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夫妻的神仙爱情:她是交大第一位女博导,和丈夫一起随校西迁,如今已90高龄!

衣着简单却不失庄重,身体瘦小却不失硬朗,态度温和而不失锐气。这位

西安交通大学的盛剑霓教授虽已迎来了自己90岁的寿辰,但依旧目光灼灼。作为跟随交大西迁的一代人,追忆过去,她口中那些岁月并没有什么困难重重,而更多的是安心。

教授夫妻的神仙爱情:她是交大第一位女博导,和丈夫一起随校西迁,如今已90高龄!

盛剑霓, 1929出生于上海市崇明县。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制度建立后交大第一位女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52年同济大学毕业后分配至交通大学任教,1956年随校西迁。长期从事本科生的电工基础课程教学、研究生的电磁场数值计算课程教学,并潜心于电磁场分析、优化和逆问题,涡流无损检测及评估等方面的科学研究。曾获陕西省三八红旗手;全国电气工程学会优秀科技工作者;多次获西安交通大学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及研究生教学优秀教师等。

西迁的路其实不难走

1896年,交通大学以南洋公学之名创建于上海,有"东方麻省理工"之称。上世纪50年代,党中央、国务院出于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需要,决定将交通大学内迁西安。

彼时,盛剑霓已经在交通大学任教。她一直在上海成长、求学和生活,从未踏足过遥远的大西北。为了专心工作,盛剑霓夫妇二人决定将孩子留在上海,安顿好一切后,怀揣着和母亲、兄妹、孩子的一张合家欢照片,盛剑霓登上了前往西安的列车。

在西迁的过程中,负责组织和保障交大西迁的工作组工作非常细致周到,为每户家庭准备了两个大樟木箱子用来打包行李,有专人为各家各户将行李从上海运送到西安,"我一打开门,我们自己的行李就被好好地放在了当时为我们安排的住房中",盛剑霓描述道。

与上海典型的南方潮湿气候不同,西安气候较为干燥,虽然当时没有如今完善的供暖体系,但是学校依然通过在每一家的每间屋子里架设管道来保证室内温度,盛剑霓还因此免除了困扰多年的冻疮。

教授夫妻的神仙爱情:她是交大第一位女博导,和丈夫一起随校西迁,如今已90高龄!

郑守淇、盛剑霓夫妇

两年后,丈夫郑守淇结束在北京的研究,来到西安新校园;加上学校配套建设了幼儿园,孩子也接了过来,一家人得以团聚。从上海到西安,盛剑霓从没觉得辛苦,从行李运送到生活条件保障这些点点滴滴,每一项小事中都能感受到国家和学校对西迁人的关怀与照顾。60多年过去,盛剑霓与所有西迁人一起,见证了西安的经济社会大发展,为祖国西部贡献了一座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执着追求,学无止境

毕业后到交通大学任教,1956年来到西安从事教学工作,走上教育岗位后,盛剑霓凭借着自己严谨的态度和敬业的精神,研精覃思,独树一帜,潜心教学,引领学科。不仅在科研上有所突破——带领团队创立了工程电磁场领域的数值分析和优化方法,走在国内外该领域的研究前列,并著有相关书籍,而且还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硕士生和博士生。并长期从事本科生的电工基础课程教学、研究生的电磁场数值计算课程教学工作。

教授夫妻的神仙爱情:她是交大第一位女博导,和丈夫一起随校西迁,如今已90高龄!

盛剑霓坦言自己的学习基础并不牢固,但是在后来的工作和研究中,她一直都保持着一种终身学习和持之以恒的态度。研究成果走向国际后需要参加国际会议,她就从头自学英语;教学中遇到难以讲授清楚的知识点,就多方探索寻求更好的讲解方式;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始终营造平等探讨交流的氛围,积极了解学生遇到的困难。

当时年逾60岁的盛剑霓经常与博士生一起交流思想,讨论问题。她说:"与其说我带博士生,不如说我与他们共同成长。"正是这样孜孜不倦的求索,盛剑霓与团队发现了电磁场数值计算里的缺陷,编著了《电磁场与波分析中半解析法的理论方法与应用》一书,全面介绍半解析法的理论基础、使用方法和实际应用,这就是2003年度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一等奖的项目"电磁场与波分析中半解析法的理论研究"的成果。

盛剑霓教授对科研、对学习的那种永不放弃的劲头,为同行和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看到如今我们拥有这么好的求学环境,老教授非常感慨,希望大家珍惜优越的条件和平台,为国家和人民作出更大的贡献,努力奋斗,让自己的人生更有价值。

潜心育人,因材施教

在学生教育和青年教师的培养上,盛剑霓一直有着自己的育人观点,那就是对学生要因材施教。

在盛剑霓看来,学校培养的学生,要具有健康的体魄,要诚信做人,要拥有一颗感恩心、责任心,要能高效率的处理事务,要有自信且具有创新思维。而要培养出这样的学生,教师责任重大。教师除了要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外,还要能够与学生及时沟通,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做到因材施教,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她说,教师可以通过答疑、改习题本、做实验等各种方法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答疑,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问题的答案是什么,而是要让学生知道问题产生的原因。盛教授说:"要做到详细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儿,这就需要靠教师自己的爱心和责任心。"

教授夫妻的神仙爱情:她是交大第一位女博导,和丈夫一起随校西迁,如今已90高龄!

电气学院张勇老师对盛剑霓的指导深有感触。她说,盛教授听课非常认真,下课后就与她探讨讲课中存在的问题,还提出了很中肯的建议,如上新课之前总结上节课内容,让学生回顾以往知识点,新课程后及时小结等。

还有一位受过盛剑霓指导的青年教师表示,盛教授听他讲课,不仅与他讨论讲课的方法,对板书也提出了严格要求。他笑着说:"有一次盛教授给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那个圆可真叫'圆'啊,一点也没有手抖的痕迹。"从这样的"调侃"中,可以感受到他对盛教授教学功底的敬佩。

50多年的教学生涯里,盛剑霓坚持通过答疑、改习题本、做实验等各种方法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要让学生知道问题产生的原因"。在70岁时,她还加入学校教学督导组,经常去听青年教师授课,帮助他们将教学工作做得更好,"老一辈教师的传帮带很重要"。

这些坚持,是融入血液的西迁精神: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回忆往昔,盛剑霓最为自豪的是,没有辜负祖国和人民的期望,以青春热血参与书写了交大西迁这段难忘的历史。60多年来,盛剑霓坚守在科研教学一线,为我国教育事业奉献了一生,她已成为中国知识分子爱国奋斗的典范,成为新时代知识分子学习的榜样。

欢迎选择西安交通大学深造,更多资讯请关注头条号:西安交通大学研招办

(文章素材来自西安交通大学校友会官微、科技日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