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香——豐年說好景 新稻香可飯

編者按:香,是一種氣味,一種芬芳,一種舒適滿足的感覺。宿遷這一方溫潤的土地孕育出勤勞的宿遷人,也傳遞著鄉村振興的富民之“香”,那是稻米的醇香、花海的馨香、瓜果的甜香、蔬菜的清香、魚蝦的鮮香,每一種“香”都讓人流連忘返,倍感幸福。即日起,宿遷晚報推出“農香·宿遷”系列報道,在這個豐收的時節,帶您一起遍走宿遷的田野,去發現、去記錄、去尋“香。

宿遷網訊(記者 顧園園 仲文路 實習生 喬豔茹)11月中旬的宿遷,田野裡一派豐收的景象,全市329萬畝水稻收割進入尾聲,陣陣稻香沁人心脾,顆粒歸倉是這個季節給宿遷人最好的禮物。宿遷,自古以來就是魚米之鄉,8000多年的水稻種植歷史,300多萬畝的種植面積,讓這片土地成為哺育優質稻米的溫床,地產大米聲名遠揚。

一粒創造奇蹟的種子

15日上午,沭陽縣青伊湖農場種糧大戶滕雲飛站在分子模塊設計育種試驗田間,臉上洋溢著豐收的自信。“我們引進的雜交水稻在保留原有優點的基礎上不斷吸收其他品種的優勢,目前在口感、外形、香氣等方面越來越出色,特別是產量方面,今年再創新高,畝產達到1089.7公斤,這在全省都是比較領先的。”滕雲飛說的正是他們從2015年開始種植的優質雜交水稻品種“嘉優中科1號”。

“农香·宿迁”|稻香——丰年说好景 新稻香可饭

滕雲飛

“能有這樣的好收成,風調雨順是一個主要因素,更重要的是黨委、政府的扶持和關心,還有這幾年我們在科技創新方面的大力投入。”滕雲飛說,近年來,國家、省、市和縣裡出臺多項扶農、惠農政策,使得田間的水利設施得到了進一步改善,溝渠暢通、排灌自如,水電配套、交通方便。在滕雲飛公司的研發中心,培養皿中放著數不清的種子,但這裡一個技術人員都沒有,滕雲飛告訴記者,為了縮短優化週期,技術人員10月底就帶著一部分種子到海南的實驗田試種了。

據瞭解,青伊湖農場建於1948年,是江蘇省建場較早的農場之一,農場地勢平坦,土壤肥沃,省內許多種子公司都在此設立了良種繁育基地。1995年,剛從徐州農校畢業的滕雲飛到農場做農業技術員,出生於農家的他,對這份工作得心應手,兩年不到就成了農場農工辦的主要技術力量。

“农香·宿迁”|稻香——丰年说好景 新稻香可饭

滕雲飛承包的土地總面積近1.5萬畝,水稻年產量近7000噸,其中包括400噸優質稻種。他先後5次被農業部授予“全國糧食生產大戶”榮譽稱號。

在沭陽縣青伊湖農場,像滕雲飛這樣從事良種繁育的人還有不少,他們熱愛這片土地,更熱愛這份事業,就像滕雲飛說的那樣:“種子對農民來說是一年收成好壞的關鍵,我們所做的就是讓每一粒種子帶給人們最大的豐收希望,每一粒種子都是一個生命的奇蹟。”

一碗實現致富的米飯

“你看南邊的水稻都收完了,我們這才開始,你聞聞這稻子的香味!”15日,在沭陽縣高墟鎮劉習文家的田裡,64歲的他一臉滿足地扯了一穗稻子放到手心裡使勁搓幾下,橢圓的、有些晶瑩的米粒就“躺”在掌心了。記者捏一粒放進嘴裡嚼嚼,舌尖馬上就能捕捉到那一絲絲的甜味。“我們高墟鹼米生長週期長,富含弱鹼,做出來的米飯口感更有嚼勁,養人!”劉習文驕傲地說。收割這段時間,他每天呆在田裡的時間比在家還長,臉和手都曬得黝黑,在他眼裡,那800多畝稻田讓他特別有成就感。

“农香·宿迁”|稻香——丰年说好景 新稻香可饭

劉習文

相較於現在的驕傲,幾年前剛接觸鹼稻種植時,劉習文可以說是很不願意。種了幾十年水稻,一直以來他都覺得稻米只是家人的口糧,沒想過它能給自己帶來更豐厚的收入,所以也從沒想過要更新稻種。

劉習文記得剛開始種植鹼米時,自己常發牢騷,為啥?就因為這鹼米的種植標準不一樣,他說:“技術人員說了一個詞叫‘超日標’,啥叫‘超日標’?就是比日本的標準還要高,過去使用的農藥、肥料都不能用了,這樣成本就上來了,成熟時間也會延長,我覺得自己種了幾十年地突然不會種了。”

劉習文的牢騷話說到第二年的收穫時節變成了不住嘴地誇讚了。從種植到收穫到銷售,鎮裡統一對接,鹼米的收購價遠高於普通大米的價格,這讓劉習文嚐到了甜頭,他馬上和其他農戶一起,擴大種植面積。

和劉習文一樣的種植戶在高墟還有很多,他們中的大部分都是土生土長的高墟人,終於實現了祖輩人土裡刨出“金疙瘩”的夢想。“我們很幸運,生在新時代,趕上好時候,種地也能種出金豆銀豆。”劉習文說。從2015年試種鹼米300畝,發展到今年的850畝,劉習文家一年可實現純收入近50萬元。

截至目前,高墟全鎮種植鹼稻的面積已經達到了12000畝,鹼米在蘇南、上海一帶大受歡迎。高墟鎮黨委書記王曉燕說,鹼米產業富民惠民,該鎮充分發揮“高墟鹼米”品牌效應,帶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繁榮,助推鄉村振興。

“农香·宿迁”|稻香——丰年说好景 新稻香可饭

一方溫潤萬物的土地

離開高墟一路向南,各地的水稻基本都收割結束,田野裡只剩下金黃的稻茬。鹼米豐收了,有機稻也豐收了,一片稻田成就一個產業、富裕一方百姓的美好願景已經成為了現實。在市湖濱新區皂河鎮,39歲的張淼種植的綠色有機稻米基地,吸納村民在家門口就業,致力發展蝦稻共作、蝦肥米香的生態種植……他一個人創業,帶動200多名鄉親共同致富。

再向南,泗洪縣80萬畝的水稻收割工作進入尾聲。16日下午,泗洪縣大樓街道面西居委會稻田裡,5臺收割機正在田間忙碌著,收購商的貨車更是直接開到田頭,糧食一收下來就被買走了。收購商劉永一臉喜悅地說:“今年大豐收,稻子產量和品質都很高,收購價格也不錯,農戶有實惠,我們有賺頭。”

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距今約8300年前,宿遷就已經開始了種植水稻的歷史,今年329萬畝水稻又迎來了大豐收。記者從市農業農村局瞭解到,我市今年水稻總產量預計將達189.2萬噸。民以食為天,食以稻為主。現在,宿遷正在全力加快構建稻米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構建高質量的稻米產業發展,為實現鄉村振興提供強勁“引擎”。

豐年說好景,新稻香可飯。稻香是豐收的信號,是溫潤萬物的滿足感,是三餐時刻飯桌上那一碗家的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