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交會引領灣區時代合作創新發展新風向

11月13日至17日,第二十一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在深圳舉行。展會中,粵港澳大灣區高新技術企業的創新成果引發廣泛關注,拓展與港澳地區、“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科技領域的交流合作,更是本屆高交會的一大亮點與特點。

在第一屆高交會創辦之時,深圳已充分利用地緣優勢,緊密深港之間的科技合作。在1999年的首屆高交會上,深圳市政府、北京大學、香港科技大學正式簽署合作協議,成立深港產學研基地。此後,香港大學深圳醫院、香港大學深圳校區、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區等陸續出現,香港本部研發成果的深圳產業化也取得了不少成績,大疆等活躍在當今科技領域的深企都曾受益於深港產學研合作機制。

如今,乘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展的東風,深圳進一步深化科研合作,充分發揮輻射帶動周邊地區日益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引擎作用。本屆高交會緊抓區域協同發展的新機遇,加大了大灣區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展商、專家、政府官員和專業觀眾的邀請力度,舉辦一系列促進海內外技術方和資金方溝通交流的會議活動等。

高交會引領灣區時代合作創新發展新風向

5G應用技術吸引觀眾目光。(圖片來源:深圳特區報)

從1999年20餘個國家組團參展,到如今44個國家和國際組織、68個境外團組在主會場和分會場參展,這不斷刷新的參展記錄是高交會影響力、覆蓋面不斷擴大的直接證明,也是我國科技硬實力、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的重要佐證。在本屆展會上,匈牙利舉辦了“匈牙利創新日”活動,該國創新與科技部部長鮑爾科維奇·拉斯洛出席開館儀式和研討會,以高交會為平臺進一步推動兩國交流合作。鮑爾科維奇對這場科技展覽給予了非常高的評價。他曾表示,高交會創造了一個具有持續性、現代化和預知未來的交流平臺。

“共建活力灣區,攜手開放創新”。在這個主題之下,第二十一屆高交會為展覽粵港澳大灣區的高新技術產業提供了一個舞臺,為全國科技創新領域提供了一個對外展示的重要窗口。在這裡,我們看到了粵港澳大灣區在科技領域的活力,5G+AI、區塊鏈技術以及人工智能等一系列高科技產品層出不窮;在這裡,我們看到了粵港澳大灣區高新技術產業緊貼實際、服務生活的生命力,區塊鏈技術應用場景已走進電子政務、金融服務、社會公益、醫療健康、徵信等多個行業,人工智能從單點突破駛向多點融合,5G展示更多地轉向了工業、醫療、交通等行業應用。

這個高人氣、高智慧、高水平的中國科技第一展,落戶深圳,紮根深圳,既是深圳一貫堅持改革創新的結果,也是深圳長期以來致力於推動高質量創新型經濟發展的產物。未來,深圳和高交會將繼續推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作,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展,協力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為一個活力的灣區,一個創新的灣區!(黎星 趙穎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