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想,對與錯

三件事:

1.因在《演員請就位》中的爭議,郭敬明招致一片罵聲,普遍反應其答非所問,煽動觀眾情緒,類似於郎鹹平攻擊顧雛軍。其作品低評分卻高票房,無非由於供需關係,觀眾只是從幻想中獲得滿足。

2.同事調侃我沉醉於財富成功學。

3.最近上下班路上聽的《時寒冰說》,有一集裡說到偉大民族不能只以房產作為追求,應有更高精神追求。

幻想,對與錯

抄襲這種行為當然不對,但至於精神追求,則見仁見智,常見的鼓吹精神追求的有兩類人:一是衣食無憂,有閒情逸致去考慮精神生活,而非普通老百姓,大多數煩惱產生於獲得基本物質條件過程中。二是鼓吹為了提升他自己的物質生活水平,簡言之,騙錢,和打著教你掙錢幌子實則掙你錢的一個路數。

物質生活遠比現在匱乏的古代,生活壓力也遠遠小於現在,那會人類剛把動物關進了圈裡,不像現在把自己都關進工廠。一樣的靠天吃飯,面對同樣的風險,只有極少數人擔負“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麼多使命,大多數人耕作填飽肚皮,搞定第6項足矣。這就是古人追求精神生活的原因-閒的。

幻想,對與錯

再來看看所謂精神生活,也是充斥著臆想,李白喝酒花光家當就“千金散盡還復來”,杜甫房子塌了來個“安得廣廈千萬間”,蘇軾條件好點,卻官場失意穿越滿足“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曹植皇室宗親,凡世的困擾不多,只好幽會“翩若驚鴻,婉若游龍”的神仙了。

幻想,對與錯

結論:幻想沒什麼不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