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目睹薛城之變化-----觀薛城老照片有感










幾條老街,一座城市,匆匆歲月。不可追回。 薛城是古老薛國的腹地,戰國四公子之一的孟嘗君,門客三千,雞鳴狗盜,狡兔三窟,毛遂自薦等典故就出在這裡。 我對薛城的印象還停留在棚戶區改造之前的記憶。矮矮的破瓦屋,斑駁的殘牆,蜘蛛網似的電網,單人通行的小巷,十步八步一個電線杆。那時候的街道破敗坑坑窪窪,夏季積水成災,臭味熏天,不勝其煩。如今偶爾翻開一些老照片,又不免有些懷念那時的人和事。薛城原名臨城,當地老戶人家常說:“南臨城北臨城”僅一路之隔,南臨城為城區北為鄉村。 南臨城有五條街“水塔街,新華街,雙井口,老四街,老五街”那時的臨城只有七個生產大隊,人口很少,街坊鄰居熙熙攘攘,家常裡短,生活在這片土地上。 老臨城的水塔街以水塔聞名,水塔成為地標性建築。據說是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人為火車站供水而修建。這次棚改保存了下來,一定是有它特殊的愛國教育意義。 雙井口據說街的南頭有兩口老水井,是這一代居民生活用水的主要來源,不知養育了幾代人。但是隨著時間的變遷,自來水時代的到來,這兩口老井就默默地下崗了,漸漸的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新華街可以算是當時“最寬敞明亮”的門面街了,南寬北窄,寬的地方八九米,窄的地方四五米,來往的車輛塵土飛揚,絡繹不絕。我們的小學校就在這裡,那裡有我童年早餐辣椒餅的味道。如今老城區已去,只有一條新修的寬闊筆直的大道,等著我們昂首闊步奔向遠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