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人只會燒殺搶掠嗎 別被小說誤導 遼代瓷器告訴你契丹有多厲害


遼代作為一個與宋代同一時期的少數民族政權,許多人對其的第一印象都來源於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天龍八部》書中的契丹人肆意屠殺中原漢人,是兇殘蠻橫的野蠻部族,那麼事實上契丹人真的像小說中描寫的那樣野蠻兇殘毫無文明可尋麼?看看這些出土的遼代瓷器或許你會對契丹人有不一樣的認識。

圖中的壁畫鮮活的反映了契丹人的日常生活,瓷器則為契丹人的日常必需品。

景德鎮窯 江西景德鎮窯始燒於五代,至宋代制瓷技術成熟。元明兩代成為全國制瓷中心。宋代景德鎮窯主要燒製青白瓷,晚清之後成為“影青”,青白瓷除了具有白胎,釉潤等特點外,還輔以刻花和印花等裝飾。色質如玉的青白瓷對江南地區的影響很大。出現了不少仿製的窯廠,並逐漸系形成了以景德鎮為中心的青白瓷系,局宋代六大瓷系之首。

耀州窯 耀州窯 耀州窯是北方青瓷的代表。唐代開始燒製黑釉、白釉、青釉、茶葉末釉和白釉綠彩、褐彩、黑彩以及三彩陶器等。宋、金以青瓷為主。北宋是耀州的鼎盛時期,據記載且為朝廷燒造“貢瓷”。金代延續北宋時期繼續發展,元代開始轉型,走向末落,經明代、清代,終於民國。

耀州窯1

耀州窯2

耀州窯3

鳳首瓶作為遼代,獨具民族特色的陶瓷之一,有花式杯口作鳳冠形,有長頸作竹節狀,但也有飾弦紋兩道的。鳳首有的作曲嘴張口,有和作曲嘴銜珠。器多黃、綠釉,白釉則極少見。鳳首瓶在西亞地區很早就已盛行,唐代陶瓷中就有類似製品。

長頸瓶 長頸瓶因細長的瓶頸而得名,為遼代常見的實用性器皿,主要承裝水、奶、酒等液體。

執壺是隋代中原地區出現的一種造型,又稱“注子”,“注壺”或“偏提”,作為酌酒、注茶和調味劑的容器,唐宋時期傳入遼境。執壺多與稍大於壺腹的注碗相配,碗內盛裝熱水用於溫壺。遼代執壺在形制上富於變化,一部分直接模仿於中原式樣,但工藝水平不夠精湛,一部分揉入契丹地域文化符號,造型和紋飾風格較為獨特。

葫蘆形執壺

雞腿壇 雞腿壇又稱雞腿瓶,因其腹部修長形如雞腿而得名,是契丹民族習用的貯藏容器。多用來盛酒。

淨瓶又稱軍持,源於古代印度,梵文為kundika,因“捃雅迦”,為佛教僧侶“十八物”之一,遊方隨身攜帶,用以貯水或淨手。遼代淨瓶的樣式具有自身特色與同時期的長頸瓶、鳳首瓶等器材型相類。陶瓷淨瓶的使用,表明佛教文化已經傳入遼王朝,並深深根植於契丹民族文化之中。

單色釉陶器 低溫鉛釉工藝在遼代中期開始興盛,製品以黃、綠釉為最豐富,白黑褐釉次之。其中,黃釉陶色澤明亮,釉層中隱現淺淡的條狀紋理,綠釉色調深淺不一,多為沉穩莊重的墨綠色。遼代的單色釉陶器常和模印工藝結合起來,在印製的花紋上施以深沉的釉色,增加了瓷器的自然美。

左至右 1綠釉高足杯 2綠釉印水紋海棠盤 3綠釉劃弦紋罐 4綠釉劃花杯託 5綠釉印花紋盤

渣鬥,又名奓鬥、唾壺,是歷史悠久的中國傳統工藝品,起源於晉代,用於盛裝唾吐物。如置於餐桌,專用於盛載肉骨魚刺等食物渣滓,小型者亦用於盛載茶渣,故也列於茶具之中。 左:白瓷渣鬥 右:白瓷花式渣鬥

遼白瓷深受定窯白瓷燒造技術的影響,在造型和裝飾上均顯現出定窯工藝的痕跡,素有“北定”或“土定”之稱。遼白瓷胎體瓷化程度較高,一般不施陶衣,器表掛較為均勻的透明釉,釉色多白中泛黃。常見的造型為碗、盤、瓶、碟、罐、壺等,紋飾以刻劃或模印的牡丹,蓮瓣、蜂蝶、動物以及童戲圖為主。


白瓷蓋罐 白瓷雕花蓋盒

白瓷盞託 白瓷花式盞託 白瓷雕花盞託

定窯 位於今河北省曲陽縣澗磁村及東西燕州一帶,因古屬定州而得名,創燒於唐,終於元。定窯是我國古代著名的白瓷窯廠,一度為宮廷及官府燒造供瓷,精美的刻花、印花產品以及先進的覆燒工藝對包括遼地在內的一大批窯廠產生了深遠影響。除了大量燒製白瓷外,定窯也少量燒製醬釉和黑釉瓷器,即文獻中所說的“紫定”和“黑定”。

白瓷刻蓮瓣紋溫碗和執壺

白瓷刻蓮瓣紋執壺溫碗

白瓷釉流穿帶壺

白瓷花口盤 白瓷童子馭馬花紋方碟 白瓷印牡丹紋方碟 白瓷花式口盤 白瓷印童戲花卉紋碗

白釉黑彩雞形倒流壺

白釉黑彩臥虎瓷枕

白釉綠彩器綠彩裝飾的白釉陶器最早出現在北齊,盛行於晚唐。早期綠彩流動性強,往往在器表形成不規則彩斑,五代後綠彩流動性得到很好的控制,注重有規則的佈局安排。遼代白釉綠彩器強調綠彩與劃花紋飾相配合,在劃出花卉莖、葉等部位施綠彩,使綠彩規整而更具有表現力,色調對比明快淺淡。左1白釉綠彩劃花盆,左2白釉綠彩劃花三魚紋盤 白釉黑花盤口瓶

白釉剔粉牡丹紋罐

白釉剔粉牡丹紋梅瓶

黃釉

遼三彩低溫釉陶工藝技術的推動下,三彩釉陶器於遼代中期出現,晚唐流行,有別於唐三彩和宋三彩,這種自成體系的三彩瓷器被稱為“遼三彩”。遼三彩採用高溫素燒、低溫釉燒的二次燒成工藝,胎釉之間常施白色陶衣,釉以黃、綠、白為主,施釉時用不同色調的釉料按胎面圖案設計巧妙搭配,形成了明豔鮮亮的裝飾效果。遼三彩基本上屬於印花系列,常見造型盤碟壺套盒以及各式明器等,紋飾內容廣泛,既有傳統題材又兼有體現時代氣息的紋樣。

三彩釉貓形器

三彩釉雕牡丹紋高座盤 遼寧新民巴圖營子遼墓出土

三彩釉印海水流雲紋扁把壺

三彩釉印海水流雲紋扁把壺

三彩釉印牡丹蝴蝶紋八方盤

海棠盤

灰陶器以細膩的陶土加工而成,燒成後的器表呈灰黑色,質地光滑堅硬,做工整齊規範,裝飾簡素流暢,通常被製成民間日用品和殉葬明器。其中,灰陶明器樣式別緻,品類豐富,既有規範的禮儀器,也有質樸的日用品。生活在遼代的漢人多將他們組合在一起用於殉葬,是遼代漢族葬俗的反映。

綠釉貼皮條裝飾陶壺

鱔魚黃釉雕幾何紋穿帶扁壺

影青瓷劃花葫蘆形執壺

影青瓷執壺溫碗

宋代中原及南方主要瓷窯裝燒方法示意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