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交会引领湾区时代合作创新发展新风向

11月13日至17日,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在深圳举行。展会中,粤港澳大湾区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成果引发广泛关注,拓展与港澳地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科技领域的交流合作,更是本届高交会的一大亮点与特点。

在第一届高交会创办之时,深圳已充分利用地缘优势,紧密深港之间的科技合作。在1999年的首届高交会上,深圳市政府、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正式签署合作协议,成立深港产学研基地。此后,香港大学深圳医院、香港大学深圳校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区等陆续出现,香港本部研发成果的深圳产业化也取得了不少成绩,大疆等活跃在当今科技领域的深企都曾受益于深港产学研合作机制。

如今,乘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的东风,深圳进一步深化科研合作,充分发挥辐射带动周边地区日益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引擎作用。本届高交会紧抓区域协同发展的新机遇,加大了大湾区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展商、专家、政府官员和专业观众的邀请力度,举办一系列促进海内外技术方和资金方沟通交流的会议活动等。

高交会引领湾区时代合作创新发展新风向

5G应用技术吸引观众目光。(图片来源:深圳特区报)

从1999年20余个国家组团参展,到如今44个国家和国际组织、68个境外团组在主会场和分会场参展,这不断刷新的参展记录是高交会影响力、覆盖面不断扩大的直接证明,也是我国科技硬实力、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的重要佐证。在本届展会上,匈牙利举办了“匈牙利创新日”活动,该国创新与科技部部长鲍尔科维奇·拉斯洛出席开馆仪式和研讨会,以高交会为平台进一步推动两国交流合作。鲍尔科维奇对这场科技展览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他曾表示,高交会创造了一个具有持续性、现代化和预知未来的交流平台。

“共建活力湾区,携手开放创新”。在这个主题之下,第二十一届高交会为展览粤港澳大湾区的高新技术产业提供了一个舞台,为全国科技创新领域提供了一个对外展示的重要窗口。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粤港澳大湾区在科技领域的活力,5G+AI、区块链技术以及人工智能等一系列高科技产品层出不穷;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粤港澳大湾区高新技术产业紧贴实际、服务生活的生命力,区块链技术应用场景已走进电子政务、金融服务、社会公益、医疗健康、征信等多个行业,人工智能从单点突破驶向多点融合,5G展示更多地转向了工业、医疗、交通等行业应用。

这个高人气、高智慧、高水平的中国科技第一展,落户深圳,扎根深圳,既是深圳一贯坚持改革创新的结果,也是深圳长期以来致力于推动高质量创新型经济发展的产物。未来,深圳和高交会将继续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协力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一个活力的湾区,一个创新的湾区!(黎星 赵颖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