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主流學者是如何看待獨立學者王東嶽的?

手機用戶55762545033


有關王東嶽的介紹,總要帶上“獨立學者”四字,這差不多就已經說明了題目問題。

“獨立學者”四字,不是頭銜。是 “獨立學者”而非“著名學者”,特意標明,與其說是標榜,不如說是尷尬處境的自我揭示:

1,他非學院中人,非正常科班出身,幾乎自絕於中國正規學苑翰林之外;

2,主流學術圈對他,也缺乏認同,他基本就是個邊緣人物,儘管在民間聲勢浩大,以獨具的姿態、風骨與才華為世矚目。

過去,認識一位先生,供職於中國藝術研究院,是裡面“中國文化研究所”的一位名教授,有次談及王東嶽,他言辭頗為不屑,直言“不過就是個民科”,這大概算當代主流學者們的一個共識吧!


主流與偏流,強為分別,常至無謂。可論起身份,王東嶽確實有點不倫不類,是與學界完全疏離的。

說起其學說——如果真有的話,也確實不脫“民科”色彩。他是得過碩士學位的醫學研究生,卻非醫生;掛著“生物工程師”的職稱,卻從不上班,對外宣稱一心鑽研哲學;名其曰為自由撰稿人吧,幾乎任何正規刊物沒有他的文章,你搜索知網,是查無該作者的,你說現今哪有無一篇論文掛網的“學者”;說他是教授吧,任何大學的教職花名冊上都沒有此人名姓。

他很早就出過書,那套“代表作”《物演通論》在2009就已經出版,長期籍籍無名。他的出名,確實屬於一鳴驚人型,主要是被商業人士——特別是一些讀書不多但也並非完全沒有、喜歡唸叨“獨立”、“深刻”等名詞的經理人,以及一些自媒體,比如羅胖羅振宇的跨年演講給推出來的。

換句話說,王東嶽的走紅,不是遵循“正規”渠道,由同行學者們給推舉出來的,而是外行“流量主”們,給造勢哄抬出來的。


王東嶽的架勢和論點,很像那位寫《人類簡史》的尤瓦爾•赫拉利,自我定位恐怕是“大師”級的。

王東嶽先生的“學說”,最大的特徵就是:1,宏大敘事,動輒人類如何如何;2,各種知識點雜糅,從終南山扯到螞蟻群,從中微子論及暗物質,從托勒密的地心說到愛心斯坦的過時;3,腦洞大開,自詡否定與推翻了各類主流理論,同時發明出了各種看著高大上的“原理”,什麼自然哲學“遞弱代償衍存原理”,什麼精神哲學的“感應屬性增益原理”,什麼社會哲學的“生存性狀耦合原理”等等,亂花漸欲迷人眼。

而其中心觀點,似乎總刻意與主流大相徑庭。主旨可能在於兩點:一,對於哲學、科學、倫理、佛教等等學說,立意在推翻、改造、揚棄;二,對“人類中心主義”與“物質主義”處處揶揄,例如他對消費主義、食品工業、資本主義每講是不忘批判的,顯得既“深刻”又“獨立”。

這樣一種姿態,聽著自然是非常過癮的,振奮甚至猶如電擊。但是主流學界人士,反倒會更加“坐實”他是民科無疑。


什麼是“民科”?判斷的標準,肯定不是隻有一個“非體制內”、沒有接受過正規專業訓練可以說明。

中國當代主流學界、學院派,雖說是無比勢利的,圈子化也嚴重,但也還沒有如此武斷。比如,同是“獨立學者”,同乏專業履歷,同無大學執教資質,另一位王姓哲學學者王康,就很受學院中人尊重。

圖:王康

“民科”云云,落在哲學上,差不多有兩大指標:一,所論雖然引經據典,指斥東西,洋洋大觀,但學說根本沒有“譜系”,是天馬行空,是自創一格;二,可能話語邏輯尚能自洽,喜提出五花八門的原理、理論,可很少有定量分析,完全缺乏實證,愛飆出各類形形式式根本無法驗證的預言。

就這兩項衡尺來說,王東嶽先生可能完全若合符契的。比如,他的《物演通論》一書,煌煌近500頁,引用書目幾乎是沒有的,彷彿悟道天成;比如,他把黑格爾、海德格爾等大哲學說貶到徹底,可他也談論“對象”、“抽象”、“主體”、“感知”等術語,卻完全不知所云,哲學系博士讀了都會摸不著頭腦。

王先生的招牌是:好口才兼大口氣、名人書名絡繹不絕又出之以絕對論、術語頻繁可確實時能通俗接地氣。三把斧下來,配上講壇的音響聲勢,一般人饒是高智商也能被吼住不敢動彈,可冷靜的主流學圈說他是“哲學民科”,實也並不為過。


只是好在說,王先生本人,本意從不尋求主流同行的認可,對上層精英主導的學術圈是漠視的,這些人如何貶斥他,他估計也不cere吧。

我看過王東嶽不少視頻,零散文章也拜讀過一些。兩大直接感受就是:

一,他的講學,細節挑刺起來幾乎處處都難避錯,可視點確實往往都很新穎,聽眾如果不是專業學者,啟發多多,聽聽無妨。在啟迪民智的核心上,學院精英與民間學者,並非絕然相反也可以殊途同歸,很多問題上可以相互攻錯可也不必互相鄙視。

二,王先生言行間,有著超乎常人的自信,他的立意,當是要紮根於民間,講學於芸芸群眾,興觀群怨,明德新民。而眼下這個社會,有這樣的因緣際會,能夠提供給他施展的舞臺,這真是時代給予理想主義者們的厚待。

所以,我對王東嶽其學有許多保留意見,但也認為,當代中國,“禮意之凌夷久矣”,主流學術中人長期都在瞎混,他們本身在學術上的正當有效性都屢受質疑,實際就漸有“天子失官,學在四夷”的局面,倘若學術在下移中,從而促進私學興起,社會多一些“民間思想家”,即便有些粗疏,未必不是善事,顯示活在當下的某種大道與學問正義。

我最好的期待是,倘若王東嶽先生,能在擇術、立志、真修、脫俗、有恆等諸方面真能立定腳跟,在“遊談無根”上有所收束,且不要過於商業化,最終走上知識外殼的傳銷之路 ,其講必有其意義,其人顛沛於是、造次於是,也必有迴響。

從這一方面看,學院中人、教授先生們,不要只有自我陶醉的高自標置,當樂見其成,當多體無諍三昧,而不必懷抱偏見,事事詆譭。

劉愚愚


我來說說當代主流學者是怎樣看待獨立學者王東嶽的!

王自稱獨立學者!

王東嶽江湖人稱“當代老子”,王東嶽的《物演通論》是不是有開創性的系統哲學思想,這樣的問題絕對是需要放在歷史長河裡檢驗的,我不做評述,對於王東嶽我可以說下我的看法:



第一:王東嶽屬於中國做哲學研究的圈外之人,不是主流哲學學院派,缺乏官方背書,不能因此可以說他是哲學民科,因為中國本身世界公認的開創性的哲學家,中國哲學界都是研究哲學史的“哲學家學家”們,所以都是研究那幾本西方哲學著作,在學院裡應付考試評職稱的研究,或是出於愛好興趣的民間研究,常識上,我更信服後者。

其次,中國搞哲學界都是學文科馬哲的基本背景出身應該沒有問題吧?而王恰恰是醫學的理科背景,有極強的科學素養的這麼一個哲學民科闖入了穿著中國哲學這個新衣的皇帝的殿堂,不拜碼頭,藐視權威,中國搞哲學的這幫體制內學究們懂的王東嶽信手拈來,而王深厚的自然科學素養,傳統哲學界難有如此集大成者。



哲學本來就是精密邏輯學,數學,幾何學的極致延伸,傑出的哲學家本身一定是傑出的數學家。

再次,王東嶽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造詣深厚也是一般大學教授不能比,王東嶽的系列講座老子,孔子,莊子,佛教等等,絕對是全部打通中國傳統文化,西方文化及自然科學後類上帝視角和全局視野,不是一般中國某領域學者困於一隅所能達到的高度。


另外,王東嶽非凡的即興演說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學術嚴謹性,一氣呵成的連貫性,字正腔圓的標準發音,放眼學界,都難能有出其右者。

王東嶽的學說問世已十年有餘,中國哲學界的這幫豢養的政治幫閒,至今還保持集體沉默,似乎也屬於無奈,放眼一百年來整個中國學界,能同時打通哲學、自然科學、中國傳統文化學貫中西的大師怕是也不多。

這就是王一出場就把你們這幫“中國哲學家學家”團滅的原因。



娛樂輕風A


我只是看了王老師在混沌大學的視頻,就此發表看法!

第一,自五四以後進步的,落後的歷來主張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現在成了什麼樣子:拿國家固定工資,各種津貼,有各種頭銜的人似乎才有話語權!這本身已經不是學術問題,而是議論自由問題!所以從這個方面講,王老師應該是現在大環境下的一個不甘同流合汙(用詞可能不準確)的人!點贊!

第二,人類的發展史一次次證明,人們在歷史中唯一能夠學到的經驗就是這些自以為是的智慧人什麼都沒有學到(好像是某人說的)!我覺得王老師說的人們天天搞科學,天天向上,事實上的所謂的物質進步和精神的頹廢,得失心自知!

第三,早就有某人說過無數次:一個天天千萬次呼喊高潮了我的兄弟!竟然不知道應該允許別人仰望天空的權利,而不是如1984裡的老大爺一樣天天用高清攝像頭來窺視別人的內心!

第四,一個人的美味可能是另外一個人的毒藥,但是別人沒有讓你一定去看,更沒有按著你頭去喝水!

第五,三十八年過去,彈指一揮間!秦皇漢武如糞土!只見萬里長城!沒有萬萬年!


胡格獨立學者


又一個雞湯騙子,忽悠人,毒害人的害人精。我聽過他的幾講課,既沒有深厚的學術功底,也沒有豐富的實踐經驗,更缺乏對人生的透徹悟性。囫圇吞棗地看了幾本歪書,就大言不慚地赤膊上陣,以救世主的姿態和架勢,故弄玄虛,胡言亂語。你自己看點書,寫些東西,出本書,談論一些體會,發表一些觀點,是個人的一種愛好,這絕對無可非議。但是,如果以大師的身份,面對大眾,到處搞講座,辦培訓班,極力傳播影響廣大聽眾,這就不對了。你應該自己首先要清楚,要明白,現在是民主化,信息化,全球化的21世紀新時代,人們的思維方式和思想觀念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識別是非和判斷對錯的能力和水平大大提高了,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的需求迅速擴張。人們真正需要的是與時俱進,有使用價值的新知識。求求你,王大師,有點自知之明吧,謙虛點,清醒點,放下架子,放手吧!不要再壞了良心,充當犯罪的教唆犯了,不要再誤人子弟,殘害大眾了!


齊彥斌


不請自來,我也說兩句。

王東嶽一位很會講演的學問販賣者,跟于丹比不相上下,但沒有于丹的優勢,賺的錢不如於丹多,氣勢不必于丹小。其所講述的內容,基本上屬於“大膽假設,不能求證,大膽發揮”型。

于丹講演給人的感覺是,辭藻華麗,連接巧妙,書讀得多,孔子開頭,孟子主述,朱子定音,所講所用全是“名牌”,而無懈可擊,最後加上自己的“澱粉”(自己的感悟),而變成各種雞湯,喜用著自酌,不喜者勿噴。時間長了,雞湯涼了,自然無人問津。

王東嶽講演給人的感覺是,時空跨度大,牽扯概念多,概念解釋新。古希臘的智人,各位哲學家的觀點,加上東方諸子百家的學說,雜糅相間後推出自己的觀點,但是這些觀點都顯得沒有根基,比如說,農業文明更講究集體協作的社會主義社會觀,而商業文明則基本上是個人主義社會觀,很自然地把東方和西方拴在了一起,但是其中有很多夾生的東西。不能仔細推敲。尤其是不能用西方的觀念來解讀東方文化。王東嶽的學問到底怎樣,要等人們回味過來再下定論。

在我看來,今天的官科無法像民科那樣為民眾(非專業人士)提供他們所需要的哲學、文化、社會學方面,通俗易懂精神產品,正是這些民科的學者有機會來填補了這一空白。官科也不能以自己所謂的嚴謹的學術態度,來衡量甚至於是鄙視民科的作品,因為,官科至今都沒有自己的見解,全是在重複古說(有時是曲解)。反過來民科學者也應該對自己的“學術觀點”加以考究,使之更有理有據,更符合現實社會的現象。

今天的官科,受到學術門派的限制,裹足不前,拾古人之牙慧,藉助了一些現代手段,把古人的研究的材料重新整合一下,輸入電腦,就算一個重大成果,而對於古人的說法仍是各執己見,爭執不下。

當今學術官科和民科都有弊病,民科,更注重的是如何證明自己是對的,前人如何的不對,追求自己的觀點如何的新穎,而不去證明自己的觀點,真的就是古人所說的意思,有些嚴重與現實不符。而官科,對於一句話的解釋,追求的是博覽群書,詳盡古人之說,有據(古人說過)有證(後世古人贊同),但最後落個而不知所云,爭議不斷。更不會去追究古人為什麼這樣說,其原理何在。

舉個例子來說,孔子講的“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 自皇侃為《論語》作注,之後便產生了歧義。說“女子“是全稱(指所有女性),又說是”特稱“,(指部分女子,特指傭妾之屬的小人物)。這句話被近、現代學者拿來作為孔子“歧視婦女”的證據,魯迅先生就斥問說,那些女性不知道包不包括他們的的母親?有人不願指責“聖人”,依己意做出種種解釋,易中天、于丹都有自己的見解,硬說那是孔子的意思。

孔子講這句話的背景和兩千多年來的流變屬於學術問題,在此不便討論,我們只就文字的意義上來解釋。

女子,古時被稱“子”的都是有些獨到見解的人,而不論其說為何。故女子當為“有些見解、有所要求”的女性。

小人,古書明言,見貨利而不見仁義為小人。

為,作為、行為。

難養,養是供養,非僅指蓄養,供養,用今天的白話說,就是答對、對付、處理。應對(某些行為)。

那麼這句話的意思就是:

特別要指出,有些女性和只見利益而不顧仁義的人,他們的行為要求,你是很難使其滿意的。精心的去滿足他們,他們會以為你還能為他們做更多,你不滿足他們的不合理要求時,他們會心生不滿,怨東怨西。

這本來是孔子在講人性行為的事情,今人並不理會那個“為”字,斷章取義,只是一味地將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孔子,或者扯東扯西,試圖自圓其說。

我們讀古書、還是識西學,應多思考,讀出本義。而不是相互穿鑿,以經注我。民科、官科都一樣。


站在東方看世界


任何學科的研究都有兩種類型:理論型研究與實用性研究。


大家都瞭解毛爺爺是首屈一指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書法家和詩人,卻往往忽略了他的實用性哲學研究。


正因為他的哲學研究傾向“實用”(如《實踐論》和《矛盾論》),一切以解悶政黨和發展問題為要,所以沒有那麼多虛無縹緲的概念和噱頭,難以引起學者的注意。


其實,毛爺爺在當時的時代,稱之為世界一流的哲學家並不為過。正是通過他的“兩論”,解決了擁有全世界最多人口的國家的發展和存在問題。


獨立學者王東嶽就不同了(本不該拿他跟毛爺爺相比的,抱歉了毛爺爺算我酒後失德),他的哲學屬於理論型。一種虛無縹緲,可能十幾個世紀都不會有用的東西,只適用於學術間無謂的交流,就像後現代、超現實、立體或抽象主義的畫派的畫,在概念、風格和流派上有所突破,但在實際上一無是處(我並不否定新穎,否則社會只會處於黑白之間,對於豐富人類的精神生活具有巨大的作用)。


之所以提到超現實主義在實際上的一無是處,主要是說明他哲學理論上的荒謬。


是的,他是提出了一些理論,比如最著名的“遞弱代償原理”。他這個理論新穎大膽,有人評價為其為東方哲學上的填補空白里程碑式發展,這點值得提倡。不過,深究他的對於人類存在度低而逐步遞減的理論卻持有懷疑態度。


哲學,應當駛向更寬廣的快車道,而非擠到一個愈見狹窄的牛角尖。但這並不意味著必須說假話,要是作為一個哲學理論家,他並沒有真正認識到人類的生命力,並沒有認識到生命於困境中的基因變異。


無論怎樣,人類發展的前景廣闊,而不是日漸式微,縱然某些地方退化,卻終在某些地方會更加發達,而根本牽涉不到所謂的“存在度”。


另外,從王東嶽著述上關於自己的自序上來看,他還是個哲學思想研究上的孩子,一個滿腦子充盈著特立獨行立圖獨樹一幟卻仍然未長成的孩子。從他的語言邏輯來看無懈可擊,但從他 “不可一世睥睨一切”的態度來看,他距離哲學上的腳踏實地尚有一段較長的距離。


因為,無論是實用型研究還是理論型研究,都必須首先落地,從表達上拉近與世眾的距離,而非高高在上,像觀音菩薩一樣,利用民眾的愚昧施行自己的權威。


有何疑問時,可以留言跟我探討。對於王東嶽所知甚少,並沒讀過他的專著,只憑網上的隻言片語難免有失。但我的直覺告訴我,他並不是一個落地的,謙遜的哲學思想人士。起碼他發表《知魚之樂》時不是。


的盧飛雪


偉人講,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是實踐。顯然,他沒說是什麼學院,沒說是什麼師承,什麼邦派。我認為,在學術上搞什麼派系,其實就是準備耍流氓。他們不準備和誰講理,而是準備使橫使混使無賴。這種事文化大革命時紅衛兵小將早乾的不幹了。

論“大師”們獨立的意義,遠不及讀者的“獨立”意義重大。

獨立這個詞,這時應該注重立。應該拿些正確的,經過歷史檢驗的東西做鋪墊。站的高,才能看的遠,看的清。如果讀者立不起來,沒有一定的是非觀和判斷力,那麼也容易被人帶節奏,跟著感覺走。

“大師”們獨不獨立,很扯淡,不能拿來當賣點。就像郭德綱,滿口汙言穢語到是“獨立”了,但想稱大師,差太多!至於說到他拯救了相聲,那就太扯了。似乎你是在說,大麻的種植與毒品的加工拯救了墨西哥的經濟一樣,太扯!我們難不成還要感謝下毒品?不是大師獨立了水平就高,雖然他們也很有“市場”。有市場也不能說他們正確高明,有可能是美國人的生活很濫,聽眾的水平很差。基礎立不起來,“大師”們也好不到哪,但養活這些大師,使他們日進斗金卻沒一點問題。


飛揚46644226


沒有看過他的作品。但是有一點,無論什麼新理論和大腦洞,都離不開事實。沒有事實依據,根據理論來推太空洞了。我個人喜歡從大數據的標籤化史實出發,得到逼近真實規律的理論模型,再用模型去檢閱和反覆假設歷史走向,和真實歷史發展方向做對比,完善理論模型。理論模型我喜歡用物理的知識。因為我喜歡物理。不過還沒有大成,但是框架結構已經摸索的走通了。純理論的,聽著聽著就騰雲駕霧了,無法逼近真實。那麼所得的理論就是空空如也。最近在學習人工智能,越發感覺數學對於問道是超高啟發性工具。當然數學本身就是人類對於宇宙思考的最佳選擇。數學的工具可以更容易幫助我們逼近真實歷史。越來越佩服那些數學家。搞傳統文化研究和推廣,我個人主張百花齊放 百家爭鳴。可惜傳統文化積累了太多太厚重,以至於大量思想糟粕參雜其中,最嚴重當屬脫離實際的理論推演,勉強可以理解但是在現實中一實踐就各種問題處處碰壁。至於民科不民科,我看意義不大。沒有必要太在意身份,反而是理論模型經不經得起時間考驗。


時空穿行者666


恕本民科直言,人類的思想最重要的分野絕非主流,非主流,而是‘形而上’與‘形而下’,回顧整個人類的歷史,能夠站在‘形而上’,高瞻遠矚的人寥寥無幾,僅僅我華夏先知們黃帝,周文王和老子三人,今天本民科作為華夏思想的傳承人也只是孤家寡人一個,餘下的99.9...9%的所謂主流也好,非主流也好,皆是形而下的物質思維,王東嶽先生也不能免俗,沒有本質上的區別。然而,人類的歷史表明,在物質的圍牆之內,永遠沒有可能揭示宇宙的奧秘,今天的前沿科學陷入絕境,便是明證!人類的思想必須超越物質,才能夠揭示宇宙和物質的奧秘。所以,2019年之後,整個的科學,哲學和宗教思想界,必須‘換腦’,將陳舊的物質思維轉變為超越物質的思維,才能步入超越物質的文明新時代!


外星文明新時代


要說有人貶低,王東嶽是明民科吧,

老子,孔子,馬克思哪個不是民科出身呀?

老子當時的社會地位,恐怕還不如今天王東嶽過得好呢。

這是一個專門研究學問的人,不為名利的研究學問的人,這一點是對社會很有用的人。

他說的已經很明白了,自己就是務虛的,絕不務實,所以他的理論,對於想要成功想要掙錢,想要出人頭地想要管理企業,毫無價值毫無用處。

他就是像要老子一樣去研究哲學,研究學問,研究一些超前的東西,研究一些毫無價值的東西,這個就是他學術的目的呀!

其實社會需要這種真正意義上的學者,而不是為社會某個階層來背書的專家教授們。

為學而學,乃真正的學者!

雖然他的某些理論和邏輯是有問題的,但是他大體的視野和格局,和他帶來的啟發啟蒙,絕對是有價值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