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菜時,燙、炒,哪種烹調方式更健康?

現在人怕胖、怕油,越來越多人擔心攝入油脂太多,從而喜歡將原來的炒青菜改為“燙青菜”,認為這樣清淡,對身體好。真是這樣嗎?燙青菜的優缺點都體現在哪裡?青菜怎樣吃才是真正的營養與健康?從烹調方法和營養價值兩方面去分析。

做菜時,燙、炒,哪種烹調方式更健康?

1.青菜加熱,維生素C、B族維生素易流失

蔬菜為人體帶來“三寶”,又稱為“三素”,包括維生素、礦物質微量元素和纖維素。然而維生素C、B族維生素和鉀都是水溶性極強或者高溫時容易被破壞的營養物質,因而無論是燙、煮、炒,都容易造成這些營養素的流失。

蔬菜在烹煮之後,所保留的營養成分多少,與烹調方式有關。當加熱越久、烹調所用水量過多,營養素流失越多。

做菜時,燙、炒,哪種烹調方式更健康?

2.焯燙不當,營養降低

焯燙蔬菜好處多多。比如用油少,身體攝入的熱量會相應較低;一些草酸含量高的蔬菜,如菠菜、茭白、空心菜,用開水焯一下,可以避免草酸在人體內與鈣結合形成腎結石;還可以去除一些蔬菜裡的辛辣苦澀味。

近年來,憑藉BIM技術的普及與進步。相應的實施體系愈發趨近於深入、系統乃至複雜。隨著學界研究成果的日益繁茂,若干眾所周知的共性問題已經成為必須切實理順、攻克的目標。

但大家有所不知,燙蔬菜並非是一種最營養科學的烹飪方式。陳超剛說,蔬菜焯過後,其中的水溶性營養成分會受到損失,比如對人體有益的維生素C、B族維生素、胡蘿蔔素等,都會流失。

但如果改為生食,人體將無法完全吸收其營養素,所以考慮消化吸收率、飲食習慣、農藥殘留等因素,還是建議熟食較佳。

做菜時,燙、炒,哪種烹調方式更健康?

3.哪種烹調方式更健康?

◎汆燙青菜:水滾後加入蔬菜煮3分鐘

汆燙和水煮不一樣,時間掌握好是關鍵,不要將燙青菜變成久煮青菜即可。

汆燙蔬菜的小技巧:水滾之後加入蔬菜,大約煮3分鐘即可。

◎炒青菜:油未冒煙即下鍋

相比汆燙而言,急火快炒青菜如果掌握得好,也會更少地減少營養素丟失。但炒菜畢竟溫度較高,維生素C和部分B族維生素在遇到高溫時,易受到破壞。

做菜時,燙、炒,哪種烹調方式更健康?

炒菜減少營養素丟失和破壞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勿待油冒煙了才放菜 等到油鍋冒煙,這時的油溫往往特別高,容易導致蔬菜中的營養素被破壞。正確的做法是,在油尚未冒煙時,把食材下鍋。

炒素菜勿加過多的油 無論是哪種油,脂肪含量都在98%以上。合理的做法是每道素菜放油量不超過一湯匙,怕糊鍋可以用平底鍋或不粘鍋炒菜,保證菜受熱均勻。

炒菜勿放過多調料 醬油中含鹽量為15%~20%,雞精中含鹽10%,豆瓣醬、蠔油也都含有不少鹽,如果用了這些調味品,就要減少用鹽的量,否則極易造成鈉超標。正確做法是炒菜只放一點鹽或海鮮醬油,雞精味精也少用或不用,可以多用蔥、姜、蒜或花椒等調味,這樣炒出的菜清淡可口,保留了食材的原汁原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