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點燃了南北“內戰”?

有道小吃,不知從何時起竟然引發了一場轟轟烈烈大戰,明顯的分為南甜北鹹兩派,奪的是硝煙四起,爭的是劍拔弩張,各說各的正宗、各說各的正統,吵的不可開交,唯有中間兩者兼顧的地區端坐中間,微笑而觀。它就是豆腐腦!

是誰點燃了南北“內戰”?

豆腐腦,是我國曆史悠久的一道中式傳統小吃,又叫豆腐花、豆花。豆腐腦是用大豆做豆腐時的中間產物,他們名子各地叫法不同,但成分上並沒有太大區別。

具體的做法是:先將淨黃豆放入清水中浸泡3-5小時後,待黃豆顆粒發脹,脹破豆皮後,將黃豆皮去除,繼續泡至黃豆膨漲發白後,倒入打漿機或研磨中磨成黃豆豆漿,再用紗布將黃豆豆漿過濾,將取得的漿汁倒入鐵鍋裡,將豆漿水用火燒開煮熟,倒入一個保溫桶內,然後將石膏用水化開後拿倒入桶裡的熱豆漿中馬上充分 攪拌,即為點豆腐腦,靜置約7、8分鐘,即成豆腐腦。

是誰點燃了南北“內戰”?

北方 名吃乾縣豆花

我國面積廣大,地理、氣候多樣,形成了北方人多喜鹹食,而南方人卻偏愛甜味,還有像有四川這樣由於特殊環境下形成的麻辣口味。
在我國北方鹹食區,東北地區,豆腐腦多是做為早點來吃的,要放滷,還有香菜,滷要用當天新鮮烹製的鮮羊肉片和口磨湯,裡面加黑木耳碎、火腿、雞蛋,火候要掌握好,火不能大不然會有糊味,更不能像滷肉那樣煮,這樣才能保持滷的新鮮。燒熱的滷澆在豆腐腦上後,加上佐料,瞬間豆腐腦香味四溢,讓人不禁食指大動。

是誰點燃了南北“內戰”?

東北至北京一帶滷汁鹹豆腐腦

北方的豆腐腦正常吃法是豆腐腦不要搗碎,就要豆腐腦是一片一片的。在陝西寶雞一代有一種碗豆花,具體做法就是把豆腐腦裝在碗裡進籠子蒸,豆腐腦較桶裡點的豆腐腦稍微硬一點,吃的時候拿出一碗來,放入切絲玫瑰菜(一種特別好吃的鹹菜)、煮好的黃豆、再來一勺醋、一勺鹽水,再根據客人要求加入一勺紅通通通的油潑辣子,用香菜和蒜苗點綴一下,這個滋味吃過人不會忘記!豆腐腦吃起來的口感是酸辣鹹香的,多個層次的味覺使你的味蕾得到極大的滿足,還能感受到榨菜軟軟的脆香。

是誰點燃了南北“內戰”?

隴西眉縣蒸碗豆花

南方地區人們把豆腐腦叫作水豆腐或豆腐花,只放糖,在南方人認為,豆腐腦的香滑甜嫩才是最好吃的口感,無論是在豆腐腦上撒上白糖還是糖漿都是美味,吃時細細的攪拌,讓糖和豆腐腦充分溶合,這樣才能甜甜的吃一次豆腐花。我第一次見到一個老人賣豆腐花,她是一層糖一層豆腐花這樣裝的,也許是南方產蔗糖才能這樣放吧!我想這碗豆腐花一定是甜甜的、滑滑的。

是誰點燃了南北“內戰”?

廣式糖水豆腐花

是誰點燃了南北“內戰”?

新派糖水芋圓豆腐花

說到底豆腐腦、豆腐花本身其實一個味道的,唯一的區別可能就是軟硬有一點區別,至於甜味還是鹹味,那得看你喜歡什麼味道,至於哪個是正宗吃法,只要自己能吃得開心,是甜是鹹就沒有那麼重要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