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好“钱袋子”:广州黄埔出台“预算管理10条”

中国小康网讯 记者麦婉华 通讯员徐洁芹 范敏玲 潘晓玲 如何管好用好全区人民的“钱袋子”?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近日出台《关于深化区级预算管理改革的实施意见》,制定了预算管理改革10条措施,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着力解决预算管理职责不清、审批流转环节较长等问题,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推进预算管理改革。

不同于以往的小修小补、小打小闹,此次《实施意见》改革核心内容可概括为“精简、赋权、绩效”。这三大“组合拳”正是黄埔区预算管理体制机制的一场深刻变革,将实现区级预算管理方式重大转变,为该区高质量发展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为了最大限度精简审批流程,此次改革坚持流程再造,直击资金审批流转的痛点难点,从评审、采购、支付审核等多环节着手,将审批支付流转时限压至最低,确保资金流转最快最优。

在部分财政投资评审权限上“放手”:不再进行施工图预算财政评审;项目单项投资额度100万元以下的由建设单位自行审核确认;对中介机构评审项目采用抽查复核方式,80%的评审项目仅是跟踪考评,无需再行复核。同时,简化基建项目资金支付审核流程,工程进度款支付时间较改革前压缩50%。

尤其在评审受理环节上,对紧急重大的建设项目采用提前介入和“容缺”受理等改革措施。

据悉,该措施的实行,概(预)算与改革前相比减少15至20个工作日,压缩率为26.7%至37.5%;决(结)算与改革前相比减少15至20个工作日,压缩率为29.4%至35.7%,大幅度地提高了审核效率。

另外,事前绩效评估是黄埔区财政预算管理的一大特色。在预算编制环节,便引入第三方机构和专家开展事前绩效评审工作,将财政预算审核由过去审项目、审额度为主,转变为先审绩效、再定额度。围绕“有没有必要做”“能不能做好”“预算实不实”“能不能产生预算效果”等方面,决定财政资金到底该不该给,怎么把钱用在刀刃上。

截至2019年,该区共对140个项目开展事前评审,涉及项目申报金额48.13亿元,共核减资金8.52亿元,平均预算核减率为17.69%。

“评审结果直接用于预算编审,有效节约了财政资金,使预算安排更加科学合理。”黄埔区财政局财监绩效和会计监理处处长谢琳认为,发挥第三方机构在预算绩效管理中的作用,也是改革的一个重点,第三方评价的专业素质与评估立场会使绩效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公正和科学。

“预算改革实际是一场政府的自我革命。”财政局相关负责人说,强化预算约束,建立公开透明规范的预算制度,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配置效率,倒逼政府转变职能,促进政府效能和公共服务质量水平提升,将钱花在刀刃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