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第二個東北?

山東作為全國經濟總量第三的大省,這兩年因為經濟結構轉型的問題陷入疲軟期。甚至一提到“人口流失大省”、“官本位”、“保守”這些標題的文章,基本不用猜,八九不離十就是說的我們山東。甚至抨擊山東的文章篇篇成爆文,點贊轉發的不僅有外地省市看熱鬧的,還有怒其不爭的山東土著人。

最近,網上流傳這樣一張圖,似乎更加印證了網友們的判斷,如圖:

山東,第二個東北?

網絡流傳較廣的表格

但是,這張圖是假的!

某些自媒體為了博取點擊率,刻意迎合“看空山東”這種論調製作出來的。

如果你用心查閱相關資料,很輕易就可以發現這些數據離譜程度。

我們查詢後瞭解到,今年前三季度,山東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與去年同期持平;規模以上營業收入為63947.4億元,同比降低3.3%;規模以上工業利潤總額為2754.5億元,同比降低16.5%

這裡需要科普下,“規模以上工業的相關數據”反映的是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運營情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當前的統計範圍為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法人單位。

山東目前經濟確實遇到困難了,但完全沒到塌陷的可怕程度,我們再來看一下官方統計數據:

山東省內16地市中,濟南、東營、泰安、日照

四市是同比增長的,其他地市均下降,其中臨沂下降最大,同比下滑25.5%。

山東,第二個東北?

規模以上工業營業收入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中,濟南、東營、煙臺、濟寧、泰安、威海、日照、德州、濱州九座城市均同比正增長,其餘城市下滑。其中臨沂市再次成為下滑最嚴重城市,同比下滑11.8%。

山東,第二個東北?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

對照數據,我們可以看到官方公佈的山東省規模以上工業營收總量下滑僅為3.3,網傳版本竟有33.51%,簡直就是危言聳聽。

關於網傳熱議數據與自己統計數據為何與發佈的不一樣這個問題,其實在2018年國家統計局就解答過這個問題。

山東,第二個東北?

山東,第二個東北?

國家統計局官網截圖

國家統計局月度工業統計的範圍是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即年主營業務收入在2000萬元以上的企業。符合這個標準的企業每年是有變化的,有新進來的,如新成長、新建的;有出去的,如破產和關閉的。也就是說,每年規模以上的企業出出進進是不一樣的,帶來了口徑範圍的不一致。如果簡單的用兩年實際統計的數據對比,存在口徑的不可比。

因此,在計算工業產品產量、庫存、產成品等指標的同比速度時,出於同比同口徑考慮的需要,統計局使用的不是上年統計的實際數據,而用的是今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上報的上年同期數。也就是說,統計局發佈的工業指標同比速度,用的是今年的當期數除以今年上報的上年同期數。

另外,國家統計局還解釋了另一個統計誤區:月度數據相加不等於累計的情況較為普遍。主要是由於企業的累計數據為每月重新核算數據,若本月核實的累計產量與上月填報數據有差異,就會發生各月相加不等於累計的情況。

山東,第二個東北?

同理,按照網傳圖片算法去統計別的省份,也會得到一套與統計口徑差異較大的數據。

所以,不要再被某些別有用心的人帶節奏了。

不過,雖沒有那麼網上宣傳的那麼斷崖式下跌,山東3.3%的負增長的確是不可否認的事實。山東前三季度GDP前三季度增速僅為5.4%,落後全國的6.2%的數據。

山東,第二個東北?

圖片來自中新經緯

有意思的是,我們可以看到,增速在7.8%以上的大部分為原先相對落後的中西部地區。山東增速排名倒數第四位,僅高於天津、黑龍江、吉林。

目前國世界經濟總體放緩,基本處於一片混沌狀態,全國經濟也處於下行狀態,山東又處於新舊動能轉換的過渡期。舊產能正在艱難去除中,新產能尚未成為中流砥柱,處於短期的斷檔狀態,所以數據“難看”幾乎就是必然。

增速是經濟的一個指標,但還要同時去看產業結構,產業質量等。

山東無法繼續依賴以犧牲環境、高汙染低能效、小作坊式為主的舊動能,取而代之的必須是高端裝備、電子通訊設備、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動能。

這也就是為何現在中西部城市彎道超車發力的原因,因為沒有舊動能這個“包袱”,原先相對落後的中西部省份後發優勢明顯,雲南、貴州、西藏、江西等GDP均超過了8%。

改革轉型是必須的,但過程卻是漫長痛苦的。

山東增速雖然放緩,但體量足夠大(今年前三季度突破6萬億,領先第二梯隊領頭羊浙江接近2萬億),還有一定騰挪的空間。

山東,第二個東北?

全國前三季度各省GDP總量排名(單位:萬億)

可以看出,廣東、江蘇前三季度均已過7萬億大關,已經和山東拉開一定距離,山東屬於頭部的第二梯隊。反觀東北三兄弟黑吉遼總額不到4萬億,單從體量來說山東對東北兄弟而言還是一個巨無霸的存在。

不得不說,山東的“官本位”、“中庸”、“營商環境差”目前的確也是存在的,山東各地市,也正在加大營商環境,但目前和南方城市比還是有一定差距。好在新任省委書記、省長,都是視野開闊,披荊斬棘之人。

另外,我個人認為在目前全國都在提高省會城市首位度的情況下,作為山東省會的濟南,必須奮起直追,要勇於並且敢於做山東的龍頭。目前增速前10的省份幾乎都是一家獨大的,如貴州的貴陽,四川的成都,湖北的武漢,湖南的長沙,安徽的合肥,河南的鄭州等。如果省內沒有一個城市可以將資源、人才、交通等彙集吸收,均衡發展的弊端就將展現無遺,各個城市間會互相制衡甚至重複發展,與新動能想打造的的高效理念相背離。

中間不凸起,形成窪地,必將被其他凸起的城市所吸收。只有做大做強省會城市,形成產業集群,資源、人力、效率都會得到大幅提升,國家行政區劃調整也是在這個思路下進行的,萊蕪併入濟南僅是開始,而且它僅是手段而非結果。

濟南的帶頭引領才可以讓魯西南部乃至整個山東實現再次崛起。

最後,順著新舊動能這條線,再提一下濟南的第一家科創板企業——華熙生物,上市後股價大漲,實控人趙燕榮登科創板首富。華熙也從地產這個“舊動能”蛻變成醫療康養的“新動能”,相對應的,轉為新動能的華熙造錢能力(融資能力)也是一眾舊動能望塵莫及的。

山東,第二個東北?

公司如此,省市亦是如此。

最後,我們認為山東不但不會東北化,反而生性勤勞淳樸的山東人,會用自身的努力讓山東如鳳凰涅槃般,浴火重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