的。這幾年來,因為扇貝,獐子島業績頻頻出現鉅虧。2014年鉅虧超過11億元,2017年鉅虧超過7億元。此次“扇貝死亡”後,據測算虧損將超過3億元。考慮到今年前三季度獐子島虧損3403萬元,2019年,獐子島交給投資者的,或許又將是一份鉅虧的年報。

獐子島曾經是一家業績不俗的公司,此前也是機構投資者追捧的上市公司。但隨著“扇貝跑了”鬧劇上演後,該股已經被機構投資者所拋棄。當然,這是市場選擇的結果。作為代人理財的基金,投資一傢俱有高度風險的上市公司,其實是對持有人不負責的表現。

從績優股到後來的鉅額虧損,獐子島給市場一種看不清的感覺。實際上,在獐子島頻頻將扇貝拿來說事的背後,上市公司到底隱藏著怎樣的秘密,沒有人能夠說清楚。由於獐子島主營業務的特殊性,對於獐子島的監管其實是非常有難度的。獐子島一次又一次拿扇貝說事,到底真的是事實,還是隱藏著不可告人的秘密呢?至少,對於這一點,個人是表示懷疑的。

而證監會的調查則表明,獐子島是一家問題公司:獐子島披露的2016年年度報告、2017年年度報告涉嫌虛假記載;獐子島披露的《關於2017年秋季底播蝦夷扇貝抽測結果的公告》同樣涉嫌虛假記載;對2017年全年業績與預期存在較大差距的情況未及時進行披露。據此,證監會對上市公司及責任人員進行了處罰。如今的獐子島,在經歷了更換董事長,以及遭到證監會的處罰之後,扇貝又再次成為主角,不能不說,獐子島在公司治理、風險控制等方面是存在短板的。

如今的獐子島,在資本市場上已經聲名狼藉,擺在其面前的,或許只有幾條路可走。其一,重振當年的雄風,但這似乎已經不再有可能。今後的獐子島,即使有再漂亮的年報,有再不俗的業績,或許也難以引起機構投資者的興趣。畢竟,一場“扇貝跑了”的遊戲,已經讓機構投資者消受不起。其二,退市。獐子島如今的際遇,讓市場對其退市多了一份擔憂。但從目前的情形看,獐子島還沒有淪落到退市的地步。除非該公司還存在重大違法行為沒有被發現,否則,該公司退市的話還需假以時日。其三,在目前的情形下繼續沉淪。個人感覺這種情形最有可能。

一家問題公司,一家機構早已拋棄的公司,一家股價不斷創出上市以來低點的上市公司,終將是一家遭遇投資者用“腳”投票的公司。目前獐子島2.50元左右的股價,相對於2014年“扇貝跑了”未曝光時超過15元的股價,早已不可同日而語了。而自2017年獐子島再次出現鉅虧以來,其股價一步一個臺階,一直處於下降通道中。試想,如果在2014年“扇貝跑了”後投資者也“跑了”,那無異於在其股價處於高位時拋售,而如今,其股價已經跌得面目全非,對於這樣一家公司,投資者還有什麼理由繼續堅守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