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李姓”能成為國內第一大姓?

為什麼“李姓”能成為國內第一大姓?在李姓起源與變遷中可以找到答案

“姓氏”是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形式之一,黃帝時期就已經開始形成並延續至後世。

據《史記.五帝本紀》記載:“黃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

由於黃帝居於姬水之濱所以得姓氏為“姬”。

胥臣在《三語》中,對黃帝之子的姓氏做了詳細闡述。

“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儇、衣是也。惟青陽與夷鼓同己姓”。

這說明黃帝統治時期,為了區分階級屬性以及部族異同,根據地域、圖騰、祖先崇拜等諸多因素,為生活在華夏大地上的人類制定了“姓”與“氏”的文化。

​為什麼“李姓”能成為國內第一大姓?

“姓者,統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別其子孫之所自分”。這句話所表達的含義就是,“姓”是一個家族祖先來自於何處的身份象徵,而“氏”則是指其家族內部區別子孫分支的標誌。這也從另一個側面詮釋了“姓氏者,標示家族血緣之符號也”。

按照古代的禮法來看,“姓和氏”

具有一定階級性,先秦時期並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同時擁有“姓和氏”。 特別是戰國以前只有天子以及貴族階層,才可以同時擁有“姓氏”。但是到了秦漢時期,姓和氏經過不斷髮展終於合為一體。

​為什麼“李姓”能成為國內第一大姓?

《通志氏族略》曰:“三代(夏商周)以前,姓氏分而為二,男子稱氏,妊人(女子)稱姓。 氏所以別貴賤, 貴者有氏,賤者有名無氏。姓所以別婚姻,故有同姓異姓庶姓之別。 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 婚姻不可通。”

“李姓” 始祖皋陶是中國上古傳說中的人物。作為上古時期的“五帝之一”,他是顓頊高陽氏直系後裔,而顓頊是黃帝次子昌意之子。從這種具有血緣關係的“姓”氏傳承體系,我們不難看出“李姓”,源於黃帝直系一脈的“姬”姓。

​為什麼“李姓”能成為國內第一大姓?

李姓起源與姓氏文化傳承

1.黃帝次子昌意後裔說

據《史記·五帝本記》載曰:“黃帝居軒轅之丘,娶於西陵之女,謂之嫘祖氏。嫘祖為黃帝正妃,生子,後皆有天下。其一日玄囂,是為青陽,青陽降居江水。其二日昌意,降居若水。昌意配蜀山氏女,日昌僕,生高陽。高陽有德盛焉。黃帝崩,葬橋山,其孫昌意立子高陽立,是為帝顓項也”。

另據《帝王世紀》記載:“帝顓高陽氏,黃帝之孫,昌意之子,姬姓也。母日嫘僕,蜀山氏女,為昌意正妃,謂之女樞。天氏之末,女樞生顓頊於若水。昌意雖黃帝之嫡,以德劣,不足紹承大位,降居若水為侯。及顓頊生,十年而佐少昊,二十而登帝”。

​為什麼“李姓”能成為國內第一大姓?

皋陶作為顓項帝血脈相承的後裔,在中國上古時期的地位非常高,他與“堯、舜、大禹”一齊被尊稱為“上古四聖”。由於在任期間曾創造出了“皋陶作刑”,被後世人公認的“中國司法鼻祖”。

皋陶曾是虞舜時期的“大理”,指專管刑獄、司法的官職。在上古時期以官命族的現象十分普遍,皋陶一族就以“理”為姓,因“理”與“李”古字相通,在其後裔李利時期將“理”同化為“李”, 從李利開始“李姓”一脈世代相傳。尤其是傳承到十一世李耳,也就是道家的鼻祖老子之時,“李姓”再次出現輝煌時刻。

​為什麼“李姓”能成為國內第一大姓?

2. 李姓源於贏姓說

李姓按照血緣關係來看,除了與昌意之子高陽顓項帝有關係之外。其實還有另一種說法就是李姓源出“嬴姓”。李姓先租源於東夷族首領皋陶,雖然人物相同但分支卻出現了變化。

“李姓與廉、徐、江、秦、梁、李、趙、黃、馬、葛、谷、繆、鍾、費”等漢族姓氏,被合稱為“嬴姓十四氏”。贏姓的源頭雖然也是以黃帝之子“分姓”為主,但此時的皋陶卻成了東夷族首領,雖然血脈的源頭基本一致,但在姓與氏其發展的過程中,則出現了姓與氏的分支。也就是說“嬴姓”並非正統之姓,所以李姓在這種說法之下,也成了名不正言不順的“夷族”姓氏。

3.李姓源於圖騰崇拜

古代中國的很多姓氏,其實都與原始圖騰崇拜有關係。李姓先租皋陶曾做過主管刑獄的“大理”一官,這也是其後人姓李的一個主要原因。

實際上李姓還與李樹有一定淵源。中吳伯理徵也就是李利的父親,因為逃難途中以野生李子為食而倖免於難。

所以在其擺脫危難之後,將“理氏”改為“李氏”,並且將野生李子培育成李樹。從理徵開始“理”姓後人,開始奉李樹為圖騰樹。至此只要是李氏子孫,都要在房前屋後種植李樹,這也是唐朝皇宮園林內多種李樹的緣由。

​為什麼“李姓”能成為國內第一大姓?

4.源於封賞賜姓

(1)封賞賜姓的形成與發展

“封賞賜姓”在古代封建社會,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姓氏改革方法。帝王賜姓是古時姓氏的主要來源之一。先秦時期的“封賞賜姓”,主要依據所賜封土地的地域名稱,或以國名、邑名等形式為姓。在周天子時代分封諸侯之時,就已經形成了“封賞賜姓”的習俗。

李姓的出現除了與皋陶有關係之外,在後世發展過程中也有很多其他姓氏,因為“封賞賜姓”的緣故而被劃入李姓。筆者認為李姓的演化與變遷,其實就是中華姓氏文化的一個重要縮影。李姓通過傳承、賜姓等方式,最終成為了全國第一大姓。

​為什麼“李姓”能成為國內第一大姓?

蜀漢時期武候諸葛亮,就曾為少數民族賜姓“趙、張、楊、李”等。也就是說通過賜姓,很多原本沒有姓氏的蠻夷之族,也歸入了漢族姓氏文化陣營之中。漢晉時期匈奴人和鮮卑人歸附於中原國家統治,也曾被賜“劉、李”等姓。

北魏皇族鮮卑拓跋氏,其實也是漢將李陵後裔。尤其是北魏孝文帝時期的“崇儒”思想,鮮卑族的姓氏基本上都被漢化,其中比較典型的就是“叱李氏”被賜姓李氏。

從這個角度我們可以看出,“封賞賜姓”在李姓發展的過程中,佔據了比較重要的地位。

“恢復李姓”其實也是李姓發展與變遷的重要階段。西夏皇室拓跋氏在唐朝末年,曾被唐朝統治者賜國姓為李,這種賜姓方式雖然表面上來看是賜姓,但實質上卻是恢復李姓的一種方式。這主要是因為西夏皇族拓跋氏也是漢將李陵的後代。

​為什麼“李姓”能成為國內第一大姓?

(2)唐朝賜國李氏國姓

唐朝是由李姓統治者建立,所以李姓的發展與姓氏文化的傳承,在唐朝時期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峰。唐朝皇帝通過對文臣或武將賜國姓的方式,不斷鞏固李氏王朝的統治力量。

其中“徐、杜、胡、郭、鮮于、阿布、阿跌、舍利、朱邪”等氏,因建國有功被賜予“李姓”。

對於歸附或投降與唐朝的少數民族,唐朝皇帝也不遺餘力的賜予他們國姓。大食國、波斯、沙陀、氐、回紇、契丹、高車、吐蕃,以及猶太、安息、高句麗、党項等族人,也多被賜封李姓。

​為什麼“李姓”能成為國內第一大姓?

李姓在不同朝代的變遷與發展

筆者認為秦始皇時期秦國通過四處征戰,最終統一六國並建立了大一統政權。秦朝建立之後實行了“書同文”、“車同軌”改革。

通過這兩項創世之舉,不僅加強了秦朝中央集權統治,同時生活在秦朝時期的人更具有歸屬感。

也正是在這一系列改革的前提之下,古代中國的“姓"和“氏”也被“統一”。這個階段的姓和氏已經沒有太大區別了。到了西漢元帝時期,由於出現了輯錄成冊的“百家姓”,此時的“姓氏”已經基本融為一體。

​為什麼“李姓”能成為國內第一大姓?

唐朝是由隴西李氏家族建立,所以此時的李姓被尊為正統。在唐朝初年編撰的《大唐氏族志》收錄了大約三百個姓。唐朝中期的時候由於國家政策的推進,唐朝治下的姓氏是超過了1200個左右。

唐朝滅亡之後宋朝興起,這個朝代的姓氏數量再次擴容。據《通志·氏族略》和《姓解》記載,此時的“姓”多達2200多個,而“氏”的數量也達到了2568個。雖然宋朝時期的李姓並非國姓,但由於宋朝李姓權臣居多,所以李姓在宋朝的時候得到了進一步發展。

​為什麼“李姓”能成為國內第一大姓?

據明朝陳士元撰寫的《姓膜》一書記載,明朝時的姓氏數量更是遠超於宋朝。《姓膜》中所收錄的姓氏達到3625個。另據考證《續文獻通考》一書中已經收錄465個姓氏。

從上古時期的“黃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來看,此時的姓氏數量已經達到了巔峰狀態。

筆者認為從西漢的“百家姓”、唐朝的“千家姓",再到宋朝的《姓解》以及明朝的《姓膜》,這既是李姓的發展史,同時也是華夏民族所有其他姓氏的發展和變遷歷史。

由姓與氏所構成的具有血緣關係的華夏民族,已經由單一的姓與氏的發展,逐漸發展成為“單字姓”直到“十字姓”,再到今天比較盛行的單姓、複姓,這個發展歷程在世界發展史中都具有重要歷史意義。

​為什麼“李姓”能成為國內第一大姓?

同時,我們也可以很清楚的瞭解到,由先秦時期《世本》所收錄的,18個“姓”以及875個“氏”,到清朝末年的6000多個姓氏,這不僅僅是姓氏文化的積累與沉澱,同時也是中華民族姓氏文化以及華夏文明的發展總成。

結 語

筆者認為姓與氏的誕生、形成與發展,必須要經過不同時代的考量,並最終形成具有時代特色的姓氏文化。李姓作為中國眾多姓氏中的大姓之一,從黃帝居於姬地而姓“姬”開始,再到皋陶理氏以及都具有上古文化的姓氏色彩。

筆者認為雖然在先秦時期,姓與氏需要進行區分,但到了秦漢時期的姓氏合體,這其實與當時的歷史發展,以及現實需要都有很大關係。

但姓與氏合二為一的關鍵因素,其實與華夏文明發展以及文化意識萌芽,都有不可分割的重要關係。

李姓經過不斷演化與變遷,逐漸發展到唐朝時期的“國姓”,這不得不說是一次姓氏文化的飛躍。李姓後人在歷朝歷代中的表現,其實對李姓發展為全國第一大姓,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無論是上秦朝的李斯、春秋戰國時的李耳,還是漢朝時期的李陵,都為李姓氏族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李姓之所以會成為眾多姓氏中的魁首,除了與其人口眾多有關係之外,其實最關鍵的因素就是姓氏文化發展的促進與人類文明的完善。

【參考文獻】

1.王劍《李姓源起考索》

2.秦夫,肖凡《唐代李姓的構成及其社會意義》

3.徐難於《南北李姓的異源與合流》

4.李浩然《中華姓氏大探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