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五穀豐登主打菜 如今成了界首農民眼中的“金疙瘩”

小徐村集體經濟組織350畝40多萬斤紅薯售罄,均張村集體經濟組織60多畝15萬斤紅薯售完,安徽華章農副產品400畝紅薯基地陸續歸倉......在界首市蘆村鎮的田間地頭、街頭巷尾,人們議論最多的話題就是今年紅薯的收成,紅薯成了該鎮農民眼中的一塊塊“金疙瘩”。

它是五穀豐登主打菜 如今成了界首農民眼中的“金疙瘩”

“十年河東十年河西,老百姓現在生活好了,都注意養生了,大魚大肉吃膩歪了,紅薯、蘿蔔、花生都成了五星級酒店‘五穀豐登’拼盤的主打菜,粗茶淡飯的紅薯成了俏頭貨。”該鎮蘆村集50多歲居民李彥斌掩飾不住滿臉的驚奇,“這些雜糧和瓜菜是我童年時代的痛,特別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時‘糧不夠、瓜果湊’的三年困難時期,忙時吃幹,閒時吃稀,不忙不閒時半乾半稀;紅薯茶、紅薯饃,離了紅薯不能活;早上剌晚上剌、一頓不剌紅薯茶。在那個年代,我們生產隊是天天吃、月月吃、年年吃,吃得口中發膩,吃得肚子發脹,吃得胃裡冒酸水,吃得兩眼發直頭髮蒙,真的覺得紅薯討人嫌!不過話又說回來,紅薯命賤好活易栽,插下一拃長的秧子就能生根發芽,秋天能長個碗口大的紅薯,確實養活了一代人。”

“春吃葉、夏吃花、秋吃果、冬吃根,紅薯渾身都是寶,現在超市裡紅薯葉、紅薯梗就分撿精裝按份賣。”安徽華章農副產品基地負責人李海章樂呵呵地說,“紅薯不易窖藏,為了延伸紅薯產業鏈,增加農民收入,紅薯經清洗打漿、磨粉過籮、四次除沙,甩幹烘潮,勾芡旋皮、和麵下粉、成品晾曬等環節,可以生產出粉面、粉皮、粉絲‘吉祥三寶’,由四五毛錢一斤的紅薯塊經過千錘百煉,‘搖身一變’就是10元錢一斤的‘三粉’產品,這些貌不驚人、‘討人嫌’的紅薯疙瘩在我眼裡就是‘金疙瘩’哩。”

它是五穀豐登主打菜 如今成了界首農民眼中的“金疙瘩”

沒有金剛鑽攬不得瓷器活,黃沙土“窯變”成細瓷器。該鎮華章“三粉”加工有限公司在流轉650畝土地種植紅薯的基礎上,又投資500多萬元、建造8670平方米廠房,購買系列生產機械,打造“粉碎車間、過濾窖池、冷庫車間、烘乾車間、成型車間”流水式生產線,長期用工30多人,從事“三粉”生產加工,產品已獲得國家農業部門資格認證,口感鮮香潤滑,是居家常備和饋贈親友的“精品”,從“農家小院”到“大雅之堂”,皆能“上得廳堂、下得廚房”。

目前,該鎮萬畝農業示範園生機勃勃,紅薯產業方興未艾,數千人從事的紅薯產業成了農民異軍突起、致富增收的“吉祥三寶”。

(李建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