爾康製藥財務造假後續,838名投資者索賠5.3億元,高層“換血”求自救

爾康製藥財務造假風波仍在持續。

11月15日,爾康製藥(300267)發佈公告稱,公司於近日收到湖南省長沙市中級人民法院出具的《起訴狀》、《應訴通知書》、《上訴狀》、《民事裁定書》等相關法律文書,新增10起證券虛假陳述責任糾紛案件,新增訴訟金額148.73萬元。另外,3名一審原告向法院提起上訴;法院裁定對之前作出的(2019)湘01民初3045號民事判決書予以補正。

爾康製藥因虛增2015年、2016年財務數據被證監局處罰201萬後,截止目前,已經涉及有14起訴訟,共計838名投資者索賠5.30億元。

虛增淨利潤 遭證監局罰款201萬元

爾康製藥被投資者投訴一事,可以追溯到一年半之前。

2018年6月13日,公司收到湖南證監局下發的《行政處罰決定書》,湖南證監局認為,爾康製藥存在以下違規行為:

2015年,爾康製藥全資子公司湖南爾康(香港)有限公司將從另一全資子公司湖南爾康(柬埔寨)投資有限公司購入的200噸改性澱粉通過廣州某食品公司、上海某實業公司等中間商間接銷往爾康製藥,為此爾康香港確認營業收入18,058,880.00元,確認淨利潤15,859,735.04元。

2016年,爾康香港將從爾康柬埔寨購入的1878噸改性澱粉通過廣州某食品公司、上海某實業公司等中間商間接銷往爾康製藥,為此爾康香港確認營業收入229,315,853.50元,確認淨利潤208,981,130.18元。

湖南證監局認為,爾康製藥從全資子公司全額現款購入原料不具有商業合理性,商品所有權上的主要風險和報酬沒有發生轉移,相關經濟利益沒有實際流入,商品的實際控制權沒有發生轉移。爾康香港的會計處理不符合現行《企業會計準則第14號—收入》的規定,上述經濟業務不應確認為銷售收入。

此外,湖南證監局在調查過程中還發現,爾康製藥還存在一大違規行為:

爾康製藥全資子公司爾康柬埔寨存在216噸改性澱粉銷售退回未確認,虛增營業收入25,759,338.34元,虛增淨利潤2327萬元。

2016年,爾康柬埔寨銷售給加拿大S公司改性澱粉一批,客戶提出產品存在均一度指標不達標,要求退貨,在得到同意補償損失的口頭承諾後,2016年12月,加方將其中216噸低價處理,爾康製藥對銷售退回未做賬務處理。

最終,爾康製藥因三起違規事件造成了2015年年度報告、2016年年度報告存在虛假記錄。

為此,湖南證監局對爾康製藥責令改正,給予警告,並處以60萬元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帥放文、劉愛軍給予警告,並分別處以30萬元罰款;對其他責任人員王向峰、楊海明、帥友文、帥瑞文、高振亞、張曲曲給予警告,並分別處以10萬元罰款;對其他責任人員王健、許中緣、左田芳,羅琅、周伏軍、陳文獻、李義國給予警告,並分別處以3萬元罰款。共計罰款201萬元。

838名投資者索賠5.3億元

財務造假被“坐實”後,也引來了眾多投資人的不滿。

爾康製藥被證監局查實並作出處罰後,投資者組成維權大軍,陸續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爾康製藥賠償因虛假陳述造成的各類損失。

根據爾康製藥11月15日發佈的公告顯示,截至11月15日,共有838名投資者原告以證券虛假陳述責任糾紛為由,分別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爾康製藥就信息披露違法行為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累計訴訟金額約5.3億元。

目前,法院已對其中820起案件進行了一審判決,判斷爾康製藥向原告賠償損失的金額合計7047.55萬元,應承擔的案件受理費合計87.21萬元。

爾康製藥公告稱,目前公司已就相關訴訟事項累計計提預計負債7560萬元。

不過,一審判決並不意味著最終結果。

截至11月15日,有325名一審原告投資者向法院提起上訴,爾康製藥方面也就97起一審判決的訴訟案件向法院提起上訴,另有18起訴訟案件暫未進行一審開庭。

“上述案件在審結之前,對公司本期利潤數或期後利潤數的影響存在不確定性。”爾康製藥方面稱,目前公司已開始就一審判決生效的案件進行賠付。

高管“換血”某變局

一邊是財務造假風波持續發酵,另一邊是投資者訴訟案件壓身。為尋求變局,爾康製藥對其高管進行全方位調整。

爾康製藥是國內藥用輔料龍頭企業之一,2011年上市之後,其創始人帥放文曾躋身湖南省富豪榜前十。

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帥放文及其控制的湖南帥佳投資有限公司分別持有爾康製藥41.44%、11.24%股份,位居第一、第二大股東。另外,帥放文妻弟曹澤雄亦持有2.77%的股份。帥放文家族控制著爾康製藥55.45%股份,處於絕對控股地位。不難發現,爾康製藥身上有著深刻的家族式企業烙印。

11月14日,爾康製藥公告宣佈,公司第四屆董事會和第四屆監事會當日已完成選舉,高級管理人員聘任也已完成,公司實際控制人帥放文繼續出任董事長。

新一屆董事會成員中,除帥放文及總工程師楊海明之外,另外四個非獨立董事席位均已換成新人。

11月18日,爾康製藥證券部相關負責人向時代週報記者回應稱,“這是正常的換屆過程,上屆董監高任期已滿,公司按照相關法律法規進行換屆選舉。同時公司也根據整體經營需要對管理團隊進行調整,向專業化職業經理人這個方向去轉換。”

如今,爾康製藥似乎正試圖從公司管理和治理的層面淡化家族印記。

從董事會換屆選舉的結果來看,除帥放文繼續留任外,帥友文與帥瑞文姐妹兩人均退出董事會。就在董事會換屆前的11月11日,帥放文一致行動人曹澤雄宣佈清倉減持計劃,擬將所持有的2.77%股份全部減持。

此外,在財務造假一案中受到行政處罰和公開譴責的劉愛軍、王向峰二人亦退出了董事會,且不再擔任公司高級管理人員職務。

此次提拔進入董事會的張立程、施湘燕、趙尋和程雲四位非獨立董事,均系爾康製藥或旗下公司的高管,並未持有爾康製藥的股份。

消息一出,資本市場方面也受到一定影響。11月15日-11月18日(兩個交易日),股價上漲逾9.5%。

佈局中醫藥研發 產品亟待創新

11月14日,爾康製藥“新一屆”董事會召開第一次會議,審議通過增加經營範圍及修訂《公司章程》的相關議案,擬在原有經營範圍上新增中藥提取物生產、中成藥生產、中醫藥研發等業務。

從當前的主營業務來看,爾康製藥主要涉足藥用輔料、成品藥和原料藥三個領域,當中的成品藥以注射用磺苄西林鈉、爐甘石洗劑等西藥品種為主,並未涉及中藥品種。

“把經營範圍進行了調整,現在只是說有這麼一個意向,做了這個規劃。後續一旦形成具體安排時,我們會及時進行披露。” 前述爾康製藥相關負責人表示。

根據爾康製藥發佈的2019年三季度財報顯示,2019年前三季度,爾康製藥實現營業收入19.49億元,同比增長26.0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1.67億元,同比下降43.96%。

增收不增利的背後,是毛利率大幅下降。

至2019年三季度末,爾康製藥的整體毛利率已下滑至27.11%,相比2018年三季度末的43.12%,下滑幅度超過16個百分點。

爾康製藥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的細分產品結構有所調整,低毛利產品(普通澱粉)佔比提升,導致整體毛利率下降比較多。改性澱粉的銷售下滑比較嚴重,這跟公司受到的輿論影響與相關行業政策調整都有一定關係。

爾康製藥曾經圍練著“改性澱粉”及“澱粉膠囊”,向資本市場講述了一個宏大的故事,號稱市場規模超過百億元。自從藥用木薯澱粉生產項目虛構收入被曝光後,這個美麗的故事徹底被戳破,改性澱粉及澱粉膠囊的銷路更加困難。

從2019年中報披露的數據來看,今年上半年,爾康製藥的改性澱粉及澱粉膠囊系列產品僅現實銷售收入1791.36萬元,較去年同期下降60.55%。除此之外,其藥用溶劑產品和藥用穩定劑產品也有所下滑,兩類產品上半年分別銷售7555.66萬元、1.53億元,分別同比下降15.84%、40.03%。

更糟糕的是,爾康製藥的成藥產品業務板塊也遭遇了“重創”。

今年8月,《國家醫保目錄》(2019年版)出爐,其磺苄西林鈉注射液等多個品種被調出了國家醫保目錄。其中,磺苄西林鈉是爾康製藥在產的主要成藥產品,2018年該品種銷售收入達3.28億元,佔公司同期總營收的13.93%,實現營業利潤1596.08萬元,佔公司同期營業利潤的4.58%。

相關負責人指出,被調出醫保目錄後,預計磺苄西林鈉的收入和利潤會下降,對公司的經營業績肯定會產生一定影響。

“四面楚歌”的爾康製藥未來將如何改命?高管“換血”、進軍中醫藥能否挽回虧損業績?健康界也將持續關注。

(本文綜編自和訊網、時代週報、公司公告、同花順財經、大眾證券報)

本文轉載自其他網站,不代表健康界觀點和立場。如有內容和圖片的著作權異議,請及時聯繫我們(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