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書推出Facebook Pay,能撼動美國的移動支付市場嗎?

今年初,臉書曾宣佈推出名為“天秤幣”的數字貨幣,然而該計劃屢屢受阻。一直在支付領域懷有勃勃野心的臉書近日又宣佈推出一項全新的支付服務——Facebook Pay(臉書支付)。

Facebook Pay將如何開展支付業務?

北京時間11月13日(美國當地12日),臉書宣佈將推出支付服務Facebook Pay(臉書支付),未來將覆蓋Facebook旗下主要四款社交/通訊應用Facebook、Messenger、Instagram和WhatsApp。這被視為是在模仿中國的微信,建立屬於自己的“社交生態圈”。

據悉,Facebook Pay上線之後,用戶將可通過這一支付方式給Facebook旗下其他應用匯款。接受大多數主要的信用卡和借記卡,包括Visa、Paypal及萬事達卡等,允許用戶直接從其銀行賬戶或信用卡轉賬。同時還將支持PayPal、Google Wallet和Apple Pay服務。用戶可通過臉書支付進行慈善捐贈,遊戲充值、購票、用戶對用戶轉賬等。

臉書推出Facebook Pay,能撼動美國的移動支付市場嗎?

根據Facebook今年二季度財報數據顯示,該企業的產品擁有用戶流量高達25億,幾乎佔全球人口數量(75.3億)的三分之一。其中,上述四款主要產品的月活用戶達27億,日活用戶20億,體量超過同是社交巨頭的微信。因此,對於Facebook而言,打造一個美國版“微信支付”在用戶基數上已經擁有很大優勢。

困境與機遇:Facebook pay的前途未知

一方面,這一新產品需要面對來自PayPal、Google Wallet、Apple Pay等已有產品的競爭;另一方面則面臨移動支付帶來的用戶隱私洩露風險的挑戰。

有數據顯示,美國目前有近8000萬人使用移動支付,佔總人口3.3億的24%左右。

其中,在中國市場不如意的Apple Pay用戶數高達3030多萬,佔總份額的47.3%左右;Google Pay用戶大約為1210萬;而Samsung Pay用戶大約為1080萬。

在當前,美國已有多家巨頭瓜分移動支付領域市場,而近年來深陷“數據洩露門”的臉書此時推出Facebook Pay,市場是否買單?

臉書推出Facebook Pay,能撼動美國的移動支付市場嗎?

但臉書依然擁有不可匹敵的流量優勢。除了上文提到的龐大的用戶數量以外,,美國的移動支付市場空間還非常大。目前使用移動支付的人群只佔美國人口的24%左右,還有巨大的空間待挖掘。

美國的移動支付為何落後?

在移動支付領域,中國的普及度和覆蓋率遠遠超過其他國家。而在國內風生水起的移動支付到了國外卻水土不服,是因為各國的科技巨頭對移動支付領域後知後覺嗎?

移動支付在國外的發展緩慢可以從下面這幾個角度分析:

一是政策土壤。移動支付往往與一個國家的金融監管制度、監管政策有關。政府部門需要對移動支付可能帶來的風險和挑戰進行充分評估,防止出現由此支付方式形成對其金融系統造成衝擊的現象。這也是為何在傳統電子金融支付系統較為發達的地區,移動支付的普及遠不及中國快的原因。

二是網絡覆蓋面。有手機而且能夠任意地,流暢地上網,這一點在許多歐洲國家都未必能夠做到,比如說英國地鐵沒信號,用手機就買不了地鐵票。

三是電商因素。如今國內的電商數量群體非常眾多,大家在網上購物已經逐漸成為了常態,這也帶動了移動支付的興起。電商的興起和物流業的發達,是移動支付能夠崛起的根本原因。

四是是應用場景。要有足夠多的支持移動支付的應用場景。

五是對個人數據安全和隱私安全的敏感度。這一點可能是美日歐的人民對移動支付唯恐避之不及的最重要原因,西方人對隱私問題尤為敏感。障礙地被人任意獲取,這點就不能被美日歐等國民眾接受。

臉書推出Facebook Pay,能撼動美國的移動支付市場嗎?

根據CreditCards.com網站的一項調查報告,當時逾六成美國人表示絕不、或幾乎不會使用手機進行支付。

顯然易見,儘管起步晚、市場推進緩慢,但Facebook之類巨頭的步伐非常明確,移動支付還是在美國

的土壤上落地生根了。

(新聞圖片均來自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