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聯“刷臉付”體驗實測,TEE+SE方案兼顧安全與便捷

不久前,銀聯攜手眾多商業銀行聯合發佈了全新智能支付產品“刷臉付”,消費者只需在雲閃付App上開通刷臉付功能,即可在寧波、長沙、杭州、嘉興(烏鎮)、合肥、廣州、武漢等7個城市的部分線下商戶體驗刷臉支付。

由於“刷臉付”首批上線的城市沒有包含北上深等三座一線金融科技重鎮,諸多支付從業者尚沒有直觀瞭解“刷臉付”的魅力。近期,在深圳舉辦的2019第四屆中國移動金融安全大會上,就有企業展出了“刷臉付”的落地方案。藉此,移動支付網針對“刷臉付”的開通和使用過程進行了全方位評測,一起來看看“刷臉付”有怎樣的產品優勢吧。

银联“刷脸付”体验实测,TEE+SE方案兼顾安全与便捷

人臉識別+支付口令,安全與便捷的統一

正如上文所說,要在線下體驗“刷臉付”必須要先在雲閃付App開通該項功能,並設置專有的人臉支付口令。開通的過程比較簡單,將雲閃付App的地區更換到已開通的7個城市之一,然後選擇刷臉付,錄入人臉信息、設置人臉支付口令之後即可順利開通。

線下使用則可以分為三步:

1、等待收銀員輸入金額,然後進行刷臉認證;

2、人臉識別成功之後,在實體密碼鍵盤輸入“人臉支付口令”;

3、在屏幕點擊確認信息並支付,交易成功。

陛下,您的Flash插件已過期,無法播放視頻了

建議您……

升級 Flash 插件

體驗產品為加減科技刷臉支付方案

以上為體驗視頻,整個使用流程而言比較簡單,因為不需要使用手機調出二維碼等多餘的操作,因此支付速度理論上比掃碼支付更加迅速。

不過不同於支付寶、微信的是,銀聯“刷臉付”需要人臉識別後在實體密碼鍵盤輸入專有的“人臉支付口令”,才能完成支付。而支付寶、微信則是需要人臉識別後在屏幕直接輸入手機號或手機號後四位,這一點上目前略有不同。

因此,在人臉識別支付的實現上,銀聯“刷臉付”更多的按照金融IC卡的使用流程,保留了“卡+密碼”的體系,只是將卡片信息換作了人臉信息,人臉的作用更多的是用來進行身份驗證,而支付口令才是確認支付的憑據。支付寶、微信則是依賴其賬戶體系,通過人臉識別技術鎖定用戶的對應賬戶,進行扣款,手機號更多的是輔助身份識別的作用。

另外,銀聯“刷臉付”產品除了支持人臉支付之外,還通過了相關金融標準認證,支持金融IC卡和手機Pay的非接觸支付,以及二維碼主被掃的聚合。相對於其它的人臉支付終端支持更多的支付方式,於商戶而言可以省去智能POS的成本。

總體而言,從體驗上來說,銀聯“刷臉付”的使用比較便捷,可能很多人會覺得輸入支付口令比較麻煩,但是實際上輸入的過程並不繁瑣,而且多了這一步從安全性上反而讓人更加放心。整個支付流程大約在10秒以內,算是在可以接受的範圍。

此外,為了強調“用戶支付意願”,無論是銀聯“刷臉付”還是支付寶、微信,都在刷臉支付最後環節加入了“確認支付”的按鈕,這一點而言也是針對安全性的考量。

在談到對於“人臉支付口令”的問題時,“刷臉付”產品的參與者,也是本次產品的展出者,加減信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加減科技”)有關人員也表示,目前人臉支付仍然處於探索的初期階段,無論是技術還是市場都需要進一步的發展。支付口令是當下兼顧安全與便捷的權衡之舉,不排除未來人臉支付出現“小額免密”的可能性。

TEE+SE方案將是未來的主流

人臉識別技術的廣泛應用,一方面促進了金融科技創新的進步,另一方面也滋生了相關的安全問題。如何保證人臉信息的傳輸和存儲安全?如何有效防範多種形式的人臉識別攻擊?

加減科技前沿技術主管楊波在會上針對人臉支付的安全與便捷問題進行了深度分析,他認為TEE+SE的防護方案適合保障人臉支付安全。

從業務需求和技術實現的角度來看,基於SE具備承擔物理隔離安全區域的能力,可存儲安全敏感信息,進行密碼學運算,且在移動支付領域扮演了類智能卡的角色,形成了各類智能手機的Pay的應用模式,因此SE產品的安全要求不低於金融IC卡的安全標準。

在此方案中,鑑於應用模式的需要,採用的SE向外提供了更多的接口、更高的安全運算、傳輸處理能力。但是在SE的安全保障前提下,TEE的輔助應用作用也必不可少,可為端側提供安全的算法運行環境。

據移動支付網瞭解,目前銀聯“刷臉付”產品也是基於TEE+SE的方案。另外,在加減科技的展臺上我們還看到了即將推出的兼容銀聯和微信刷臉支付的終端產品,只是目前的調試尚未完成,因此我們沒有提前體驗到這款產品。

結語

目前,儘管市場火熱,但刷臉支付仍處於前期探索階段,如何兼顧安全與便捷是企業和監管需要去思考的問題。針對刷臉支付現階段並沒有完善的規範制度,因此用戶在支付流程和用戶體驗上並不一致,希望隨著市場的推進,人臉支付更加便於消費者接受。

本文為作者授權發佈,不代表移動支付網立場,轉載請註明作者及來源,未按照規範轉載者,移動支付網保留追究相應責任的權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