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村兩委班子建設、產業發展、鄉村治理、基礎設施建設、民生事業等關乎百姓和未來的各項工作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性、跨越式發展。”在北京2019年扶貧日系列論壇“鄉村發展與脫貧攻堅”論壇上,銅仁市生態移民局派駐沿河土家族自治縣高峰村第一書記張魯黔自豪地說道。
2016年3月,張魯黔被選派到高峰村擔任第一書記。當年,他克服高峰村山高路遠、交通不便、缺水缺電等困難,以實際行動踐行著一名共產黨人的使命和擔當,幫助高峰村改出了新時代新農村新面貌。
抓黨建引領:鍛造“搬不走”的扶貧工作隊
高峰村屬於深度貧困村。全村轄3個村民組,人口147戶561人,建檔立卡初有貧困戶50戶194人,貧困發生率34.6%。通過幫扶,2018年貧困發生率降至16.9%。
“駐村工作,單靠某一個人的能力是不可能完成的,必須打造一個優秀團隊共同協作,這樣才會事半功倍。”從駐村擔任第一書記的第一天起,張魯黔就思考如何團結協作、帶好隊伍、激發合力。
針對村黨員“老齡化”和文化水平不高,村兩委不能有效發揮基層黨組織的作用的實際,張魯黔以村級換屆為契機,將思想更先進、能力更強的村民吸納到村黨組織、選進村委班子。目前,高峰村共有黨員18名,預備黨員2名,入黨積極分子8名,激發了全村黨員群眾參與、支持家鄉建設的激情。
2018年3月,張家港市楊舍鎮善港村與高峰村結對幫扶,每兩個月輪流選派15名骨幹隊員到高峰村蹲點幫扶。
如何有效整合兩股幫扶力量?張魯黔想到了組建聯建支部的妙招,善港村駐村臨時黨支部與高峰村黨支部開展“支部聯建”,通過“佩黨徽、亮承諾”活動,設置黨務公開欄、黨員形象欄,並將收集到的黨員承諾書張貼在宣傳欄內,切實發揮黨員在脫貧攻堅中的先鋒模範作用。
3年的駐村工作,張魯黔贏得了群眾的信任,獲得了組織的肯定。他連續3年考核等次獲“優秀”,記“三等功”一次,榮獲“全省脫貧攻堅優秀共產黨員”“全市優秀第一書記”“全縣優秀第一書記”等榮譽。
抓基礎建設:打造“聚人氣”的生活環境
張魯黔剛駐村不久,一天中午,到子弟壩村民組謝慶友家走訪時,謝慶友接到通知去七里槽背化肥,謝慶友便安排兩個正在讀高中的孩子去背。傍晚,張魯黔返回村委會時,在路上碰見了兩個正揹著化肥回來的孩子,這時候離兩個孩子出發已經3個多小時了。
當時,子弟壩村民組3.5公里的毛坯路雖然接通了,原本凹凸不平的公路,經過暴雨沖刷後,已經沒法通車,村民出行非常不便,急盼道路硬化。
連月來,張魯黔奔波於市、縣兩級相關部門,積極爭取項目。項目跑下來了,施工過程中因土地糾紛矛盾層出不窮,張魯黔帶著工作隊深更半夜跑群眾家中,耐心向群眾做思想工作,保證了項目的順利實施。
3年來,張魯黔爭取到了3.3公里165萬元道路硬化項目,20萬元照明項目,60萬元七里槽排洪渠項目,80萬元產業路開挖項目,8公里茶場道路硬化項目,2公里龍門組至小池組產業路項目及82萬元脫貧攻堅經費,為高峰今後發展奠定了基礎。
缺水也是一直制約高峰村發展的一大難題,張魯黔多次到市直部門彙報高峰村的實際情況,爭取到項目資金30萬元,項目批覆實施後有效改善了村民的生產生活用水質量。
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澱多少真情。在張魯黔的協調努力下,一批民生項目順利實施,自來水進了村、柏油路修到百姓家門口、“美麗鄉村建設”工程全面鋪開、農業技術培訓搬到了田間地頭……一件件民生實事暖了百姓的心。
抓致富產業:探索“可複製”的發展模式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複製善港農業經驗,規劃實施了“一水一場兩園三業”產業佈局,採用“村集體+龍頭企業+基地+貧困戶”組織方式,將貧困戶和致富帶頭人、產業工人融入產業項目之中。
在七里槽建設高峰生態有機農業產業園,項目前期投資330萬元,產業園瞄準精品、精細標準,重點打造特色果蔬超市,建成大棚57個,棚內種植了草莓、限根葡萄、紅美人桔子、靈芝等特色品種,為整村脫貧出列奠定了基礎。同時,組織群眾全程參與,培育了10多名致富帶頭人,既學習了技術和管理經驗,又通過務工增加了收入。
去年,公司收購了原300畝茶園,今年通過臨時加工製作了500餘斤高品質的紅茶和白茶,銷往北京、江蘇等地,深受消費者青睞。目前,新建的茶葉加工中心、生態養殖場、致富帶頭人培訓中心正在建設當中,預計今年年底全部投入使用,項目建成後,將有效帶動周邊鄉鎮更多貧困群眾增收。
為加強對有意願創業致富村民的培訓,把他們輸送進善港村產業基地學習60天,讓他們從生手到熟手到能人的轉變。
10月14日上午,2019年扶貧日系列論壇“鄉村發展與脫貧攻堅”論壇在北京舉辦。會上,張魯黔作典型經驗發言,分享他紮根高峰投身脫貧攻堅第一線的工作經驗、成就和目標。
張魯黔駐村幫扶高峰村以來,在與工作隊的共同努力下,不僅引種特色產業推動了高峰村的發展,也提升了群眾思想文化素質,轉變了群眾思想觀念,促進了鄉風文明,為東西部扶貧協作“村幫村”提供了可借鑑、可複製、可推廣的樣板。
抓鄉風培育:建設“淨潔美”的鄉村
“高峰村是全縣最髒亂的貧困村。”駐村伊始,村民無意中說出的這句話道盡了心酸和無奈,也讓張魯黔意識到,“髒亂”是這個村子的貧困根源。
用真心、見真情,融入農村做好群眾“貼心人”。為此,他組織召開黨員幹部會、群眾會和院壩會,與村幹部談心,與群眾交心,決定以村民自治的方式,開展鄉村環境治理活動。
在善港村的幫扶下,將善港村民自治經驗成功嫁接到高峰村。在村裡制定了村規民約、成立紅白喜事理事會,教育引導村民善字當頭,以善為美,開展文明家庭、示範家庭、好婆婆、好兒媳評選等豐富多彩的群眾文化活動,並結合高峰村土家民俗風俗,找準土家人信奉祖先這個切入點,提煉族譜家風家訓對群眾進行薰陶,潛移默化地引導群眾講禮儀、知廉恥,規範其言行舉止。
鄉村治理,從環境整治入手。針對群眾生活習慣不好,垃圾亂倒、汙水亂排,工作隊劃分了責任區,制定了村民組自治、垃圾集中清運處理的常態化管理辦法,每個村民組聘用1名貧困群眾配合駐村工作隊開展環境整治行動,取得了超預期效果。
“今後我將不忘記初心,牢記使命,繼續帶領高峰村幹部群眾攻堅克難,砥礪前行,通過善港村傾情傾力‘整村幫扶’,我們一定能把高峰村打造成善港培訓基地的第一課堂,蘇黔東西部協作的第一範本。”面對未來,張魯黔信心滿滿。(陳述義 文學)
閱讀更多 微銅仁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