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亞文職場精英到格律詩掌門人,明白人的逆襲之路寫滿用心和真誠

《遙遠的救世主》之肖亞文一個聰慧的女子,知道自己是誰,知道自己要什麼的明白人。

出場就驚豔了時光,肖亞文長著一張精緻得讓人無法判斷年齡的臉,彷彿就是一件油畫大師嘔心瀝血創作出來的藝術品。她身穿一套華貴的職業女裝,眼睛裡注滿了靈氣和自信,渾身散發著一種精明幹練的氣質,那是典型的白領女性的特徵。而作為女主的芮小丹只有簡簡單單的一句話:身穿白色風衣的芮小丹站在離人群不遠的地方靜靜注視著依次而出的旅客。這是作者的伏筆,要在後面讓肖亞文說出芮小丹的美。讓一個美人去評價另一個美人,才令人信服。這樣不僅沒有搶了主角的戲,還強化了讀者對女主的認知和期待。這是一種非常棒的寫作手法,值得借鑑。

肖亞文職場精英到格律詩掌門人,明白人的逆襲之路寫滿用心和真誠

接下來既要求芮小丹辦事,又要把芮小丹的優秀體現出來,直接就把芮小丹誇到天上去了,肖亞文說:“你辦事有分寸,得體、自然。咱們是朋友,你就給我當回使喚丫頭。其實我但凡有一點辦法都不會來找你,我最怕的事情之一就是和你攪和在一起。” 芮小丹不解地問:“為什麼?”肖亞文幾分誇獎幾分嫉妒地說:“沒你的時候我往人堆一站還是個角兒,有你在我就成陪襯了。你看看你這臉蛋兒,哪像是肉身凡胎生出來的,簡直就是鬼斧神工啊。你再看你這身段,腰細腿長、胸高屁股大,再加上冷豔的氣質,哪個女人願意往你身邊湊?”

肖亞文職場精英到格律詩掌門人,明白人的逆襲之路寫滿用心和真誠

肖亞文,一個聰慧的女子,知道自己是誰,知道自己要什麼的明白人。肖亞文說:“認識這個人就是開了一扇窗戶,就能看到不一樣的東西,聽到不一樣的聲音,能讓你思考、覺悟,這已經夠了。其它還有很多,比如機會、幫助,我不確定。這個在一般人看來可能不重要,但我知道這個人很重要。”為了給丁元英租套房子,還能保持點聯繫,肖亞文可謂不惜血本。事實證明,這個事情做對了,因為肖亞文的鄭重其事,使得芮小丹不敢掉以輕心。書中是這樣寫的:芮小丹突然想起了什麼,放下審訊筆錄,透過窗戶玻璃望著外面漫天的風雪凝神,想著想著,她掏出電話號碼本查了一會兒,伸手拿起桌上的電話看著號碼本撥號。那是丁元英的電話,她覺得畢竟是春節了,至少應該在這個時候打個電話以示關照。打個電話問候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後面又加了“以示關照”,就完全變了味。關照就是關照,怎麼個“以示”呢?這就很有深意了,就是意思到了就行,完全是看在肖亞文面子上意思意思的。

還特別提醒芮小丹,不能對丁元英動心思。芮小丹還不以為然,但是肖亞文的最後一句話讓她印象深刻:以我的智力,我理解不了這種人。”最後有一段,芮小丹想到這句話,心理感嘆,可是亞文是多麼聰明的一個人啊!文中不同場合多次提到這句話!出場次數不多,但是存在感強!在芮小丹的回憶中出現過很多次,都是兩個人在開場的時候的談論丁元英時說過的話。

肖亞文職場精英到格律詩掌門人,明白人的逆襲之路寫滿用心和真誠

肖亞文是讓老闆放心的人,老闆放心,才會放權。韓楚風說:亞文這丫頭不錯,挺懂事。丁元英說:“你跟肖亞文聯繫一下,請她幫忙給公司租間房子。開個音響店,你告訴她用途就行,她會給你考慮。”這兩個人是書中的高人,強勢文化的代表,對肖亞文的評價如出一轍,辦事讓人放心。丁元英說:“肖亞文素質不錯,有一定法律知識和商務經驗,跟你們也熟悉,你的公司可以出20萬元請她做訴訟代理。”這就是肖亞文所說的不確定的機會,真的就來了。肖亞文說:“認識這個人就是開了一扇窗戶,就能看到不一樣的東西,聽到不一樣的聲音,能讓你思考、覺悟,這已經夠了。其它還有很多,比如機會、幫助,我不確定。這個在一般人看來可能不重要,但我知道這個人很重要。”可想而知肖亞文的判斷能力有多強。

肖亞文精於人情世故、辦事思慮周祥,隨緣惜緣不攀緣。芮小丹去北京找韓楚風瞭解丁元英的情況時,提到丁元英“變賣唱片”的情況,肖亞文暗自一驚,她曾經擔心過陳茹拿走15萬元會對丁元英在古城的生活有影響,卻沒想到會有這麼嚴重。肖亞文在心裡默默盤算:該不該告訴她陳茹拿走15萬元的事呢?不說,她會無意中把變賣唱片的事透露給韓楚風,那麼陳茹私下向丁元英借錢的事就不再是個秘密了;說了,她見韓楚風就會刻意迴避這個問題,從而承受很大的經濟壓力。如果自己拿錢資助丁元英,在這種敏感的時期顯然不妥。思忖再三,肖亞文覺得在這個問題上應該保持沉默,畢竟陳茹借錢的事已經過去一年了,還是由韓楚風解決丁元英的生活費最為合適,各方面都得體,而這幾個錢在韓楚風手裡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仔細看看這一段,肖亞文把人情世故琢磨透了,各方面的情況都考慮到了,還做出了精準的判斷。在韓楚風親自到火車站接芮小丹時,並沒有上前去攀緣,能做到這一點的真不是一般人。

肖亞文的判斷都在事物的本質上。立場、觀念、心態和思維模式都不一樣,獲取的信息量和解讀信息的方式也不一樣。

思考是以事實為依據出發,而不是憑空臆想,能夠得到最準確的判斷。所以借打官司的機會,入股公司,成為格律詩董事長兼總經理。這很像是一場簡單的考試,肖亞文的判斷都在事物的本質上。丁元英當初在私募基金招聘助理的時候也是這麼簡單問了幾句話,今天的情形幾乎是當年的重現。所不同的是,當年是招聘僱員,而今天是為格律詩公司選擇掌門人。

肖亞文職場精英到格律詩掌門人,明白人的逆襲之路寫滿用心和真誠

面對歐陽雪的疑問,肖亞文說:“這個很難說清楚,每個人的立場、觀念、心態和思維模式都不一樣,獲取的信息量和解讀信息的方式也不一樣。”這一句說出了問題的關鍵。也就是葉曉明他們退股是他們自己看的,判斷的,並沒有請教過丁元英。雖然他們的信息量是一致的,但是做出了完全相反的判斷,這就是文化屬性的不同,在關鍵時刻造了完全相反的選擇,雖然費盡力氣扒上了井沿,可惜上不去。 看到劉冰失落的神態讓肖亞文心裡瞬間滋生出一種莫名的悲憫,

她知道,當人一旦從危險裡跳出來,他就不再去關注這個事物的危險了,他的目光就會全部落在這個事物的利益上,這就是人。

肖亞文職場精英到格律詩掌門人,明白人的逆襲之路寫滿用心和真誠

伯爵公司對格律詩的收購,是她執掌格律詩之後遇到的最大的危機。本來做訴訟代理就是一件勞神的事,現在又憑空冒出來一個收購意向書,而格律詩與伯爵公司既沒有利害關係也沒有商業往來,這件事與當前的訴訟有沒有關係?伯爵公司的意圖是什麼?這些都是個謎,必須得有個清晰的答案。她當然可以打電話向丁元英請教,但必須得是經過她思考而不得其解的時候。她覺得,她能爭取到一個可以通過請教和詢問幫助她判斷事物的朋友就已經很幸運了,而越是這樣,她就越需要讓朋友對她有信心。她靜靜地坐了3個小時,3個小時之後她得出了一個判斷:格律詩的生產成本對伯爵公司可能有潛在威脅,伯爵公司此舉只是虛晃一槍而已,意圖不在於收購,而在於接近、瞭解。她覺得伯爵公司給她上了一課,題目叫:居安思危。

肖亞文職場精英到格律詩掌門人,明白人的逆襲之路寫滿用心和真誠

在本書的最後,有一段她請教丁元英對芮小丹自殺的看法。她很理解芮小丹,對丁元英的瞭解也很深。她自己就被芮小丹那種超然、豁達的生死觀深深地感動了,能夠從容地跨越這一步需要許許多多因素的組合,需要超越常人的境界。類不同,價值觀必有不同,那是兩個世界不必相互關注也不必非要聽懂的聲音。但是她還是很想知道丁元英對芮小丹自殺的看法,她自己心裡有自己的看法,但是她是芮小丹最好的朋友,而丁元英又是芮小丹最愛的人,她想知道丁元英丁元英的看法,是對朋友的追思和紀念。

肖亞文職場精英到格律詩掌門人,明白人的逆襲之路寫滿用心和真誠

肖亞文說:“大哥,有幾個問題我一直想問你,如果你不介意,我作為小丹的朋友可以提這些問題嗎?對這些問題我有自己的看法,但那是我的看法,我要問的是你的看法。”

丁元英說:“可以。”

肖亞文問道:“小丹為什麼自殺?”

丁元英回答:“因為她認為自己沒用了。”

肖亞文說:“沒用就自殺,一般會被認為是踐踏生命的尊嚴。”

丁元英說:“言說尊嚴,還有尊嚴嗎?能被踐踏的尊嚴就不是尊嚴,是禮貌。可以言說的尊嚴,是相對有尊嚴,畢竟無尊嚴。”

肖亞文問:“小丹給你打電話,你為什麼不阻止她?”

丁元英說:“小丹的電話只有一個意思,道別。面對這樣的道別我能說什麼?我有什麼可以說的?我知道我阻止不了她,小丹也知道我不會阻止她。小丹不會因為有了我的阻止而有選擇,我也不是因為阻止不了她而沒阻止。”

肖亞文重重地問:“為什麼?”

丁元英平靜地說:“因為,她是警察。”

可以想象,芮小丹要是活下來,會有怎樣的生活呢?他們的愛會消磨在無盡的痛苦中,而芮小丹勇敢的選擇了死,將那份愛保留在了最美好的時刻。當生則生,當死則死。

肖亞文的言外之意就是有這個方面的疑問,要是芮小丹活下來,他們的愛還能不能長久。我想丁元英聽懂了,但是迴避了,因為他也不確信自己能不能夠做到不離不棄。

這就是一個真實的肖亞文,當這些優秀的品質集於一身,她不成功,那誰還能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