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保險,選消費型還是返還型?

買保險,選消費型還是返還型?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消費型保險彷彿成了保險業裡的流行語,在買保險的、賣保險的嘴裡都振振有詞。

有好些客戶找到我後,啪啪上來就問有沒有消費型保險,因為他們認為這樣的保險性價比最高。

也有幾個客戶和我說不要消費型保險,理由是營銷人員和他們說消費型保險只能一年一年買,不保證續保,如果不交費就不能保了。

在不同的人眼中,看到的消費型保險似乎有些迥異,那麼消費型保險到底是什麼?

01

消費型保險是什麼?

我們可以來看看銀保監微課堂的解釋,銀保監微課堂是銀保監管理委員會旗下的公眾號,它的解釋還是比較公正客觀的:

買保險,選消費型還是返還型?


再通俗點講,消費型保險是指保障期間出事就賠保額,沒事的話既不賠保額,也不返保費的保險。

就像銀保監微課堂解釋的,要是保障期內平平安安,保費就被消費掉了。

這裡我要說明一下,有不少人說消費型保險是指只保一年的短期險,這樣的理解其實是有誤的。

消費型保險不僅有隻保1年的,也有保20年、30年,甚至到70歲的。

如果您買的是長期型的消費型保險,可以選擇像還房貸一樣,每年交固定的費用,不用擔心價格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變貴,也不用擔心產品會停售。

不過保險它不像其他產品,能在手上拿捏,被我們實實在在感知。每年都在往裡投錢,除非出險了,否則什麼都看不到,於是很多人就會產生一種感覺,要是保障期結束自己還好好的,錢不就打水漂了?

因此保險公司就想盡辦法開發各種保險,比如返保額的重疾險,要是身故了,也能拿保額。

還有返保費的,你不是說錢打水漂嗎?得,保障期出事了,我賠你保額,要是沒事,我把錢退給你!

乍一看,返還型保險要比消費型保險更實惠,於是很多人對返還型保險趨之若鶩。

但後面隨著互聯網保險的崛起,我們能明顯地感受到,很多公眾號大v都在不留餘力的鼓吹消費型保險,因為價格更便宜,所以又有很多家庭一窩蜂地追求消費型保險。

那麼面對讓人眼花繚亂的保險產品,我們到底應該買哪些?

02

消費型保險,適合普通家庭

收入不是特別高的家庭,買消費型保險即可。

為啥呢?因為保險是用來保錢的,咱們買保險保額一定要高,是首要也是最重要的原則。

我寧願您用3000元買到50萬元的重疾保額,也不要只買個保額只有20萬元的大而全保險。

因為真正到了關鍵時刻,20萬元的保額只是杯水車薪,只能解決燃眉之急。

打個比方,治療重疾的費用在30-50萬元左右,在此期間還會被迫中斷收入來源,那麼是20萬元夠用,還是100萬元?

很顯然,如果能有100萬元,我們能更加從容地應對重疾的發生。

消費型保險,因為保障比較純粹,既不返保費、也不返保額,因此價格會更便宜。

而帶了身故責任的,或者是能返保費的保險,因為賦予了更多的功能,通常會比較貴。

返保額的比消費型的貴10%~30%左右。

就以重疾險來舉例,繳費30年,保終身,30歲的男性購買50萬保額。

不帶身故責任的超級瑪麗2020,一年只需5210元,如果附帶了身故責任,就需要7695元,多了差不多1500多元。

返保費的就更貴了,有時候是消費型的好幾倍。

比如平安的某款意外險,我就不吐槽它的保障了,單純說價格,保30年,繳費10年,一年就需要1699元。

而消費型的意外險一年也才100多元。

對於預算沒那麼高的家庭來說,買消費型保險,就能用較低的價格,撬動足額的保障,也不會說因為買了高保額,就捉襟見肘。

03

返保額保險,中產家庭的優先選擇

返保額保險,主要是指帶有身故責任的重疾險。

也就是說得了重疾,能拿到保額賠償;如果沒有得重疾,但是身故了,也能獲得保額賠償,這種保險的保障顯然會更充足。

為啥呢?

如果您有研究過條款,應該就會清楚,能納入重疾險的疾病,都是一些死亡率高、花費確實比較大的疾病,但它並不是所有疾病都保,比如一些流行病,像2002年突然爆發的傳染性疾病非典,就不在重疾險的保障範圍內。

此外重疾險對疾病是有定義的,只有達到了理賠的門檻,才能獲得賠償。

萬一遇到這種重疾險賠不了的疾病,然後因此身故了,怎麼辦呢?

消費型的重疾險肯定是不賠的,但如果是帶有身故賠保額的重疾險,在這種情況下,依然能獲得一筆賠償。

退一步講,即使得的重病不符合理賠門檻,同時也沒掛,但也有機會通過退保,獲得和保額差不多的現金價值來治病。

在保險術語中,有個詞叫現金價值,現金價值就是指我們退保可以拿回來的錢,如果您有購買保險,在保險合同上就可以看到這張表,表記錄了每年退保能拿回的保費情況。

買保險,選消費型還是返還型?


隨著保費越交越多,保險的現金價值會逐漸增加,但不同的是,通常來說,消費型重疾險的現金價值在一定時間達到峰值後,會逐漸下降,最後減至為0,而且最高也只會和已交保費差不多。

買保險,選消費型還是返還型?

而返保額的重疾險現金價值卻可以一路走高,最後能和保額齊平。

買保險,選消費型還是返還型?

因此到了後面如果您覺得不需要這份重疾險了,或者是得的疾病不符合合同上對重疾的定義,依然可以通過退保來獲得和保額差不多的錢,用於治病。

可以看到,帶身故責任的重疾險,保障其實比消費型的更充足,不過價格肯定是更貴些的。

但對於條件不錯的中產家庭來說,保險的價格往往是比較次要的,他們更在意的是投入產出比。也就是說如果回報高,我可以投入多一點,他們希望獲得更多的保障,同時自己也有能力承擔得起比較高的保費,面對這種客戶,我就比較推薦返保額的保險。

03

返保費保險,羊毛出在羊身上

返保費保險,我就不推薦各位購買了,它能返保費,是因為羊毛出在羊身上。

保險公司是一家經營風險的企業,並不是慈善機構,因此不會免費幫我們承擔風險,最後返還的保費,其實是在我們的已繳保費中扣除了保障等成本後,拿去投資產生的本息積攢出來的。

換句話說,我們買返保費保險的錢,有一部分用來買保障,另一部分像存銀行一樣存進保險公司滾存,保障期結束後,保險公司從累積的本息和中返部分給我們,也就是所謂的保費。

因此無論我們是買消費型保險,還是返保費保險,保險公司都會從我們繳納的保費中賺取保障我們的成本,我們是佔不到任何便宜的。

因為這種保險能返保費,保費會比消費型的保險貴好幾倍,我就以兩款少兒重疾險為例。

保障期30年,繳費10年,給0歲的男寶寶買40萬元。

太平洋的少兒超能保,能返保費的重疾險,一年要4080元,10年下來,就要花差不多4萬多元。

復星聯合的媽咪保貝,純消費的重疾險,同樣是給0歲男寶寶買40萬元,一年只要801元。

如果能用800元就買到40萬元,何必要花4000元呢?多出來的3000元我再給孩子買個醫療險、意外險不是更好?但買醫療險和意外險,肯定不需要這麼多錢,剩下1000多元,我還能用在自己身上呀。

這種返保費的保險,最常出現在小孩的重疾險上,但是給小孩子買保險,我並不建議佔預算太多,以前我也在其他文章也提過,父母才是小孩最大的保險,而且更容易發生風險,應該把更多的預算留給自己。

買保險的預算,最好控制在家庭年收入的10%以內,假設一個收入20萬元的家庭,拿出10%的預算給一家三口買保險,也就是2萬元,但光是給孩子買一份4000元的重疾險,就佔去了差不多1/4的保費,剩餘留給大人的根本沒有多少了。

總的來說,我並不推薦返保費保險的理由主要有3點,首先是保險比較貴,如果想要買到高保額,就需要花比較多的保費,會增加當下經濟的負擔,或者是擠壓到別的風險保障。

此外一旦出險了,多花出去的保費其實也沒辦法拿回來,想要拿回保費,其實是存在一定的偶然性。

另外千萬別把用於保障的保險當理財產品,沒有可比性。即使保障期內不出事能返保費,但這筆錢會被鎖定很長一段時間,長達十幾二十年,流動性太差,如果急需用錢,這筆保費並不能及時取出。

04

總結

消費型保險具有普適性,在不失保障的情況下,也能把價格賣得很低,適合大部分家庭。

但也別把消費型保險捧得太高,也別一棍子打死返還型保險,比如帶身故責任的重疾險還是可圈可點的,推薦預算寬鬆的家庭購買,它比消費型的多了身故的保障,現金價值也高。

但返保費的保險我就不推薦了,因為怎麼看都不划算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