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縣交通:從“四塞之崮”到“四通八達”的滄桑鉅變

新中國成立以來,費縣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經歷了鄉鄉通公路、鄉鄉通油路、村村通硬化路,實現了從“四塞之崮”到“四通八達”的滄桑鉅變。

費縣交通:從“四塞之崮”到“四通八達”的滄桑鉅變

現在正值山楂上市期,在大田莊鄉黃土莊村,紅彤彤的山楂正在採摘,客商們上門等著收購。說起村裡水果的銷售,今年70多歲的姬長山老漢深有感觸。

費縣交通:從“四塞之崮”到“四通八達”的滄桑鉅變

姬長山:不修路以前,水果爛在家裡80%,能賣20%就不錯了。這還是有人能挑的,能扛的,還能賣點,咱弄不出去,現在不管收多少農副產品,外邊的大車來拉,咱各個大隊也有車,一個大隊有兩三輛的,有三四輛的。

費縣交通:從“四塞之崮”到“四通八達”的滄桑鉅變

姬長山老漢說的,正是良好的交通條件帶來的便利。姬老漢祖祖輩輩生活在大山裡,對於過去山村裡的道路狀況之差和出行的困難,記憶猶新。

費縣交通:從“四塞之崮”到“四通八達”的滄桑鉅變

費縣交通:從“四塞之崮”到“四通八達”的滄桑鉅變

姬長山:最寬的一米多,窄的六七十公分,一長草就看不著路了。最寬的路就是趕集的路,有多寬,有一米半左右。
交通不便,加上山多地少,過去山村裡的群眾生活都比較困難。
姬長山:我挑柴禾賣的時候,挑五六十斤,六十斤到上冶,挑著去,使擔子叉著,到那裡賣一塊錢。

費縣交通:從“四塞之崮”到“四通八達”的滄桑鉅變

本世紀初,瀝青公路修到了家門口,結束了山村與世隔絕的狀況,以前的窮鄉僻壤,如今成了生態優美、林茂果豐的好地方,山村的群眾也脫貧致富奔小康,日子越來越好。現在,姬長山老漢成了一名道路環衛工,每日精心呵護著這些致富路。

費縣交通:從“四塞之崮”到“四通八達”的滄桑鉅變

姬長山:現在每一個大隊有50%都買上小轎車了,要不是修這個路,修這個路好處在哪裡,咱把水果賣出去了,賣錢了,咱把錢掙回來了,咱才說,生活也提高了,交通工具這些小車個人也買上了。

費縣交通:從“四塞之崮”到“四通八達”的滄桑鉅變

俗話說得好,要想富,先修路,交通不暢是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向陽路就是我縣目前修建的一條蒙山前交通幹道。這條全長26公里的道路,蜿蜒在蒙山的山腳,將山前的村莊串聯起來,進一步改善了交通條件。

費縣交通:從“四塞之崮”到“四通八達”的滄桑鉅變

費縣薛莊鎮高家圍子村黨支部書記 高大順:上別的村,這一溜山區,都得走南邊文泗路,在文泗路再進莊,現在是直通,原先得一個小時,現在十來分鐘就到了。


費縣地處沂蒙山區,古來有“四塞之崮、舟車不通、土貨不出、外貨不入”之說,交通非常落後,解放前僅有嵐濟路、327國道、陡向路等幾條主要道路。新成果成立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費縣大力建設城鄉公路,經歷了鄉鄉通公路、鄉鄉通油路、村村通硬化路,現在正在實施戶戶通工程,已擁有等級硬化公路2851公里。特別是近年來,為解決部分群眾出行難、繞行遠的問題,修建了一批節點性橋樑道路工程,使天塹變通途。

費縣交通:從“四塞之崮”到“四通八達”的滄桑鉅變

費縣交通運輸局質監站科長 姬宇新:近年來,為了解決庫區、山區老百姓出行困難問題,交通瓶頸制約問題,修建了一批精品工程,如梁家峪大橋、柱子大橋、新祊河大橋,為當地人民生產生活和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條件。

費縣交通:從“四塞之崮”到“四通八達”的滄桑鉅變

費縣交通:從“四塞之崮”到“四通八達”的滄桑鉅變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縣累計投資近19.6億元,用於交通道路工程建設,先後建成了北尹大橋、柱子大橋等20餘座大中橋樑,新建了天景路、新南外環等12條、160餘公里的道路,改造提升了田石路、文泗路等17條、210餘公里縣鄉公路,完成了崔家溝“一點兩區”140餘公里交通扶貧道路,新建、改建農村道路380餘公里。2018年,被評為省級“四好農村路”示範縣。11月26日,期盼已久的魯南高鐵也將開通運營。

費縣交通:從“四塞之崮”到“四通八達”的滄桑鉅變

到2020年底,全縣將基本形成以國省道為依託、以縣鄉道為支撐、以村級道路為脈絡,形成“十橫、十縱、兩鐵、一航”的城鄉立體交通體系。

記者:李健 文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