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支持轉基因,雜交水稻是否過譽了。

袁隆平支持轉基因,雜交水稻是否過譽了。

袁隆平

雜交水稻被稱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而一提到它,人們就會想到有“雜交水稻之父”之稱的袁隆平。實際上,在袁隆平之前,1929年就育成雜交水稻品種的新中國首任農業科學院院長丁穎就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直到上世紀60年代,在袁隆平發表了有關文章之後,雜交水稻研究被確定為國家重點科研項目,併為之組成全國範圍規模龐大的攻關協作網。數十年來,光是在這一領域就產生了6名院士。

袁隆平支持轉基因,雜交水稻是否過譽了。

丁穎院士

安徽省種子管理總站的調查結果顯示,2014年10月,安徽蚌埠、安慶、合肥、滁州、馬鞍山、淮南等六市種植的“兩優0293”發生大面積減產、絕收,受災面積超過萬畝。此後半年內,安徽省農業委員會下屬的種子管理總站多次向國家農業部上書,要求重新審定超級稻“兩優0293”的種植區域,希望“不再包含我省”。這是一家省級農業監管單位在向超級稻明星品種下“逐客令”。[17]但也有人指出,“兩優0293”本身是一個高感稻瘟病的品系,稻農在選用了“兩優0293”這一稻瘟病易感品種後,因為種植區域是稻瘟病低發地區,為了節省成本等原因未採取充分的防病措施,而農技站和種子的經銷商又並未做好對稻農的技術指導和售後服務工作,於是在遭遇了偶發的大規模病害時出現減產甚至絕收

轉戰轉基因水稻

2000年以後,袁隆平成立了轉基因應用研究室、分子育種研究室,從全國招聘了數十名高級專業人才。同時把他的兒子袁定陽送到香港中文大學專攻轉基因。

2003年,袁隆平指導博士生開展遠緣物種基因組DNA導入水稻的研究,將一批外源基因轉入水稻。

2005年,袁隆平對記者說,“經過30年的發展,常規育種的渾身解數已經用完,要進一步挖掘水稻產量的潛力,必須在生物基因技術上取得新的突破。”並指導團隊研究人員通過穗莖注射法,將外緣基因組導入了雜交水稻親本品系。

2007年,袁隆平在《雜交水稻》上發表文章,態度鮮明地表達了對政府支持轉基因水稻商業化的期盼。“只要國家放開轉基因水稻的限制,具有抗除草劑性能的轉基因水稻將大有發展前途。”

2008年,袁隆平承擔了“高產轉基因水稻新品種培育”的國家重大專項。

2014年1月2日,中國官媒報道了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透露自己正在進行轉基因水稻相關研究的一則消息昨天引發關注。然而事實上早在2008年國家啟動轉基因科技重大專項時袁隆平已承擔“高產轉基因水稻新品種培育”項目,“子承父業”的兒子袁定陽也發表過多篇轉基因技術的研究論文。

2015年7月,袁隆平團隊基改育種“雙季超級稻”達成早季畝產703公斤。

2017年10月16日,袁隆平團隊袁隆平團隊超級雜交稻畝產1149.02公斤創下世界紀錄。

近年來,網絡上掀起了一股神化和個人崇拜袁隆平的現象,部分網民對他的評價也出現兩極分化的趨勢。某些網民文章和自媒體稱袁隆平養活了13億中國人,“還是讓你們吃的太飽了”等網絡段子和表情包也層出不窮,包括嗶哩嗶哩在內的網絡社區也對袁隆平進行偶像崇拜。然而,謝華安,顏龍安,李必湖等對雜交水稻同樣有貢獻的育種專家卻被忽視,讓網民誤認為雜交水稻僅為袁隆平一人的貢獻。而事實上中國多半是種植常規水稻而不是雜交水稻

事實上袁隆平讓中國水稻畝產提高了20%,多養活了7000萬人,但袁隆平當年培養的雜交稻,剛推廣沒多久就大面積爆發稻瘟顆粒無收,這時,謝華安培育的雜交水稻汕優63及時救場,在播種面積上連續16年位居第一。

關於雜交水稻方面,其實還有好些厲害的科研人員(比如周開達院士,朱英國院士、顏龍安院士、謝華安院士,陳日勝等;1981年雜交水稻特等發明獎主要貢獻者除了袁、顏院士,還有李必湖和張先程),有些貢獻未必比袁隆平小,大家別提到雜交水稻,就滿眼都是袁隆平,袁隆平貢獻沒有一般人想象的那麼大。要是擴大到整個農學,就連院士都有很多,工程院有專門的農業學部(現有77名院士),中科院也有不少相關的中科院院士。

袁隆平支持轉基因,雜交水稻是否過譽了。

顏龍安院士

袁隆平支持轉基因,雜交水稻是否過譽了。

謝華安院士

袁隆平是院士,是中國工程院院士,但不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一般說院士,指的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