樑化鎮花樹下水庫工程出土石制“怪”物,專家說:它可是唐代寶貝

每一座博物館,都有自己的“鎮館之寶”,它們不僅是博物館的招牌,更是傳播文物的使者。在遊覽惠州博物館時,遊客們會看到一個石制怪物,但大家千萬不要小看這件物品,因為它是惠州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這件文物為何會成為鎮館之寶呢?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揭秘一下:

梁化鎮花樹下水庫工程出土石制“怪”物,專家說:它可是唐代寶貝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1954年冬,施工隊正在惠東縣梁化鎮花樹下水庫進行工程建設,在挖掘泥土時,一位年輕的工人感覺鐵鍬觸碰到硬邦邦東西,當他將周圍的泥土清理乾淨後,一件裹著泥土的石疙瘩出現在大家面前。

工人師傅們得知施工地發現不明物之後,都紛紛跑過來圍觀,施工隊的隊長也覺得不對勁,便打電話,立即將消息報給當地的文物研究所。沒過多久,文物專家帶著專業的工具趕到現場。

梁化鎮花樹下水庫工程出土石制“怪”物,專家說:它可是唐代寶貝

專家將器物表面的泥土清理乾淨後,這件怪東西終於露出原本的樣子。它是由上下兩個部分組成,上部為圓柱形,外壁中有一個元孔錢幣狀的浮雕,刻著“崑山片玉”四字,下部像接東西的石盤,外壁作弧腹內收。因為造型比較奇怪,專家也不清楚這是什麼東西,就將其裝文物保護箱中,帶回研究所。

通過翻閱資料,以及開會研究,專家斷定該物品是一個小石磨,它高29.9釐米,口徑20釐米,底徑45釐米。可是小石磨的真正用途又是什麼?一部分專家認為小石磨是磨糧食的工具;另一部分專家卻認為小石磨是冥器,是擺設品,因為它的體積比較小,研磨會不方便,並且這件石磨是崑山玉質,尋常百姓家完全用不起。

梁化鎮花樹下水庫工程出土石制“怪”物,專家說:它可是唐代寶貝

當專家進行激烈探討時,一位對古畫很有研究的專家卻自信地說:我知道它是什麼了。

這位專家在正式解密前,他找出一本畫冊,畫冊上有一副《攆茶圖》,這幅作品是劉松年的代表作,它描繪磨茶、點茶、品茶的場景,在這幅畫中,我們可以看到一位僕役跨坐在長椅上,右手正在轉動石磨。按照相關比例進行分析,畫中的石磨和研究所的尺寸應該差不多,也就是說,發現的小石磨是磨茶的茶磨。

梁化鎮花樹下水庫工程出土石制“怪”物,專家說:它可是唐代寶貝

眾所周知,唐朝人非常喜歡喝茶,但他們喝茶的方式卻和現代有很大差異。唐朝人喝茶要在茶里加入蔥、姜、棗、橘皮、薄荷等物品,他們喝茶並不是細細地品嚐,而是煮出一種味道奇特的湯。除此之外,文物專家幾年後的新安沉船考古時,也出土造型相似的小石磨。緊接著,專家對石磨上的物質殘留進行分析,確實含有茶葉的成分。正因如此,專家們將小石磨命名為“崑山片玉蓮花石頭磨”。

梁化鎮花樹下水庫工程出土石制“怪”物,專家說:它可是唐代寶貝

在我國古代,石磨的用途很廣,可以說,並不侷限於磨糧食。“崑山片玉蓮花石頭磨”使用起來非常方便,僕役只需輕輕用手搖動石磨上部,就可以進行磨茶,它不僅具有實用性,更具有觀賞性。。

“崑山片玉蓮花石頭磨”為後人研究唐朝磨茶文化,提供重要物質的依據,並且該形制石磨在全國僅發現一件,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正因如此,它才會成為惠州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梁化鎮花樹下水庫工程出土石制“怪”物,專家說:它可是唐代寶貝

在考古的過程中,專家通過出土的物品,會還原當時的文化,而“崑山片玉蓮花石頭磨”還原唐朝的飲茶生活。如果大家這件文物感興趣,可以去到惠州博物館看一看,並近距離感受它獨有的魅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