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闖膽魄——“恆安”的發展史

拼闖膽魄——“恆安”的發展史

馬來西亞吉隆坡,車水馬龍、人潮洶湧。

在離市中心不遠處的一座大廈內,正在舉辦一場國際性的商貿洽談會。來自中國福建的恆安集團也參加了這次商貿會,場內熱鬧非凡,但是恆安集團的當家人許連捷卻蹦著一張臉,怎麼也高興不起來。

他原以為在這次商貿會上自己公司生產的衛生巾能引起各貿易商的興趣,但實際上人們只是在他的展臺上轉了一會兒就走開了。他很困惑——自己帶來的“安樂”衛生巾在國內的銷量一直處於領先地位,為什麼到了國外就“水土不服”了?許連捷接連問了幾個人,考察了一下其他國家的衛生巾產品,這才發現,自己企業生產的直條形的低檔衛生巾國外多年前早已不生產了。

從大馬回來後,許連捷將自己關在辦公室裡,接連幾天不見人,一個多禮拜後,他向恆安的全體員工宣佈,要徹底地進行一次技術本 和設備的革新,唯有如此, “恆安"才會有更大的生存和發展空間。任何一次革新都充滿了艱難險阻。對於許連捷來說也不例外。

他決定引進當時最先進的成套設備,開發生產護翼高檔衛生巾、熱風無紡布、流延薄膜等高精尖產品。但是問題也同時出現,引進不 高檔設備與中檔設備比,價格相差5倍,差額人民幣1億多元。巨大的差額,讓一些股東開始猶豫,有的甚至極力反對。

“決斷前,要傾聽多數人的意見,但做出決斷的只有一個人。”

“只有引進高檔設備,才能從根本上擺脫低水平的競爭。”

在說服了大多數持反對意見的股東後,國際一流的先進設備落戶恆安集團。第二年,高檔護翼衛生巾熱銷全國。此後,恆安集團一路凱歌、青雲直上、連連報捷。到1998年又進行了一番大刀闊斧的體制改革,並在香港聯交所正式掛牌,以10倍的市盈率順利入市,同時創下了這年港股上市最高市盈率和最高認購倍數的奇蹟。

拼闖膽魄——“恆安”的發展史

有人說許連捷有膽識,有眼光,有魄力,而在許連捷自己看來,或許是福建人不安現狀,天生愛闖的性格造就了現在的自己和現在的恆安集團。

他永遠也忘不了在自己12歲那年,為了不挨餓受凍,到相鄰各村買賣雞蛋、芋頭被以“投機倒把”的罪名抓起來,關進“學習班”的往事。這件事並沒有讓許連捷停下“創富”的腳步,或許可以這樣說,正因為這件事,讓他更堅定了“提籃小賣成不了氣候,小打小鬧成不了大富”的信念。小小年紀的許連捷無時無刻不在尋找機會,思慮著大幹一番事業。

1979年,就在大多數人還期盼過上“穿暖、吃飽、有良田”的生活時,許連捷和自己的朋友、親戚一起創辦起了“後林”服裝加工廠,沒多久,當地很多農民搖身一變成了這家工廠的工人。靠著幹勁和誠信,大批訂單接踵來到了後林服裝廠。1983年,後林服裝廠賺了50萬元。而許連捷也到了他的而立之年。

就在服裝廠如日中天之際,在許連捷的生命中出現了一個極其重要的人,正是這個人改變了許連捷的事業方向。1984年11月的一天,一個叫楊榮春的人拿著一疊來自香港的衛生巾設備說明書,商開了許連捷的大門。聽了這個老鄉的介紹後,許連捷的內心泛起層層漣漪。就在楊榮春走後的當晚,許連捷做出了也許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兩大決定:將工廠搬到人才濟濟、發展空間大的安海;停止生產服裝, “轉產”開發衛生巾。

當得知許連捷的決定後,身邊很多人都提出了反對意見,他們憤憤提出自己的疑問:服裝廠做得好好的,為什麼要瞎折騰做難以啟齒的衛生巾?現在年年都盈利,做衛生巾要購買新的設備,投入這麼大的資金,最後虧本了怎麼辦?

大家的疑慮和擔心並不是沒有道理,畢竟做新行業、新產品等於重頭再來一次,前面的路到底是寬的還是窄的,誰都難以預料。此時的許連捷拿出當年買賣雞蛋和創辦服裝廠的魄力對大家說: “不闖一闖,不幹一干,怎麼知道不行?如果被別人捷足先登了,那真的就晚了!”

1985年,許連捷與港商合資成立“恆安實業有限公司" ,從香港購進一條生產線,同時招聘100多名工人,經過嚴格培訓後上崗。很快,第一批產品下線了,許連捷將其取名為“安樂”。到20世紀90年代初期,恆安生產的“安樂”衛生巾已經佔據了全國衛生巾40%以上的市場份額,幾乎成了衛生巾的代名詞。

在許連捷的事業節節攀高之際, “恆安”的名字也從“恆安實業有限公司”更名為“福建恆安集團有限公司"。

如果讓現在的許連捷回過頭去看看20世紀90年代中期做出的那些決定,完成的那些改革,包括企業上市在內,或許這位被人們稱為“晉江商業教父”的老總會淡淡的一笑,說“那是企業發展的必然,不是我一個人的功勞”。但不可否認的是,許連捷身上所具備的閩商特有的敢拼敢闖的性格無疑對他有著深刻的影響,而顯然,這種影響也浸潤到了企業的文化中。

自1998年開始,恆安集團完全放棄了在中低端市場的攻城略地,全力推動在國內高級生活用紙的飛躍。“心相印”紙品如同當年的安樂衛生巾一樣,已經成了領軍同行的第一品牌。

1953年出生的許連捷在晉江商人圈裡是個很具代表性的人物,相較於“晉江商業教父”這個稱號,許連捷更喜歡別人叫他“創業導師”。他說自己是個鄉巴佬,沒文化,沒管理經驗, “進入這個行業的時候什麼都不懂,所有的東西都是拼闖出來的。”

這種“拼闖”當然不是毫無目的,沒有規劃,無頭蒼蠅般的亂闖亂撞,對於許連捷來說, “大膽、創新求變,敏銳的洞察力”才是他對福建人“拼闖”性格的真正註解。

現在的恆安集團已經不用像多年前那樣用年銷售收入50億元、全國30餘家分公司這些冰冷的數字向它的客戶作介紹。無論是對晉江當地企業還是對同行業的其他企業,許連捷“大膽、創新求變,敏銳的洞察力”的成功方式都令他們學習良多。

“他的經營思路啟發過不少人, ”一位與許連捷有過深入接觸的職業經理人毫不吝嗇他的誇獎, “晉江有許多成功的商人,但稱得上企業家的,只有許連捷一位。”

有的媒體稱許連捷為草根企業家,這不僅是因為許連捷出生貧苦,更因為他的經營理念,他的管理思想直接、管用、易操作,為當地民營企業提供了不少“恆安樣本”。拿資本運作來說,恆安在1998年就已經懂得如何運用企業上市這一戰略來擴充資金,擴大影響,而晉江企業大量奔赴資本市場是這幾年才有的事,比恆安集團整整晚了十年。

拼闖膽魄——“恆安”的發展史

《鬼谷子》說: "盛神,中有五氣,神為之長,心為舍,德為之大。”何謂盛神?體中有精、神、魂、魄、志等五臟之氣,神氣居於首要位置,心是神的居所,德是神氣的制約。膽識和魄力是許連捷成功的法寶。蹲過“學習班” ,開過小工廠,跑過大市場,每一次的向前行走,都深刻烙印下這個晉江漢子堅定的腳步。當人們一次次地發出“福建商人憑什麼”的疑問時,許連捷已經用自己的行動做了明確的回答。1979年到2009年,這30年的商海沉浮,讓這個身材不算高大的企業家從成熟走向成功,從成功走向輝煌。拼搏只是一種手段,而思維和膽魄才是關鍵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