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獲諾獎的那篇論文第一作者是李政道,第二才是楊振寧,後來為什麼楊的聲譽更大?

由知


吃瓜群眾看待或者知道楊振寧大多數都是因為他的私人生活,例如最被大家熟知的82歲高齡的時候娶了28歲的嬌妻。而稍微瞭解楊老科學成就的,知道楊振寧和李政道因為弱相互作用下的宇稱不守恆獲得了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而真正在物理學領域的那一部分人,推崇楊振寧是因為他在1954年和他的學生米爾斯共同提出的楊·米爾斯理論。



所以說楊振寧的聲譽之所以如此之大,靠的可不僅僅是諾貝爾物理學獎,諾獎年年都有,那麼諾獎得住你又記住了幾個哪?因此說楊振寧和李政道的第一、第二作者問題不存在,況且諾獎默認為兩者是同等貢獻的,排名問題是按照國際慣例首字母先後來排名的。一個人的名聲聲譽來自於很多的方面,如果一個人的科學成果很高,社會活動也很活躍,再有點花邊新聞,這樣的科學家會被大多數人熟知的。

而楊老恰恰如此,前文也提到了他的楊·米爾斯理論 ,這被認為是二十世紀物理學三大成就之一了,愛因斯坦提出的相對論在上半葉輝煌,量子力學佔據了中葉,而楊振寧的這個理論雖然在1954年被提出,但是一直被低估掩埋,直到七十年代左右才扶搖直上。最終發展成為了現代的粒子物理標準模型。這個模型是非常厲害的,它含有62個基本粒子(引力子目前仍是假設),其中包含了物質的基本組成粒子和作用力的傳播子。

在物理學上最重要的兩個問題就是物質的基本組成和四大基本作用力的統一問題,而基於楊·米爾斯理論發展到現在形成的粒子物理標準模型,僅僅差一個引力就完成統一了,當然目前這個引力子是真的發現了不了,提出的引力子數學過程也不自恰。目前解釋引力的只有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了,認為引力是時空彎曲的外在表現。除了科學成就上楊振寧的社會活動也非常多,國際上的學術交流,和國內高校的合作等等。

而李政道最大的科學成就就是這個諾獎了,當然了這個成就並不低,但是和楊振寧相比就差了一點,因為楊振寧還有很多其他不低於諾獎級別的科學成就。


科學黑洞


楊振寧和李政道因為發現了弱相互作用下的宇稱不守恆定律而一同摘得了1957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兩人因為合作寫了寫一篇諾獎貢獻級別的論文而得到諾獎而被世人所知。


但是如果去搜一搜當初他們合作的這篇論文之後,你就會發現,這篇論文的第一作者是李政道,按理來說,應該是李政道對論文的貢獻高於楊振寧的,但是為什麼在此後李政道的名氣不如楊振寧呢?其實啊,一篇論文真的說明不了太大的問題,不得值得一提的是,在當初,他們兩人離開了兩人之中的另外一個人,都有可能寫不出來這篇論文,而他們卻又是很幸運的,因為他們的論文剛出來沒多久,就被實驗所證明了,所以第二年就獲獎了。

可惜的是,證明他們理論的華裔女物理學家吳健雄卻沒有因此獲得諾獎,可謂是一個損失。為何在獲得諾獎之後,兩人的名氣會大不相同呢?這其實是有著多方面的原因的,一方面,李振道自從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之後,此後的大半生,基本沒有做出什麼突出性貢獻,而反觀楊振寧,在高能物理領域越戰越勇,接連斬獲多項重大貢獻,他最重要的貢獻應該是楊——米爾斯方程,而他得諾獎的貢獻,只能說是他的二流貢獻,縱觀物理學領域,能夠以二流貢獻獲得諾獎的人,屈指可數。



另外啊,楊振寧和李政道二人的性格特點也是截然相反,李政道是一個內向的人,楊振寧曾經評價李振道的時候說到:“李振道是一個很傑出的,很聰明也很刻苦的物理學家,但是他的洞察力和數學功底稍差。”這句話應該是很中肯的,畢竟楊振寧的數學功底,一般人還真的難以望其項背,相較而言,李政道在這個方面或許真的是不如楊振寧。有人說,李政道就像是一個書呆子一樣,一心一意搞科研,而不太習慣提意見,不喜歡社交,也不喜歡與人交流。



而楊振寧則大為不同了,他是一個極為外向的人,而且他的性格很倔,是有意見必提的人,當初有人建議中國搞大型粒子對撞機,楊振寧第一個提出反對,因為他斷定高能物理已死,再搞下去只會是勞命傷財,而李振道一開始也是反對的,但是後來卻沒有堅持原則。再說了,楊振寧除了是一個有著傑出貢獻的物理學家之外,還是一個積極活躍的社會活動家,所以,他的名氣大點,知名度高點,也是可以理解的。


鏡像宇宙


楊振寧確實比李政道聲譽更大。楊振寧和李政道合作完成了“宇稱不守恆”,僅僅憑藉這項貢獻,就立即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當時吳健雄也應該同時獲獎,可是由於她是一個女性,被遭遇了性別偏見……所以很遺憾。“宇稱不守恆”是很重要的發現,推翻了科學界30年的共識。為了爭奪這項發現的“第一人”,李政道和楊振寧有了一些矛盾。但是,我們現在基本可以肯定,當時李政道和楊振寧他們不能獨立做出這項貢獻,離開誰都不行,至於誰是“第一”並不重要了。

李政道自從獲得諾貝爾獎之後,在學術上再也沒有大的創見,漸漸趨於平淡。楊振寧認為,他“是一個極聰明的物理學家,吸收能力強,工作十分努力。可是洞察力(Insight)與數學能力(Mathematical Power)略遜一籌”。而楊振寧卻愈戰愈勇,同時在冷原子,凝聚態,統計力學,場論等領域斬獲不斷。加上楊-M場被承認,有10個諾貝爾獎得主的成就來源於此,讓楊振寧名聲大噪。所以,三聯書店總編輯李昕說,楊振寧沒有必要在意“宇稱不守恆”的第一歸屬權問題,因為他的科學成就早就超越了“宇稱不守恆”的高度。好比,一個全國作文大獎賽的冠軍,沒有必要再去爭奪在市作文比賽的名次。

但僅僅是科學上的貢獻,還不足以讓楊振寧獲得巨大的社會影響力。楊振寧之所以成大名,還在於他是一個出色的社會活動家。按照華桐院士的說法,楊振寧是最厲害的外交家,為中國與其他國家增進友誼的外交事業做出了大貢獻。

比如,楊振寧1971年就頻繁回國訪問,屬於“破冰之旅”,轟動了全世界。他之後一大批海外科學家才開始回國。楊振寧回美國之後,到美國大學做了70多場演講,大說中國好話,消除了不少人對我們的誤會。

楊振寧還是“全美華人協會”的創始人,也是第一任會長。在70~80年代,該協會領導幾百萬華人積極的參與、促成中美合作,影響力很廣。楊振寧以創始人和會長的身份,多次在美國的知名報刊上刊登整版文章,要求華盛頓政府必須重視對華關係,放棄對抗走合作之路。還敦促總統儘快把與華建交提上日程。鄧先生訪問美國,楊振寧又親自組織人員歡迎,在800多人的歡迎宴會上首先發言。

楊振寧還是國際上保護某一個小島的國際組織的發起人和領導者,多次公開在參議院和法院替我國領土歸宿權作證。

楊振寧還在1977年建立一個基金會,開始組織國內的學生去美國大學深造,學費、生活費全免,學成後絕大多數回中國。目前已經有上千人得益。

所以,楊振寧不僅是科學家,還是很厲害的外交家。李政道與楊振寧比,則略顯低調。這主要是他們的性格不同所致。一個外向,一個內向,都沒有錯,只是楊振寧過的更加精彩一些。


懷疑探索者


問得好!不久前看到過有關李政道和楊振寧關係破裂的文章,內容非常詳實,標題沒記住,但有大致印象,非常深刻。之前鼓吹楊振寧的文章不絕於網,神乎其神,令我不得不注意此事,並且產生一探究竟的想法。叫我欣慰的是,近幾天揭開事情真相的文章多起了!我相信懷著尊重事實的人們不難做出正確判斷。

李政道說,他兩人的鬧翻是中華民族的悲劇。中國人向來看不起不講道德的行為,欺世盜名可算其中有份量的一條。中華民族向來崇尚禮讓三先,可偏偏為爭名字順序而不歡而散。誰先提出,本無懸念,可偏著書立傳,不遺餘力推動,以求自己的大名以首要位置傳世。中國人第一次獲此影響力巨大的科學獎,卻是如此尷尬的收場!

那些打著唯科學論招牌進行鼓吹個人崇拜的人,毫無社會主義價值觀的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們,當你們瞭解真相之後,是否感到無地自容和不好意思呢?是不是翻然悔悟,悔不當初呢?若如此,誠為中國之大幸!中華民族之大幸!


鴻雁59921963


李政道是什麼樣的人呢?莫偉曾經向中科院副院長周光召寫信,他在信裡面說,海外華人有很多,這些人對中國不瞭解,都有私心。莫偉說,據我瞭解,這些華人科學家裡面只有兩個人是完全沒有私心,只有這兩個人一心一意希望中國好,他們就是楊振寧和李政道。莫偉還說,楊振寧和李政道在海外總是關心中國的發展,到處為中國說好話,在一些國際會議上,遇見對中國的攻擊,楊振寧和李政道曾經氣憤的退場,以示抗議。李政道這個人的性格比較內向,不怎麼堅持原則。比如,當年國內想搞大型對撞機,要投入很多的錢,國內就去問李政道要不要搞。李政道就說不需要搞,不划算。後來,有人對他說,這個項目是上面一個特別大的領導拍板的,李政道就沒有堅持。事實證明,這個大項目目前已經成為擺設,根本沒有達到科研目的。李政道的愛好就是鑽研學問,一心一意做他的科學研究。很多人認為,李政道就是一個書呆子一類的科學家,不喜歡提意見,也不喜歡社交活動,而是在自己的書齋裡面讀書。當然,這也沒有什麼不好。



與李政道不同,楊振寧的性格非常外向。聶華桐院士認為,楊振寧不僅是大科學家,還是一個有貢獻的社會活動家。六七十年代,楊振寧就是全美華人協會的創始人之一,這個協會的主要工作就是兩個,一個是為全美華人爭取利益,讓更多的華人參政議政,擺脫華人低下的地位,一個是聯合起來,向美國政府呼籲,停止與中國敵對,儘快恢復與中國的外交關係。後來,1971年,楊振寧第一個衝破封鎖,到中國來訪問,這一次訪問,在世界上造成了轟動。楊振寧回美國之後,又到全美七十多所大學演講,到處說中國的好話,希望華人學子可以到中國看看。楊振寧還是保護釣魚島的精神領袖,他和朋友們多次召開記者招待會,多次在美國政府部門演講,出示釣魚島屬於中國領土的證據。聶華桐院士認為,楊振寧為這些社會外交活動犧牲很大,如果他不參加這些活動,在科學上可能貢獻更大。

與李政道不同,楊振寧的性格非常倔強,他認為一個東西不宜搞,就會當面公開提出他的批評意見。丘成桐是他多年的合作伙伴,一起在香港創建了研究院,算得上是關係特別鐵。但是,他又是一個堅持科學真理的人,因為要不要搞高能物理大對撞機,楊振寧就是不給丘成桐面子。楊振寧之所以不同意,是因為他幾十年前就判斷高能物理已經死了,再搞什麼大項目完全是勞民傷財,所以,楊振寧認為,應該設計新的對撞機原理,否則沒有出路。楊振寧還認為,把這些鉅款投入到別的物理科研領域會有大的多的產出。

據HUI CUI說,楊振寧在美國粒子物理界就得罪了很多人,因為楊振寧總是愛提意見,看不慣就說。本來這些東西與楊振寧沒有什麼利益衝突,他完全可以不說話,但是楊振寧性格很倔,他認為,如果我不說,就是對不起良心,所以我一定要說話,哪怕得罪人也要說。至於你是不是接受,是你的事情。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楊振寧不僅把最新的科學理論(比如,最新的量子場論)介紹到中國大陸來,還多次給中國政府建言獻策,提出了很多不同的意見。20世紀80年代,楊振寧又為中國指導和創建了四個高等學術科研中心和一大批現代物理實驗室。

可以說,楊振寧既是有卓越貢獻的科學家,也是一個活躍的社會活動家。所以,他的名氣要比李政道要大一些。楊振寧和李政道都是華人的驕傲,我們應該尊重他們,而不是八卦。


藍藍7437043745101


你知道楊振寧有多牛嗎?有人說,在物理學界,他的貢獻度僅次於牛頓、愛因斯坦。

2000年,《自然》評選了人類過去千年以來最偉大的物理學家,只有20多人上榜,楊振寧先生在這個評選中,並且他還是這個榜單裡唯一一個在世的物理學家。

與他一同登上這個榜單的其他人,全部都是已作古的科學巨匠,包括牛頓,愛因斯坦,麥克斯韋,薛定諤,波爾,海森堡等等……

楊振寧是榜單上唯一在世大師也是唯一的華人。

中國人非常熟悉霍金,往往給霍金冠以人類最聰明大腦的稱號,其實這是一個誤讀,霍金固然偉大,但他跟楊振寧並不是一個級別的物理學家。

去年霍金去世,大家一致認為他是“第二個愛因斯坦”。但準確地說,能成為愛因斯坦第二的,是楊振寧。

楊振寧在當今世上的物理學家中,排名最起碼在前三。

楊振寧到底有多牛呢?

他主要的貢獻在兩個方面:第一個是讓他獲諾貝爾獎的宇稱不守恆,第二個是規範場理論。

先說宇稱不守恆。

宇稱守恆定律,是當時量子力學中的一個基本定律,被廣泛認為是宇宙中的鐵律。但是楊振寧和合作者李政道在理論上證明了,宇稱在弱相互作用中是不守恆的。

這個理論,被另一位華人物理學家吳健雄先生證實的,這項成就,讓楊振寧年僅35歲就得到了諾貝爾獎。

別人拿諾貝爾獎,已經是一生最高光的時刻了。楊振寧最牛逼的地方在於:拿諾貝爾獎的工作,還不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貢獻。

比推翻一個宇宙法則更重要的,是建立起另一個宇宙法則,這就是他的規範場理論。

對於規範場理論,也可以這麼說:沒有楊振寧,就不會有人做出來規範場理論了,因為楊振寧的觀察能力、綜合能力都是當世最強的。

霍金的成就侷限在天文學,但是楊振寧的理論是奠基在整個物理大廈中的,因此有人說:

“50年代的物理學,是楊振寧的天下。他完全有資格再拿一個諾貝爾獎。”


嘿o誰看見了我的刀


其實宇稱不守恆論文裡的作者姓名順序並不是按照理論貢獻的主次,而是按照國際慣例以姓氏的英文字母排序,李政道的姓氏首字母L當然排在了楊振寧姓氏首字母Y的前面了。

但是這李政道和楊振寧聯合發佈的其它多篇論文裡,楊振寧的名字又排在了李政道的前面,按照後來的說法,這是楊振寧提出的,楊振寧的理由是他比李政道年長几歲,按照中國慣例應該排在前面。。。

開始李政道勉強同意了,但是這種要求提多了李政道也有意見了,他說咱還是按照國際慣例來吧,因此到了宇稱不守恆的論文又是李政道排在前面。

不過由於這篇文章隨著實驗被驗證而名揚天下,並且第二年就拿到了諾貝爾物理學獎,楊振寧再次以年長為名要求頒獎典禮走紅地毯時走在前面。李政道最後極不情願地答應了。。。。嗯,八卦就先聊這麼多了_(:D)∠)_


我們還是來說說為什麼楊振寧比較出名吧,在國內,很明顯是因為他的社會活動和社會貢獻。雖然在早期,李政道和楊振寧都作為第一批迴國訪問的學者,後來也與國內保持著差不多的關係,但在晚年,楊振寧已經把整個生活和工作重心都移到國內,而且對國內學術人才培養和人才引進方面貢獻非常巨大,相關情況網上有很多文章介紹楊振寧對國內的貢獻,有興趣可以自行找來看看。

反觀李政道卻一直留在國外,並沒有回國,因此在這方面楊振寧的知名度和聲譽在國內優於李政道是應該的。但是現在網絡上有很多帶節奏的鍵盤俠對楊振寧各種抹黑,包括生活方面的,包括早年不回國等等。。。反正鍵盤俠要帶節奏黑誰也攔不住,最無奈的是一些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看了幾篇帶節奏的網文後也跟風黑,我每次看到這些人就無名火起三千丈,直想罵街......如果看這篇文章的你也是這些人中的一個,求求你了,多找幾篇正面的文章看看吧。。。

至於在在科學貢獻方面,除去共同提出的宇稱不守恆,楊振寧還有比這更重要的理論貢獻:提出楊-米爾斯場論,這理論雖然還帶了一個外國人名字:米爾斯(楊振寧的學生),但根據後來米爾斯自己的說法,楊-米爾斯理論根本就是楊振寧帶他飛,雖然理論在提出時並不完善,後來是別人加以完善的,但這個理論太重要了,它是整個量子場論的理論基礎框架,一般認為,這是楊振寧比宇稱不守恆更重要的理論貢獻!以致楊振寧的老師美國氫彈之父泰勒聲稱,楊振寧應該再獲得一次諾貝爾獎。

再看李政道,我實在找不出他還有能與楊-米爾斯理論比肩的理論貢獻了,甚至宇稱不守恆級別的也沒有了。所以,李政道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國際,聲譽不如楊振寧一點也不冤。


星宇飄零2099


首先說,這個問題是偽命題,楊李的宇稱不守恆論文署名是並列第一作者,而不是第一作者和第二作者的關係,排序只是按姓名字母排列而已。實際上二人在那段時間合作了30多篇論文,基本都是按輪流排前署名的,併為區分一作二作。強行分先後是二人決裂之後的事情。

從後世來看,楊振寧的成就比李政道要高得多,宇稱不守恆定律是李政道最高的科學成就,但並非楊振寧最高的成就。二十世紀後半頁的理論物理學界,楊振寧可以排入前五,李政道只是諾獎學者中的二等級而已。

歷史上在諾獎論文中,誰的作用更大,雙方各執一詞,真相現在已經很難判斷。但如果僅從雙方的言論分析,可以認為比較接近真相的情況可能是——李政道最初提出了宇稱不守恆的設想,而由於其數學上的不足,核心的計算工作是楊振寧完成的。有個可以參考但不必當真的旁證,二人決裂後,二人共同的領導和朋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院長奧本海默尖銳的諷刺,"李政道應該不再搞高能物理,而楊振寧應該去看精神科醫生",從話裡話外隱含的意思分析,如果奧本海默真的知道什麼真相的話,可以認為他的話實際是在說李政道的獲獎有一定靈機一動的偶然性,具體性的基礎工作恐怕主要來自楊振寧,而二人的決裂恐怕最初的挑事來自楊振寧一方。


TDEBUG


因為李政道的上限就是那個諾貝爾獎(沒有絲毫諷刺意思,能拿諾物理獎的都是實打實的大神),然而楊振寧的貢獻遠遠不止一個諾獎,說他是現存物理第一人都不過分,很多物理大神只是他的徒子徒孫,他的楊米爾斯場論之於高能物理就像微積分之於現代數學。就是這麼牛,再多的溢美之詞放在楊振寧的身上都承受的起。當然了,鍵盤大神眼裡,他只是個吃嫩草的老色鬼而已


賴寶的朋友


楊振寧和李政道在1957年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在這個諾貝爾獎裡面這個獲獎的理論研究成果是李政道提出來的宇宙不守恆定律,楊振寧是合作參與者,論文是以兩個人的名義共同刊發的,但是在這個獎獲得後兩個人出現了矛盾,最後變成了老死不相往來,當然這些是他們兩個人之間的私事。

為什麼會產生矛盾,其實也是跟這個獎有關,兩個人因為論文發表的署名上面有的矛盾,簽字署名排前排後有很大的關係,名字在前在後關乎到這個人在這個獎和成果裡面的重要性,名字在前就代表了這個人在這個成果裡面比在後的高一點,他們兩個人就是因為這個問題最後鬧成大家看到的結果。

雖然說曾經多方面對他們有撮合他們和好的想法,但是由於特殊原因並沒有成功,兩個人的關係一直都維持原樣,回國做貢獻的時候兩個人都是各自用自己的方式來做,並沒有進行合作,當時很多人認為如果兩個人能和好一起在合作 ,那將會對國內的物理學界起到更大的作用。

當然在這個研究獎裡面,宇宙不守恆定律是李政道提出來的,但是李政道在國際上面的地位和聲譽遠不如楊振寧,原因在於楊振寧的最高成就並不是獲得諾貝爾獎的這個成就,而是他的成果培養出來六位諾貝爾獎的物理理論框架,而現在的許多物理方面的研究方向都是建立做楊振寧的理論框架上,這也是為什麼在國際上楊振寧的地位那麼高,這是李政道做不到的,如果給兩個人打分,李政道能拿100分,楊振寧也能拿100分,李政道的100分是能力能拿100分,楊振寧的100分是最高才有100分,差別還是很大的,並不是說李政道不厲害,恰恰說明了李政道的厲害,只不過楊振寧更厲害而已。

在國際上面基本上都承認楊振寧的成就和地位,只是在國內他被網友質疑和貶低,成為了鮮明的對比現象,物理界都承認的成就和地位被一群基本物理不及格的人懷疑和偏低,懷疑的不只是婚姻生活,更多的是懷疑他的成就,這才是最搞笑的,每一個偉大物理學家的成就根本不是普通人能理解的,更不用說去質疑,要質疑就要拿出真正有說服力的證據。

博士主動忽略年齡的差距跟隨,是人家博士傻嗎,還是說網友們都比博士聰明,國家願意讓楊振寧獲得國內的這種地位,就可以看出對楊振寧的尊重和歎服,只是一些網友對這些都不屑於顧,清華大學願意聘用他成為教授,就說明了問題,老外物理界和各國承認他的地位,這也說明了問題,能力才是決定一個人成就高低的關鍵,其次就是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