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思純演技再遭質疑,雙馬影后“分歧”背面揭露了哪些行業之困?

美編:加一

三年前,頒獎嘉賓馮小剛在第53屆金馬電影節上略顯著急的說到:還有一位,給我話筒,還有一位:馬思純。

話音未落,金馬現場沸騰了。

馬思純演技再遭質疑,雙馬影后“分歧”背面揭露了哪些行業之困?

雖說這是這個舞臺上第四次雙黃蛋,但雙生花影后還是頭一次。馬思純和周冬雨站在領獎臺上,面對面對視了5秒。其中,馬思純的獲獎感言中有一句是這樣說的:“謝謝冬雨,因為有一個好對手,才有好的我,沒有你的話。我不會站在這兒,當然,沒有我的話,你也不會站在這兒。”該話倒是和評審們的看法一致:周冬雨和馬思純“缺一不可”。

而隨著電影《大約在冬季》的上映,時隔三年,兩位金馬影后,七月(馬思純飾)與安生(周冬雨),又在電影中狹路相逢了。

儘管兩人屬於娛樂圈少見的姐妹花,但對比依然避免不了,尤其是關於兩人的演技。熱搜榜上,馬思純在一段對比文下面寫到:我妹的戲好這誰都沒的說,但我想問問你:我的演技到底怎麼尬?請指教。

馬思純演技再遭質疑,雙馬影后“分歧”背面揭露了哪些行業之困?

在娛影(ID:yuyingzhiku)看來,比較背後,更多彰顯出的是當下行業的熱議現象。譬如:演員的自我定位和劇本選擇;演員該不該走出舒適區?

或許,可以在兩位金馬影后的成長軌跡中,找到部分答案。

馬思純演技再遭質疑,雙馬影后“分歧”背面揭露了哪些行業之困?

回到起點

和楊紫、張一山等人一樣,馬思純是童星出道。

1995年,年僅7歲的馬思純參演了個人首部電影《三個人的冬天》;12歲,參演個人首部電視劇《大宅門》。兩部作品,主演都是她的小姨——蔣雯麗。

彼時,92年的周冬雨,應該還像大部分小孩一樣,享受著自己的童年。

即便這樣,馬思純首次被大部分熟知並非影視,而是因為2007年擔任饒雪漫小說《酸甜》的書模。

馬思純演技再遭質疑,雙馬影后“分歧”背面揭露了哪些行業之困?

直到2012年,她憑藉電影《歲月無聲》獲得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金鳳凰獎最佳新人獎,算是在影視行業內嶄露頭角。2014年,馬思純憑藉青春片《左耳》獲得臺灣第52屆金馬獎最佳女配角提名,她在影片中扮演的黎吧啦,成為了影片的一大驚喜,這也是她被觀眾廣泛熟知的一年。

之後一年,馬思純搭檔霍建華主演懸愛劇《他來了請閉眼》,出版了個人首本圖文隨筆集《如果有一件小事是重要的》,十分文藝。她在書中寫到:這世上比我美的姑娘很多,比我有才情的姑娘也很多,比我賢惠的姑娘還是很多,可這並不令我沮喪,因為我比從前的自己好了很多,羨慕從不盲從,知足也知火候。

那個時候的馬思純,大概不會想到,未來的某一天,會因為文字滋生出“人設翻車”之類的糟心事。

馬思純演技再遭質疑,雙馬影后“分歧”背面揭露了哪些行業之困?

另一邊,儘管和馬思純童星出道,星二代等背景不同,但周冬雨演員生涯的起點:也是多少女演員望塵莫及的。

2010年,馬思純剛從中國傳媒大學播音系畢業,周冬雨還未邁進北京電影學院的門檻。但卻因主演張藝謀執導電影《山楂樹之戀》,以“謀女郎”身份被觀眾熟知,並憑藉此片獲得第14屆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新人女演員獎、第56屆西班牙巴利亞多利德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等多個獎項。

據當時新聞報道,當時除了張藝謀之外,其他的副導演並不是很滿意周冬雨飾演靜秋(《山楂樹之戀》女主)。張藝謀對於選擇周冬雨的回答是:周冬雨眼神裡有天生的那股感覺,他堅信電影演員是天生為大熒幕而生的。

馬思純演技再遭質疑,雙馬影后“分歧”背面揭露了哪些行業之困?

事實證明,張藝謀慧眼識演員。

2014年,周冬雨領銜主演青春愛情電影《同桌的你》在中國內地收穫4.6億票房,成為首個主演單片票房過4億的90後女星。

時間來到2016年,兩人演員生涯的交點。馬思純、周冬雨憑藉劇情片《七月與安生》,獲得第53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成為金馬獎截止目前,唯一一對雙生花影后。

至此,愛包裹下長大的公主——馬思純,終於也如願褪去了蔣雯麗外甥女,而周冬雨坐實了石家莊之光稱號,成為年輕一代謀女郎中最可為的一位。

馬思純演技再遭質疑,雙馬影后“分歧”背面揭露了哪些行業之困?

七月與安生的“分歧”

公開資料盤點:周冬雨共主演了13部電影,4部電視劇;馬思純則是7部電影,5部電視劇。

馬思純演技再遭質疑,雙馬影后“分歧”背面揭露了哪些行業之困?

馬思純演技再遭質疑,雙馬影后“分歧”背面揭露了哪些行業之困?

電影《七月與安生》成就了周冬雨和馬思純,但也成了兩人關於表演的一個分水嶺。

2017年,周冬雨憑藉電影《喜歡你》中創意廚師顧勝男一角,獲得第9屆中國電影導演協會年度女演員獎、第14屆廣州大學生電影節最受大學生歡迎的女演員,同時還提名第12屆亞洲電影大獎最佳女主角獎;

2018年,周冬雨領銜主演了劉若英執導的青春文藝電影《後來的我們》,最終內地票房13.61億元,並憑藉該電影獲得華語電影傳媒大獎最受歡迎演員獎並提名第32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主角;

2019年,周冬雨與曾國祥、許月珍繼《七月與安生》之後二度合作的電影《少年的你》上映,好評不斷。根據貓眼數據顯示,截止目前,周冬雨作品的總票房已達到93.22億,在國內的女演員中僅次於白百何的95.21億,而馬思純電影作品總票房24.61億。

馬思純演技再遭質疑,雙馬影后“分歧”背面揭露了哪些行業之困?

另一邊,電視劇領域,周冬雨主演的三部劇先後開播《遇見愛情的利先生》《春風十里不如你》《幕後之王》;而馬思純先後主演了《將軍在上》《橙紅年代》《加油你是最棒的》。這些作品,似乎都不同程度的引起了兩人在表演上的爭議。

一個事實,周冬雨更加側重電影,而馬思純則傾向於電視劇。

具象化來看,陳念之前,不論是顧勝男、方小曉,還是李安生,儘管都很完成的很出色,也收穫了諸多好評,但表演風格上相對“周冬雨”。有意思的是,周冬雨一旦跳脫出自己,比如《少年的你》,就又邁進了另一個表演階梯。該片導演曾國祥片場對她說過最多的話就是:我不要周冬雨。

相比較而言,馬思純的角色跨度更大一些,女扮男裝的葉昭將軍、女警胡蓉、失業青年胖福子。從小被教育成乖小孩的馬思純認為,她每一次拍戲,就是一個解放天性的過程,她在披著角色的外衣做馬思純。聽起來,和她同公司的另外一位影后春夏,有相似之處。

不過話說回來,第一,關於演技,無論什麼樣的表演方法,最終能打動觀眾,打動同行的,自然就都是好的。第二,演技本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尤其電影、電視劇在表演上的要求和風格不同。

其實,客觀的說倒不是馬思純表演有多大問題,可能是她對角色的理解,過於個人化。在娛影(ID:yuyingzhiku)看來,兩人之所以常常被對比,主因還是在於雙馬影后之後的配位問題。

換句話來說,周冬雨在電影中的表現,實際上符合了觀眾對於一位金馬影后的期待,而馬思純不論是電影和電視劇,似乎都沒能很好地與她金馬影后的身份匹配起來。

這是《七月與安生》三年後,七月與安生的一大分歧。

不論是“七月”前還是後,馬思純的言行透露出的都給人一種並沒有想紅的慾望。她14歲的願望是:開個火鍋店,養條狗。長大後人生願望是:出一本書,當一次導演,嫁一個人。

在電影《大約是冬季》的首映禮現場,坐在娛影君旁邊的一位大概二十來歲的觀眾默默說道:我還是想念那個喜歡用文字記錄生活的花花(馬思純小名)。

馬思純演技再遭質疑,雙馬影后“分歧”背面揭露了哪些行業之困?

分歧的背面是演員之困

很大程度上,馬思純和周冬雨的演員成長之路,亦可以視作行業的一個小縮影。

演員和演技成了2019年的行業關鍵詞。隨著三擋以“演技”為主旨的綜藝節目《演技派》《演員請就位》《巔峰對決》的熱播,一些積壓且困擾行業很久的問題也再一次浮出水面。

在《巔峰對決》的舞臺上,演員佟大為和梁靜出演了片段《夏洛特煩惱》,被評為全場最差。梁靜在開演之前對劇本有過質疑,她認為劇本太單薄撐不起來,並不適合她。但佟大為覺得要敢於挑戰自己。

關於“演員該不該走出舒適區”的話題討論,一觸即發,一度讓《巔峰對決》的現場陷入了尷尬。

史航發言緩解,希望節目中演員能脫出演員的舒適區,選擇不一樣的劇本,挑戰不一樣的角色,但是這個選擇也要考慮演員自身的問題,是否是真的能夠勝任某個角色?另一邊,姜思達補充道:走出舒適圈,本身聽起來就不舒適。

馬思純演技再遭質疑,雙馬影后“分歧”背面揭露了哪些行業之困?

這樣的答案,放在馬思純和周冬雨身上,同樣適用。

走出舒適區與否,是選擇問題。最直接的結果是有讓自己真的舒適嗎?有讓作品舒適嗎?更進一步,有讓觀眾舒適嗎?如果沒有,那可能需要思考問題所在了。

當然,選擇本身沒有對錯,只是偶有遺憾。因為,原本可以更好的話,就需要為結果買單。

值得注意的是,待在舒適區並不意味著故步自封。比如:張一山,向來以痞帥角色形象示人,但他絕對算是90後中公認的實力派。他曾在採訪中說:一個演員,能演好演精一個類型的角色,就已經不容易了。

誠然,對於一個真正熱愛表演的人來說,觀眾記住角色遠比記住演員本身有成就感。當流量的浪潮漸漸退去,當演員職業的神秘面紗一層層被揭開,“演員們”更加需要加固自己的外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