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農民沒有必要七十歲了還下地幹活,你怎麼看?

支持中英文數子


這個說法很有新意,想法也很奇特,不過可以斷定,說這話的人肯定不是農民。

1、農民並不是天生就愛好下地幹活兒,並不是七十歲的農民願意下地去幹活。都一把年紀了,誰不想像城裡人一樣,喝喝茶、下下棋,待在家裡安享晚年呢。可是老農民沒那個條件,沒有養老金、退休金等來支撐生活。現在倒是大多數農民也有養老金了,不過一個月百十來塊錢,夠幹什麼呢,買袋白麵就沒了。

2、如果按年齡來講,七十歲的農民早就沒那個氣力乾重活兒了。但是,為了生存、為了生活沒辦法,不得不硬撐著繼續下地去幹活。城裡七十歲的老人在家坐著,有錢進賬。村裡七十歲的老農民如果也在家坐著,生活就可能繼續不下去了。

3、可能有人會說,不是還有兒女嗎,讓兒女養活著老人救可以了。可生活不是說一句話那麼簡單,多數農民的兒女生活壓力同樣大。如果只是保證老人餓不死,那肯定沒問題,但現在是21世紀了,生活不僅僅是餓不死那麼簡單了。如今的高消費,僅僅老兩口一年最基本的開銷也得萬把塊錢。七十歲的老農民僅僅靠兒女撫養,顯然比較吃力。誰養的孩子誰心疼,老人也儘量不想給孩子增加經濟負擔。只要自己還能動彈,就想通過自己下地幹活兒來養活自己。

4、儘管說農民七十歲就沒有必要下地幹活了,是出於好意,但確實不符合實際。多數七十歲的農民沒條件享受這種安逸的晚年生活,只能無奈的下地去幹活,繼續賺錢。

結束語:中國是農業大國,農民佔了總人口的一大半。如今又正在進入老年社會,進入七十歲養老階段的農民會越來越多。我們也希望他們能夠有條件不再支撐這那副老骨頭繼續下地幹活,希望他們能待在家,舒舒服服的安享晚年。

【謝謝朋友們耐心閱讀,歡迎關注、評論等,發表看法,一起互動交流!】


龍族社


沒必要是一回事,但是家裡的條件如何又是另一回事!其實一些鄉村種地並不是為了用來吃的,就算吃的話其實也可以只種一塊就夠了!就像菜地一樣,但是我們家鄉的話就種了很多的地,但是又沒有賣錢,全用來養豬了!

小時候我們搬家之後,我奶奶一直在抱怨說現在的地沒有老家的地寬,但其實家鄉現在的地已經很不錯了,人多還好,但是像現在家裡只有奶奶和爺爺兩個人,就會特別的辛苦!像我爺爺,他身體不好,所以不怎麼下地!

平常就在家裡給奶奶煮煮飯,或者打掃一下衛生之類的!但是我奶奶自己說的是為了等我們回家過年的時候有肉吃!但其實在我看來,更覺得我奶奶她是怕自己什麼都不幹,家裡人會嫌棄她!

其實我爺爺奶奶都已經70多了,奶奶身體還算硬朗,但是年紀畢竟大了,平常出門幹活就有一些危險!就像去年我放暑假的時候,奶奶有一次去山上打柴的時候就摔了一跤,如果是年輕人恐怕什麼事都沒有,但是我奶奶那次就傷了腰,花了兩個月才養好傷!





葉子菌


我家地鄰75了種了200多畝水田。他兒子耙地,插秧時有大活時回來,看水補苗放水都是他。每天我上地就看到他早在地裡了。😅不是他家沒 錢,總向他請教種地,有事他還告訴你那裡不對。聽到這是不是覺得我很幸運?其實你有個總扣田埂子的鄰居你就知道了。但我總不會與他理論,他還能把我的地挖沒了?少說還得活300年。😄😄


馬文51543141


70多歲的老人還下地幹農活,那是對土地的一份眷戀,老人也是在家閒不住,下地幹些農活,一是為了活動活動筋骨,二來呢也是自己要找點事做。我妹妹的老公公都快八十的人了,還種了二十多畝玉米,家裡人勸他別幹了,老人也不聽勸,就是一個勁的要種地。


紅日286692612


毛主席說:“沒有調查研究,就沒有發言權”。說這樣話的人,根本沒有做到這一點。不然不會說出不結合實際的話。不用想七十歲人照樣需要吃喝穿,更易生病更需要看病。這生活中一切開支從而來?光靠政府一月給100元的養老金夠嗎?種點地能解決吃食吃菜的一大開支。把吃不完的食菜賣掉挽來的錢,買其它生活必需品。再省吃儉用存點養老錢,看病錢,百年之後錢。假如不幹活的話這錢從何而來?

傳統養老好,要是家庭條件好的也行。但七十歲的老年人,也不忍心座吃等穿。所以種點地能幫助子女減輕負擔,何樂而不為呢?要是條件差的家庭,子女吾身顧不住吾身的話。七十歲老年人更需要種地來增加家庭收入。

再個說七十歲老年人,已養成了愛勞動的習慣,閒不住。乾點小活感覺渾身舒服,沒活幹感覺無聊。農村又沒啥好娛樂項目。打麻將,玩紙牌賭小博又捨不得錢。不賭錢人家不和你玩。所以七十歲人種地很正常。


隨心所欲56417719350


說這些話的人,都是站著說話不腰疼,飽漢子不知餓漢子飢。

您去鄉下走走,看看農民的實際情況,或是採訪幾個老百姓,再下結論也不遲。

你也不想想,人都活到七十多歲了,說不定哪一天,閻王爺就會點到你,挨著你了,不走行嗎?

再說,誰不願意老來歇歇,就是不像城裡人有錢,到處去旅遊,起碼在家玩玩,找一幫老友談心聊天總可以吧。

可是不行啊。

你不種地,地就閒著,長野草。把地包出去,那也得有人要。

不種地,就沒收入來源,一年的吃喝拉撒全指望它呢。

指望孩子?他們不回家跟你要就挺不錯了。誰家的孩子不是壓力山大,房子車子孩子,這筆債得抗大半輩子,比老人的壓力大多了,如果家裡的老人再有個病災,他們身上就馱四座大山了,想想都替他們嚇死。

所以,生活在農村的老人,最好別生病,要生病就得快死,醫院住不起,兒女陪不起。

你去農村打聽一下,沒有人說自己孩子不孝的,連老人都看明白了,現在這個世界,孩子不是不孝順,是身不由己啊。

當然了,也有不種地就能坐享清福的,那是他們的兒子有本事,不是老闆就是領導。不是技工就是高管。

也不乏有這類老人,家庭富裕,根本用不著他們勞動,而是他們閒不住,就親他的土地,不讓他種地,就是不孝,因為老人是由衷的熱愛著這片熱土。這類人最幸福了。但這畢竟是少數。

大多數老人,都是有地不得不種,就是為了自食其力,不拖累子女。

直到有病了,或是實在幹不動了,才回歸家園,歇一下勞累的身體。

許多城裡人都不明白,為什麼農村人七老八十還在地裡滾爬,因為他們不幹活就沒錢花,沒飯吃。自己有兒有女,養老院不收。

指望兒女,如夢如幻,不靠譜的。

只有自己拼命幹了,等幹不動了,任憑孩子們發落吧。





waug村婦


如果每位農民每月的養老金由原來的90元上漲至1500元,以及他們的農村醫療報銷比例與城市職工醫療報銷比例是同等的。只要能夠達到這兩個條件,那麼七十歲的農村老人肯定就沒有必要下地幹活。

因為現在的農村七十歲的老人最擔心的是自己的養老問題。養老問題得不到解決,他們將會艱難的生存,

"日鋤禾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就是對農村農民的田間勞作的真實寫照,儘管如此辛苦的種莊稼,所換來的收入卻是極其微薄的。

就拿我們村上的一個七十歲的老人來說吧,他家今年種植了一畝水稻,收穫了1300斤的稻穀,按照市場價每斤1.5元計算,他就有了1965元的收入。

看了這位老人的收入,再看看他種植稻穀的支出吧。在稻穀成熟後,由於收割稻穀是高強度體力活,他又年老體弱,於是就只有請人收稻穀。於是,收稻穀的人工費、生活費,再加上種稻谷時所花的谷種、肥料、農藥。這些費用總的加起來就花了850元。除去這些開支,只能有1100的餘剩,這就是這位老人一年的收入。


而七十歲的老人的身體早已過了打工掙錢的年齡,除了種點稻穀這筆收入外,老人還能領取每月90元的農村養老保險金,以及子女每月能支付100元的生活費。子女能每月拿出100元的生活費都不錯了,因為他們都有了自己的家庭,又要撫育自己的孩子,壓力還是挺大。

儘管老人每月的收入十分微薄,但還要準備每年的人親客往的費用: 今天王四家嫁女請喝喜酒,明天張三八十大壽請吃壽麵,這些都得需要禮金,而且禮數不是100元就送得出手的。並且人家有請還不能拒絕。


除去這些額外的開支,他平時只能拮据的過日子,那他過的是什麼樣的生活也就可想而知了。

像這位老人的生活在農村可以說隨處可見。

這些,老人還可以儘量減省節約的把日子過下去,然而要是遇到自己突然生病就麻煩了,大多數老人長時間的在田裡勞作,都留下了一身病根,年輕時體質好,能扛得住,而如今年齡大了,抵抗力差了,身體的各種毛病也隨之而來,以前吃一兩片止痛片就能解決問題而現在還得上醫院。

現在生病住醫院,費用又高,儘管老人買了農村醫療保險,但生病住院報銷的比例都是非常少。而其餘的住院費用只有讓自己的子女承擔,老人為了儘量少給子女增加負擔,雖然自己生病了,有時還是咬牙挺住。

有子女的老人無法繳納的醫藥費用子女還可以承擔,而那些孤寡老人生病住院又該怎麼辦?唯一的辦法就是哪怕自己生病了,還是堅持扛過去。而捨不得花錢上醫院看病。

就這樣,那怕是到了農忙時節,為了不錯過種植季時間,影響糧食收成,七十歲的農民還必須得帶病堅持下地去幹活。

因為他們要生存,儘管自己七十歲了,但還必須得上地裡幹活,

只有從根本上解決了農民存在的一系列問題,農民就不會七十歲了還下地幹活。

以上圖片均來自網絡。


秀兒的夢


純粹的廢話,你當七十歲的老人是傻瓜?說簡單一點就是迫於生活的壓力各自都有著或多或少的辛酸和無耐!農村的養老金現在才105.76元,而且當年還繳納了900元。試問105.76元是否能夠一個人生活,況且每年醫保二百多你說不種地是否還能活?


川流不息140201388


這篇怪論看了很沒人性,現七十多歲的農民在過去哪個年代拿什麼去買養老保險,又到哪裡去買!向國家交農業稅交公糧盡義務都是這個年代出生的農民做出的奉獻?怎麼說他們沒錢養老是自己造成的呢?


舒心21848


農民七十歲了還下地幹活,不是愛幹而是生活所逼,只要能動就得幹活,因為生活費用得花錢,幹著總省點。雖然有百八十元養老金,那只是冰山一角,老人總覺難給孩子張口,生病用藥,平時零花都得要錢。不象城市老人有退休金,憑退休金吃,喝,花,遊。農村只有幹活換得少量錢,至於旅遊老人得靠兒孫支持,自已指望農業收入開支,根本不能支付,只能望錢嘆息。樸實的農民,從未岀過遠門。如果你不出去走走,你就會以為這是全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