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新生家長,面對家庭作業一籌莫展的最大問題是什麼?

家長求助:我家姑娘今年剛上小學一年級,真是沒想到小學生家長這麼難當,各種各樣上學前的準備就不說了,最頭疼就是每天的家庭作業,簡直是一場災難,明明能寫對的筆畫筆順偏就次次寫錯,明明能做對的題偏就三四次的重做才能對,催得緊了孩子就眼淚汪汪簡直生無可戀的樣子。這才一年級,以後可咋辦啊?太折磨人了,抓孩子學習難道不應該是教師的事嗎?為什麼把這責任全都推給家長?

答:確實,有不少小學生家長對收到老師無休無止派來“作業”這件事,是很討厭的,正如題主所言,“抓學習難道不應該是教師的事嗎?為什麼把這責任全都推給家長?”還有的家長舉反例駁斥,“如果家長不識字兒沒文化,孩子這學就沒法上了嗎?”我想說的是,難道一個很健康的人偏要去仿效或羨慕“病身子”的無法劇烈運動、無法肆意奔跑嗎?有知識有文化的家長明明握有能夠幫助孩子贏在起跑線上的“金鑰匙”,卻偏要把這金鑰匙丟掉?

誠然,小學一年級新生的家長是不好當的,這就像炒股新手購了生平第一支股票之後恨不得一天二十四小時不吃不睡不眨眼死死盯盤一樣,儘管殘存的那一丁點理智告訴他就算死盯也是白盯,那支股票未來走勢該漲就漲、該跌就跌,市場大勢絕不可能因為自己不眠不休的死盯就有所逆轉,卻還是無法自控地要為一分一秒的漲跌暴躁憤怒、焦慮抑鬱。股神們是怎麼樣應對的呢?“成功等於小的虧損,加上大大小小的利潤,多次累積。”此原則,完全是可以直接遷移成為一年級新生家長輔導孩子家庭作業時候的核心原則——家長們以手中的“金鑰匙”幫孩子一點一點洞察未來先機、一步一步夯實未來基礎,定投十年賺十倍,何樂而不為?

那麼,該核心原則在每一天每一篇的家庭作業輔導過程中如何操作、如何落地呢?

一年級新生家長,面對家庭作業一籌莫展的最大問題是什麼?

1、家長需要“洞察癥結”:孩子學習過程及細節缺漏

《孫子·謀攻》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是的,不知己也不知彼卻想打勝仗?那是痴心妄想! 一年級新生家長在孩子正式上小學之前對“家長”這個職業的職能認知只是“保姆”式的,管好吃喝拉撒就差不多了。再多點的話,對幼兒園老師佈置來的各種稀奇古怪的課餘任務積極配合就成了,無非就是做做手工、隨便塗鴉之類的,大都屬於既有趣味又能增進親子關係的類型。

◆小學一年級新生家長:家長職能發生本質改變後,催生了各種不同程度的“心魔”

但是,上了一年級之後立馬不同了。“家長”這個職業的職能定位成了“全職保姆+家庭教師”,難度與專業度一下子拉高了很多,不適應在所難免。

再加上,一年級新生家長對新職業、新職能的懵懂適應有長有短。有些家長如同炒股新手為“該支股票”(約等於孩子)一分一秒的漲跌狂暴易怒、方寸大亂;有些家長為了十年之後“該支股票”(約等於孩子)能不能實現“十年賺十倍”而患得患失、焦慮抑鬱——所以這些,我將之統稱為“心魔”。

家長自己處於什麼樣的素質或知識知識階層、對孩子的未來抱持什麼樣的期待或定位,決定著受“心魔”干擾的程度輕重不同、時間長度不同。有些一年級新生家長在孩子開學之後的一兩個月或一兩個學期就適應了,而有些家長甚至的適應焦慮甚至要瀰漫、持續整個小學階段甚至孩子未來十二年的基礎教育階段——“心魔”令一年級新生家長“輔導家庭作業”之路,要麼曲折迂迴遭受百般困擾,要麼神經近乎於繃斷親子關係急劇惡劣……諸如此類,世態百相盡顯其中。

當然,神秘莫測、喜怒無常的股市不也遵循個“十人炒股一賺二平七賠”鐵律嗎?那些很快適應並將“金鑰匙”功能發揮到極致並針對性幫助自家孩子“贏在起跑線”的新生家長,他們是怎麼做到的——“抓主要矛盾”,不過就這五個字罷了!總而言之就是,“定力”越好就越有能力抵抗“心魔”的阻撓!

◆輔導或檢查孩子家庭作業,最忌諱什麼?

輔導或檢查孩子家庭作業的過程,最忌諱“一驚一乍”,不要隨時打斷孩子寫作業的整個流程、不要逮住一個筆畫或筆順的錯處沒完沒了……具體而言,第一條核心原則與落地方法叫做“瞭解”。

家長只有通過輔導或檢查作業這個途徑,才能對孩子優秀、中等或後進這個學習結果背後的原因有一個準確“瞭解”。

一是,瞭解孩子每一天每一門功課的學習進度、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

二是,瞭解孩子整個學習過程中具體到一個漢字筆畫的正誤缺失等細節。

三是,瞭解到孩子家庭作業的“細節缺漏”,比如某一個字用錯了、某一個筆畫寫錯了、某一道題公式寫錯了之類的千萬不要“準確無誤”直接指出來——不要隨時打斷孩子寫作業的整個流程!

◆輔導或檢查孩子家庭作業:正確的做法是什麼?

一是,孩子寫作業過程中出現了缺漏或錯誤,家長要先指出一個大致範圍。

二是,家長要言語溫和地,引導孩子自己從這個“大致範圍”中找出“具體問題”。

三是,要溫柔堅定地鼓勵孩子自己解決問題——這一點尤為重要!小學階段,尤其是小學低年級階段正是培養孩子良好學習習慣的關鍵期。而良好學習習慣及考試高分的獲得,其中一個最重要的環節就是孩子自己要“學會檢查作業!”

一年級新生家長,面對家庭作業一籌莫展的最大問題是什麼?

2、家長只能“監督檢查”:孩子學習過程的“缺漏保留”

有不少小學生家長把輔導作業和檢查作業等同於“全部做正確”,認為孩子作業本上所有字都是正確的、所有題都是正確的才叫做“任務完成”,實質上,這是個很大的誤區——我們輔導作業或檢查作業的目的是什麼呢?是“培養孩子”,是“讓孩子成長”!而一個孩子要在未來長達十二年的基礎教育階段、長達四五年乃至十來年的高學歷教育階段要保持絕對學習優勢,最關鍵的能力是什麼?是“自查能力”!

◆“監督”,是確保孩子態度認真“完成”作業,絕不等於“完全正確”

什麼是“自查能力”?就如同很多新手投資者,一是對市場先生翻臉無情的本來面目毫無瞭解,二是對自己的能力圈沒有正確認識,踏足股市純粹是靠“大漲從眾”式的瞎碰運氣,不賠個底掉兒才怪。所以說,不論是輔導作業或檢查作業,家長只具有“監督權限”。

“監督”是確保孩子態度認真地完成作業——但這個“完成”,必須是孩子盡了全力後真實水平的反映,而絕不是“家長簽字的作業就必須全部正確”,這是對家長“監督責任”的濫用、“監督權限”的越界。就像是身上發了惡瘡,有效的治療肯定不是弄個表面光鮮好看,自然得要讓醫生(約等於教師)親眼看見瘡疤裡頭腐爛化膿的情形(孩子學習缺漏),並動刀子將那腐爛了的、化膿了的全部剜掉並進行清瘡處理之後再用藥(次日上課時針對性講解),肌膚才能得了新的生機,新肉才能順利生長,惡瘡才能一併痊癒(攻克學習難點)。

◆“監督”,是家長高站位、全過程的“學情診斷”

如果紀委把政府職能部門的事情都幹了,要職能部門幹什麼?而家長輔導作業或檢查作業的過程,是在“瞭解”自家孩子學情的前提下高站位、全過程的一次“學情診斷”。

“學情診斷”只是學校課堂上教師們的活兒嗎?孩子感冒了,家長尚且要根據經驗先判斷一下是風熱感冒還是風寒感冒,然後再對應不同症狀買不同的藥回來,孩子的學習也是一樣啊。具體怎麼做呢?

第一步,必須是孩子自己獨立完成全部作業。

第二步,家長進行輔導檢查——家長把自己有知識有文化、有經驗有閱歷的“金鑰匙”功能使用到極致,火眼金睛找出作業中保留下來的動態學習“缺漏”,便能夠對自家孩子各門功課的學習狀況“門門清”“一本帳”。

第三步,將孩子作業中的“錯漏”與“缺失”保留下來,請孩子再行“自查”並在本篇作業之後進行更正——鼓勵孩子多向書本求教、多向同學或教師請教。

第四步,更正之後如果還有錯誤,再次檢查、細分。屬於孩子主觀錯誤的,請本人再次改正;屬於學習硬傷、完全不懂不會的,家長有能力教則教,沒能力教就反饋給老師,請求在次日課堂前幾分鐘的“複習環節”重點講解——為老師課堂內教學服務的事兒,沒有老師會嫌棄或不耐煩。

◆通過輔導或檢查作業進行“學情診斷”,家長怎麼做?

一是認知上,最好以自家孩子的成長為出發點,真心摒棄“老師是在推卸責任”的偏見或錯誤認知,主動作為,成為孩子“課堂外學情診斷”的主體責任人。

是的,就算某老師確實在推卸責任,家長們的“認為”是正確的。可是,該老師可以把責任推卸給你,身為家長的你又要把責任推卸給誰呢?又能推卸給誰呢?

對孩子學習水平、自查能力持續提升的高質量家庭教育而言,“課堂外學情診斷”比課堂內更加重要,這就好比是做病號飯,你只有知道他生了什麼病,才能夠找到這方面的權威醫生,才能從權威醫生那裡得到權威醫囑,才能遵照權威醫囑給做一頓有益於疾病的飯菜,而不是提供一頓把所有治療效果全給吃沒了的那種飯。於重病號而言,一頓飯不妥當是會要命的。於孩子學習成長與自查能力成長而言,父母對自家孩子具體學情的懵懂盲目或視而不見,也一樣是會要命的。

二是行動上,最好練就“一眼將孩子看懂”的功夫。

許多孩子也是會揣摩著家長臉色和心情行事的高手,他們會根據“敵情”說些言不由衷的話、做些身不由己的事。家長必須要時時關注、處處留意,要頻頻打磨自己,真正練就“一眼將孩子看懂”的功夫。要像有經驗的老中醫那樣,你打門裡往進一走就一眼看出你身體裡裡外外所有的“病機”。

家長練就“一眼將孩子看懂”的功夫,就能準確知道孩子在想什麼、在幹什麼,就能清楚瞭解孩子面臨著什麼、遭遇了什麼,如此才能夠真理弄清楚孩子的“基本面”——何為“基本面”?於一家企業而言,是指對宏觀經濟、行業和公司基本情況的分析,包括公司經營理念策略、公司報表等的全盤分析;於一個孩子而言,他們日常行為、人品操守、作業過程、學習成效等都屬於“基本面”範疇,而家長只有在全面瞭解的前提下才能夠針對督查、限期整改,就像聖手老中醫“打眼一望”就能察知“病機”並藥到病除一樣。

一年級新生家長,面對家庭作業一籌莫展的最大問題是什麼?

3、家長應當“承擔義務”:孩子學習績效的“即時反饋”

太多家長掌握孩子學習狀況的唯一途徑是“考試成績”——學校考試是多久進行一次?月考嘛,當然是一月一次。可問題是,月考成績只是較長時間段以內的相對學習結果,具體到某一門功課某一個課時的某一個知識點,單憑月考能查出來多少?

孩子哪一天哪一課哪一個知識點不懂不會?哪裡有“缺漏”、哪裡需“跟進”、哪裡要“狠抓”?家長如何得知?

得知的途徑是現成的啊:幫助孩子輔導或檢查家庭作業的過程實質上相當於“GPS車載終端監控”,司機(相當於孩子)開車行駛在高速路上時候有沒有超速超載、有沒有接打電話、有沒有路怒鬥氣?通過GPS車載終端監控家長便能夠得到車輛全程行駛情況的“動態即時反饋”——及時瞭解孩子的行為動態及學習績效並針對性補救、整改,是現時代素質教育體制與高分需求相矛盾情形下,家長們對孩子學習成績與學習時間的額外補救!

尤其是小學階段,孩子們的學習習慣、知識技能及情感態度價值觀都正是鑄基關鍵期,家長責任尤其重大!孩子“自查能力”成長得好、培養得好,孩子到了小學高年級或初中、高中之後,檢查作業這事兒?不存在的。

是的,學校教育固然重要,可班主任和其他任課老師一茬一茬在換,孩子就像一個接力棒從這一隻手交到那一隻手上,遇著不走心的,接力棒掉地上內裡頭摔了七癆八傷順手撿起來照樣遞交下一個——可是家長呢?給誰接交?家長是永久主體責任人,一個不小心,毀掉的就不只是孩子的一輩子,還有自己的後半輩子!

小結:廣大一年級新生家長,面對家庭作業“心魔叢生”的最大問題是什麼?

有太多的家長很容易犯一個通病:巴心巴肝地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讓每天輔導或檢查作業的時候就推三阻四各種抱怨,甚至敷衍塞責、投機取巧,要麼把問題歸結到孩子身上,要麼把責任推託到教師身上,卻從不去考慮拖延問題、迴避問題甚至製造問題的有可能是家長自己——看不清輔導或檢查作業的本質,才是廣大一年級新生家長面對家庭作業一籌莫展、心魔從生最大的問題。

“最賺錢的股經最簡單”,這是股神巴菲特舉世聞名、價值萬萬金的經典“股經”。同理,“最賺效的教育最簡單”,這也是廣大小學生家長“應對老師讓家長給孩子檢查作業”時候該當遵守踐行的“作業經”——老師讓檢查,那就老老實實、想方設法把“GPS車載終端”的動態監控功能用到極致!

有家長說自個不懂、不會?不懂就問,不會就學唄,這有什麼好說的?優秀的孩子是輕而易舉就可得的麼?正如同股神之所以能成為股神,就在於他們從來都是努力學習、小步向前、持續堅持得來的,因為他們深深知道,“每一次成功只會使你前進一小步,但每一次失敗,卻會使你後退一大步”,而這,正是家長以較高站位、正確方法輔導或檢查家庭作業的動態監控長效之功。


祁雲:擅散文,善評論。專注於家庭教育、寫作輔導、大語文教學探索及傳統經典閱讀推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