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與六便士》:現在的你還能看見月亮嗎?

《月亮與六便士》:現在的你還能看見月亮嗎?

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自己喜愛的環境裡,淡薄寧靜、與世無爭,這難道是糟蹋自己嗎?與此相反,做一個著名的外科醫生,年薪一萬鎊,娶一位美麗的妻子,就是成功嗎?我想,這一切都取決於一個人如何看待生活的意義,取決於他認為對社會應盡什麼義務,對自己有什麼要求。 ——毛姆《月亮和六便士》

“滿地的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這句話幾乎讓人們對人生、藝術、信仰有了顛覆性的思考,也是每個處於矛盾中和迷失於生命中的人心中的一盞明亮的燈塔。

《月亮與六便士》:現在的你還能看見月亮嗎?

思特里克蘭德是個在倫敦做事的證券經紀人,他有一個富裕和美滿的家庭:妻子漂亮,愛慕虛榮,兩個孩子健康快樂。外人看來當然是一個不折不扣的人生贏家,可是誰又能真正瞭解一個人的內心世界,他過的並不快樂,他的妻子不理解他,甚至不止一次說過:“思特里克蘭德一點文學修養也沒有,是個十足的小市民”。終於,有著一顆騷動而不安的心,飽受孤獨的摧殘的思特里克蘭德逃離這個家庭,決定為自己而活,在物質和理想二者中選擇了後者。就在人們以為他的出走是因為有外遇的時候,人們發現的事實卻是:他原來只是為了畫畫。可見他是一個真正為藝術而生的人,是一個對精神世界追求到極致的人。

《月亮與六便士》:現在的你還能看見月亮嗎?

思特里克蘭德算不上一個藝術的天才,卻依然自由和勇敢。這是他一生的追求和信仰,儘管他的生活變得窘迫,幾次險些因飢餓和疾病而死,但他從來都不曾動搖,感激施特略夫給予他最潦倒時無私的幫助,但對於自由的嚮往他從來沒有停下腳步,繼續流浪,繼續孤獨,就像書中經典的那段話:“我們每個人生在世界上都是孤獨的。每個人都被囚禁在一座鐵塔裡,只能靠一些符號同別人傳達自己的思想;而這些符號並沒有共同的價值,因此它們的意義是模糊的、不確定的。我們非常可憐地想把自己心中的財富傳送給別人,但是他們卻沒有接受這些財富的能力。因此我們只能孤獨的行走,儘管身體相互依傍卻並不在一起,既不瞭解別的人也不能為別人所瞭解。”

這是一個放棄現實生活的瑣碎,去追求純粹理想的故事。思特里克蘭德覺得自己“必須畫畫,就像溺水的人必須掙扎”。這是主人公的與眾不同之處。有多少人兒時有種種種夢想,天真地以為其中一個或者幾個,如果不實現,將無法想象。隨著年齡的增長,哪些夢想跟著兒時的玩具一起被丟落,早已不知去向,剩下的,只有現實的賺錢、謀生、過日子。心中的“月亮”,隨著步入社會,月亮一點點暗下去,房子、車子、生活開銷、瑣事,這些現實中的“六便士”一點一點佔據了內心的空間,終於,曾經的月亮蕩然無存。

《月亮與六便士》:現在的你還能看見月亮嗎?

《月亮與六便士》並不是要建立夢想與現實的完全對立。毛姆虛構出來的極端情況是思特里克蘭德對現實生活的物質條件並不關心,而為追求理想則不惜拋棄妻子,扔掉一切,擁抱理想。然而現實生活中更多的卻是反過來,香車豪宅、金錢名錶,人人嚮往,而夢想則棄之敝履。更可怕的是,很多人有著很迷的邏輯,用這些邏輯掩蓋了自己的懦弱與懶惰。

社會對於有錢人追逐理想有多寬容,對於不那麼有錢的人追求理想就有多嚴苛。因為前者追求不成,還有退路;後者,則只有苦熬,只能自己挺住,看不到未來,也沒有來路,沒有勝利。

願所有人在撿著六便士的同時,不忘記自己心中的月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