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從教45年的校長給家長寫了一封建議信(轉給家長)

家校共育:從教45年的校長給家長寫了一封建議信(轉給家長)

這篇文章的作者是一位校長,同時也是一個有45年小學教學經驗的老師、育兒專家,許多父母按照她的建議進行育兒,紛紛說很有啟發、很有效果。

今天帶來的這篇文章,如果你是老師,請分享給家長,如果你是家長請好好閱讀!

家校共育:從教45年的校長給家長寫了一封建議信(轉給家長)

1. 和老師分享孩子的日常

其實,老師很願意聽你分享孩子的重要事件,比如旅行,手術,搬家,參加球隊比賽,親人來訪之類,因為越多瞭解你家孩子的課外生活,老師就越能有效地幫助孩子的在校生活,這樣做還能讓老師體會家長對他們的信任,拉近彼此的距離。

2. 孩子對老師、同學、學校的評價,只信一半

資深的老師都知道,孩子告訴老師的關於家裡的事,大約只可信一半,這和誠實無關,孩子的表達,理解,分析力還很有限。所以家長也要知道,孩子告訴你的關於老師,同學和學校的事,也大約只可信一半。如果你認為重要的事,一定要主動多問,多瞭解後,才做出判斷和解決方案。

3. 見面談是最有效的溝通方式

老師真的很忙,請不要用email或短信的方式和他們分享較複雜或難辦的事情,約個時間面談是最佳方式。

4. 尊重

如果對老師的工作方式或其他有異議,請先和老師本人溝通,無法解決再去尋求校長助理或校長的幫助,請尊重先後次序。另外,請尊重老師個人的課外時間。

5. 慎言

孩子總在聽你們說——尤其在你認為他們沒有在聽的時候,關於學校和老師的評價或敏感話題,請避開孩子。

家校共育:從教45年的校長給家長寫了一封建議信(轉給家長)

6. 不要把你的孩子和其他孩子比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長時間表,他們最終都會學會的。‘快’並不總是代表‘更好’,‘更多’也不見得是孩子真正需要的。

7. 孩子的功課是孩子的,讓他們自己完成

有些作業或項目,可以問一下老師需要家長參與多少。如果作業沒有達到老師的期望,讓他們自己修正和體驗這個過程。

8.允許孩子忘記,但是要讓他們瞭解後果

允許他們忘記做功課,忘記帶午餐,忘記帶足球鞋,讓他們自己瞭解這樣做的後果是什麼,下一次他們就記住了。如果孩子很健忘,做個每日備忘錄掛在門後。

9. 不要總為他們迅速解決問題

你這樣做是告訴孩子,他們沒有能力自己解決問題。你可以問他:‘這件事你準備怎樣處理?’然後讓他按自己說的去做,而不是你認為他應該的方式去做。

當孩子抱怨時不要馬上介入。給他們一兩天時間,然後再問他們想要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如果還存在的話(通常問題會隨著時間和距離而消失)。自信來源於孩子的成功經驗,即便是解決一件小事,也能讓他們覺得自己很行。

10. 放學後第一件事,休息

有時候,孩子什麼也不想學,什麼也不想做,好好讓他們經歷這樣的時刻,一個沒有停機時間的孩子,很難學會娛樂自己。很多孩子每天放學後,需要重新充電才能學習,給他們充分的時間放鬆一下,吃些點心之類。

家校共育:從教45年的校長給家長寫了一封建議信(轉給家長)

11. 床是用來睡覺的,不是用來寫功課或者玩手機的

睡眠和健康的關係有據可查。在固定的時間睡覺,在固定時間關閉電腦和iPad。

12. 幫助孩子設立成功的目標

如果孩子很健忘,做個備忘錄掛在門後。

13. 給孩子探索自己真正興趣的時間

孩子還小就進入高強度的專業訓練,或許對音樂和體育項目很重要,但這同時也削弱了孩子繼續探索的意願。

14. 凡事讓孩子自己做決定

孩子需要了解一個事實,他們不可能做每件想做的事,讓他們學習如何做選擇。

15. 家庭晚餐太重要了

不一定要很長,也不一定要在家裡。一家人一起吃飯提醒孩子我們是一家人,家是他們的安全港灣。

16. 定期和孩子單獨相處

給他全部的注意力,不一定要出門,也不需要安排特別的活動。讓孩子知道你很想和他單獨在一起,這會給到孩子一個重要的信息,我在爸爸/媽媽的生活中有著很大的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