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阿里系列之:拼爹也沒用,新零售時代增長乏力的高鑫零售

港股阿里系列之:拼爹也沒用,新零售時代增長乏力的高鑫零售

作者/香蕉喵先生

編者按:萬眾矚目的阿里巴巴(9988.HK)終於在香港二次上市,在招股書中,新任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勇開篇就提及:我們今天啟動了在香港的上市,這是20歲年輕的阿里巴巴一個新的起點。然而,這個20歲的公司已經和香港資本市場有過10多年的經歷,早在2007年,阿里巴巴(1688.HK)就以旗下B2B業務為主在港上市,隨後於2012年私有化,最後因發行制度,於2014年赴美整體上市。

雖然港股錯失此前阿里整體上市的機會,但阿里系旗下的公司卻主要集中在港股:大健康板塊的阿里健康(241.HK)、大文娛板塊的阿里影業(1060.HK)、新零售板塊的高鑫零售(6808.HK)、還有金融、博彩等領域的佈局,不一而足,借阿里巴巴在港二次上市的契機,系統的回顧下阿里系在港股的佈局以及表現,思考未來與母公司同臺競技的選擇。

這幾天市場很大一部分的關注點都在阿里巴巴上,從雙十一成交額再次創新高,到阿里巴巴重回港股上市,每個消息都引起市場熱議,今天重點關注下阿里巴巴線下零售公司——高鑫零售。


大家可能對高鑫零售不太熟悉,但是一定聽過旗下的歐尚跟大潤發。大潤發由潤泰集團創立於1996年的臺灣,後與法國量販店歐尚集團合資經營,在1997年進入中國大陸市場。高鑫零售經營著歐尚與大潤發兩大知名品牌的大賣場,截至2019年上半年,高鑫零售在全中國總共擁有485間綜合性大賣場,覆蓋29個省份的233個城市,總面積達1300萬平方米。根據歐睿國際的數據顯示,按營業額計算,截至2019上半年,高鑫零售在大賣場行業的市佔率高達15.7%,穩居市場首位。

作為大賣場的龍頭,高鑫零售怎麼會牽手阿里巴巴呢?而阿里巴巴為何又要收購高鑫零售呢?

一、阿里巴巴為何要收購高鑫零售?

在研究這個問題之前,先來複盤下近兩年高鑫零售的股價走勢。2017年初,有消息傳出阿里巴巴要收購高鑫零售,高鑫零售的股價開始抬頭;2017年11月20日,兩家公司官宣後,幾天內高鑫零售股價直接跳漲近30%;但是2018年3月,高鑫零售年報數據披露,在不及市場預期下,股價跳水;到2018年6月,大潤發宣佈全國已有100家大潤發門店完成天貓新零售升級改造,全面實現3公里內1小時送達,而且還要搭上今年天貓618這趟車,股價再次起飛;不過隨著高鑫零售的季度報表逐漸公佈,市場也開始迴歸理性,股價也在回調。

港股阿里系列之:拼爹也沒用,新零售時代增長乏力的高鑫零售

總體來看,近兩年高鑫零售股價走高還是靠阿里。2017年11月20日,阿里巴巴、歐尚零售及潤泰集團宣佈達成戰略聯盟,根據戰略協議,阿里巴巴集團將投入224億港元,直接和間接持有高鑫零售36.168%的股份。

港股阿里系列之:拼爹也沒用,新零售時代增長乏力的高鑫零售

公告顯示,雙方合作將以大數據和商業互聯網化為核心,通過全面數字化完成「人、貨、場」的重構和升級。大潤發和歐尚的門店將進行數字化改造,包括實現線上線下一體化、現代物流及個性化的消費者體驗。對於這場交易,阿里跟高鑫零售都非常看好,張勇在接任高鑫零售後表示,要把高鑫零售打造成全球新零售的明珠;大潤發的董事長黃明端曾表示,大潤發是和阿里一起塑造一個新零售時代。

儘管是一起塑造一個新零售時代,在股價上,高鑫零售「帶不動」,從收購正式開始,截至今年11月15日,兩年多高鑫零售股價漲幅僅為8.07%。

港股阿里系列之:拼爹也沒用,新零售時代增長乏力的高鑫零售

作為中國互聯網電商巨頭的阿里巴巴跟線下大賣場巨頭高鑫零售為何要強強聯手?此前馬雲在接受央視財經採訪時曾表示,如果電商發展得很好,而實體商場發展得不是很好,對大家都不好。雖然從上帝視角上看,馬老師說得沒錯,但是從阿里巴巴的情況來看,佈局線下零售是不得不走的一條路。

從最近阿里巴巴2019三季度財報數據來看,天貓實體商品GMV增速一直呈現下降趨勢,2017年第一季度增速還有43%,而到2019年第三季度已經降到26%,基於目前的經濟形式,未來幾個季度的GMV增速或將繼續放緩。

港股阿里系列之:拼爹也沒用,新零售時代增長乏力的高鑫零售

與此同時,隨著電商行業的滲透率逐漸提升,線上獲客成本也不斷走高,線上流量紅利逐步見頂,在GMV增速逐漸下滑的背景下,電商企業也開始逐步嘗試新流量的獲取渠道往線下專業,探索線上線下的深度融合。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9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5萬億,其中網上食物商品銷售額3.8萬億,佔比也才19.5%。雖然近年來線上零售額佔比不斷提高,廣闊的線下市場仍然佔據超過八成的市場份額。

可見,從線上走向線下是大趨勢,而順勢的阿里巴巴看上高鑫零售也不足為奇。早在2016年初,阿里開始佈局線下,2017年更是加快了線下佈局,先後投資包括蘇寧、銀泰、百聯、三江、日日順等新零售公司。從投資百貨業、3C家電連鎖、超市便利店再到聯手全國最大的商超賣場集團,阿里巴巴正在線下全面佈局,並推動線上線下的融合。

港股阿里系列之:拼爹也沒用,新零售時代增長乏力的高鑫零售

而高鑫零售為什麼會同意這筆收購呢?當然也是順勢而為。

二、順勢而為的高鑫零售

作為大賣場的龍頭,高鑫零售以「大潤發」及「歐尚」兩大品牌經營著大賣場業務,截至2019年上半年,高鑫零售在全中國總共擁有485間綜合性大賣場,覆蓋29個省份的233個城市,總面積達1300萬平方米。根據歐睿國際的數據顯示,按營業額計算,截至2019上半年,高鑫零售在大賣場行業的市佔率高達15.7%,穩居市場首位。

儘管高鑫零售佔據國內大賣場行業龍頭地位,近年來在電商的衝擊下,大賣場生意越來越不好做確是不爭的事實。從營收數據上看,集團營收增速自2010年達到高位後就一路放緩,到2017年,營收增速只有1.9%,甚至在2018年還出現了負增長。

港股阿里系列之:拼爹也沒用,新零售時代增長乏力的高鑫零售

為了應對電商衝擊,高鑫零售也試過順勢而為。在牽手阿里之前,高鑫零售也試過發展自己的電商業務——飛牛網,飛牛創立時擁有母公司強大的資本優勢、優越的零售資源供應鏈,在B2B、O2O、生鮮電商等新零售業務等方面都有涉及,同時也仿照盒馬生鮮創立了飛牛優鮮,擁有獨立APP,覆蓋的配送範圍內同樣1小時速達,但是連續五年投資數十億依然慘遭失敗。

在這個時代,不順勢而為就只能被淘汰,自從進入新零售時代,各家零售商走起了「拼爹」的道路,周圍的零售商如銀泰商業、三江購物、永輝超市、步步高、家樂福等等也在陸陸續續「認爹」,在線下線上全面融合,超市行業「阿里系」和「騰訊系」格局逐漸形成,高鑫零售自然也想找個靠山。如此情況下,阿里巴巴的橄欖枝怎麼能不接?

港股阿里系列之:拼爹也沒用,新零售時代增長乏力的高鑫零售

超市行業阿里系、騰訊系格局逐漸形成,來源:中泰證券研究所

為了促進營收增長,除了牽手阿里巴巴,高鑫零售還牽手了蘇寧。2018年6月,蘇寧與大潤發簽署戰略合作備忘錄,雙方圍繞大潤發門店的家店3C專區合作經營。具體的合作方式為聯營模式,即蘇寧借用超市賣場內部場地進行經營,由超市統一管理。雙方達成的合作經營內容主要包括,蘇寧向大潤發門店的家電3C專櫃提供供應鏈集中採購的貨物,以及蘇寧在家電3C市場上多年積累的經營能力和市場經驗。

根據中泰證券研究所的報告,線下場景在家電消費中佔比高達70%,仍然是家電銷售的主要渠道。跟蘇寧的合作同樣是雙贏,在大潤發全國400多家門店鋪貨,蘇寧3C家電市場份額有望持續提升,而大潤發的3C家電供應鏈也能得到進一步的增強。

跟阿里巴巴合作也有一年多的時間了,有爹拼以後的高鑫零售業務改善了嗎?來看看今年上半年的財報數據。

三、左手阿里右手蘇寧,大賣場的生意還是很難

儘管阿里巴巴跟高鑫零售的合作已經展開,阿里巴巴的CEO張勇擔任高鑫零售的非執行董事、主席,同時阿里巴巴以大數據和商業互聯網化為核心對高鑫零售進行新零售改造,促進大潤發及歐尚的數字化轉型和門店升級,不過從財務數據上看,收效甚微。

今年上半年的財務數據顯示,大賣場的生意還是很艱難。高鑫零售總銷售營收(賣場銷售產生現金)為543.96億元,同比增長僅為0.6%,分業務上看,本期銷售貨物收入為485.22億元,同比下降7.0%;租金收入為20.64億元,同比增長8.8%,如果不是租金收入的拉動,整體營收還要往下走。從上半年同店銷售增長的數據來看,剔除家電貨品銷售計算的同店為-1.76%。

港股阿里系列之:拼爹也沒用,新零售時代增長乏力的高鑫零售

從營收數據來看,牽手阿里帶來的數字化轉型結果依舊不明顯,公司表示,儘管B2C業務已經趨於成熟,也對食品部門的銷售增長做出了貢獻,但是非食品部門的渠道競爭實在是過於激烈,對同店增長並沒有貢獻。不過公司對自己的業績情況依舊保持信心,表示隨著歐尚門店的整合完成,預期門店業績會在下半年重回正軌,而大潤發品牌的門店在上半年的同店銷售增長為正數。

在費用端上,由於集團於2018年7月到2019年6月30日期間,繼續在中國各地擴展業務,並開設了14家新門店,在2018年下半年開設了12家門店,在2019年上半年開設了2家新門店,總運營費用一路向上,但是公司運營成本的增加沒有給營收帶來增長,而根據新的財務報告準則下,公司的淨利潤增長3.6%。

港股阿里系列之:拼爹也沒用,新零售時代增長乏力的高鑫零售

除了銷貨以外,高鑫零售還一直在做「二房東」的生意。一般大潤發很少以主力店的形式進入購物中心,而是以單一物業為主,再將周圍商鋪轉租出去。由於大潤發及歐尚的平均單店面積較大,一般為同業的2-4倍;公司對門店的選址要求也比較高,如要求在城市主幹道上,3KM內人口為30-40萬、停車面積大於1萬平方米,不少於300個停車位等等。因此公司的聚客能力較強,也吸引了大量優質品牌商。高鑫零售的「二房東」生意可以說是雙贏,一方面,各種優質品牌運營商也帶來了流量,另一方面,通過轉租生意,獲得了另外一部分收入。

不過從數據上看,現在二房東的生意也不好做了。根據公司披露的租金預付款,下降趨勢明顯,2018年租金預付款(包括流動及非流動部分)還有13.6億,到了2019上半年財報公佈的租金預付款只有5.7億了,這也意味著,高鑫零售二房東做不起來了。原本好做二房東生意也變得不好做了,高鑫零售下一步該怎麼辦?

港股阿里系列之:拼爹也沒用,新零售時代增長乏力的高鑫零售

總結

儘管被貼上了「阿里系」的標籤,但是從財務數據上看,高鑫零售的大賣場生意還是很難做,跟阿里巴巴的整合效果也還未顯現,而且原本好做的二房東生意也開始走下坡路了,高鑫零售的路要想走好並不是那麼容易啊;而在股價上,這兩年的高鑫零售也並沒有什麼「漲」勁,如今正值阿里打新之際,跟阿里巴巴同臺競技,未來高鑫零售股價又會如何走?或許買阿里系還不如直接參與阿里打新?

港股阿里系列之:拼爹也沒用,新零售時代增長乏力的高鑫零售

風險提示:上文所示之作者或者嘉賓的觀點,都有其特定立場,投資決策需建立在獨立思考之上。富途將竭力但卻不能保證以上內容之準確和可靠,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