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狙擊電話亭》審判人性的弱點

IT時報見習記者 李玉洋

《狙擊電話亭》審判人性的弱點

  當你走進常去的電話亭時,電話正在響起,你會不會去接?如果你接起來發現對方找的就是你,你會不會感到奇怪?如果他說知道你許多不可告人的秘密,你會不會感到驚訝?如果他說他就在街對面的某一個窗戶後面拿著狙擊槍瞄準你,你會不會恐懼?

  電影《狙擊電話亭》在一開頭就扣人心絃、奪人眼球,講述了因為一通電話亭裡的電話而引起的離奇故事,劇情節奏緊湊、有趣,充滿了懸念。

神秘電話來了

  《狙擊電話亭》這部電影神奇的地方就在於,80多分鐘的電影,絕大多數的場景是在紐約曼哈頓街角的一個電話亭裡完成。

  由科林·法瑞爾飾演的主角斯圖是一名公關大佬,他可以和紐約街頭的警察插科打諢,也可以和電視臺、電影公司的高層談笑風生。儘管有手機,但是法瑞爾仍會選擇使用公用電話,打電話前,他的習慣性動作是摘下左手上的戒指。沒錯,斯圖正在揹著老婆和其他女人打情罵俏。

  一天,斯圖和情人拌嘴後剛掛掉電話,電話鈴聲又響起,斯圖條件反射地接起來後,沒想到電話那頭卻是一個陌生男人的聲音,更沒想到這是一通長達幾十分鐘的死亡電話。對方告訴斯圖:“我知道你的一切,而且我正在看著你”,的確,對方對斯圖做什麼工作、家住哪兒、說過的謊言等等,都瞭如指掌。斯圖想掛掉電話走人,對方卻稱只要斯圖掛掉電話,就會開槍射擊,聽筒裡傳來子彈上膛的聲音。斯圖沒有理會這惡作劇般的警告,正要走出電話亭。這時,一聲槍響,一名路人已經倒在地上。斯圖嚇得魂飛魄散,動也不敢動。斯圖被徹底嚇壞了,從而被這個神秘的男人聲音給掌控住。

  這一通不知道誰打來的公用電話,就像潘多拉打開了魔盒,以後的劇情和戲碼都圍繞此而展開。沒有任何時間跨度,不需要季節更迭,更不需要人物的互相轉換,鏡頭主要集中在科林·法瑞爾身上,只有兩個人通過一部電話進行對峙,其中一個人甚至只有聲音的表現。

聲音也能演戲

  槍聲響起後,警察聞訊而來,然而他們對斯圖的解釋怎麼也不相信,斯圖還成了槍擊案的主要嫌疑人。一時間,全城轟動,斯圖的妻子和情人都聞訊趕來。在神秘人的逼迫下,斯圖被迫在媒體、路人、警察和自己一直以來所背叛卻又深愛的妻子面前,承認自己有情人,欺騙朋友和客戶等等。但神秘人還是沒有放過斯圖,逼迫男主在老婆和情人當中只能夠選擇其中的一位,另一人則要死。

  在這個世界上,像斯圖這樣活著的人實在是太多太多了。他們追名逐利、謊話連篇,沒有真實感情,不惜損害別人的利益……他們是所謂的大人物,也都是最可憐的人。如釋重負吧,當他說出一切的時候不用偽裝,不用掩飾,雖然可能失去很多光鮮亮麗的外表。

  除了斯圖,被選中的還有患有戀童癖的藝術家和黑心的股票經紀人。但不同的是,他倆因為手機通話而被當街射殺。

  斯圖最後並沒有死,成功逃過一劫,就當所有人以為兇手已經死了的時候,這個神秘的男子卻若無其事地出現在斯圖的視野裡,並且警告他好好做人,否則會一直看著他。

電話亭中的人性思考

  80多分鐘的電影,主要場景就是街區的一個電話亭。有人說這是一部具有象徵意義的電影,有些卡夫卡《審判》的意味。

  這是一場審判,槍口下的審判,判官是狙擊槍瞄準鏡後面的人,他把自己上帝化了,槍口下你必須坦誠你的罪惡,否則便扣動扳機,這場審判最終以男主面對圍觀群眾以及媒體坦承自己對妻子不忠、欺騙朋友以及客戶等等,並懺悔自己的罪過而得到救贖的機會。

  之所以選擇在電話亭,為的就是準備一個特定的情境,判官狙擊手需要斯圖在巨大的死亡壓力下發自內心地坦白和悔改。從全片來看,救贖也需要有媒體、妻子在場以及警察和狙擊手雙重死亡威脅。換句話來說,狙擊手要製造一次斯圖殺人的假象並長時間把斯圖困在電話亭中,以巨大的壓力促使其人性悔改。

  對這種懸疑片導演而言,他寧願成為玩票者,也不要成為佈道者。為了讓觀眾對他的玩法全神貫注,不惜把最後的道理說得極其簡單。《狙擊電話亭》編劇的功力很深,除了對死亡的恐懼,壓制斯圖的就是那個聲音的臺詞編寫了,反映出斯圖如何從不屑一顧,到疑惑、驚恐,再到憤怒、崩潰,以至最後的殊死一搏。

  或許我們可以從審判者的角度,試著想象一下:這個狙擊手可能在某個空間裡守候了很久,逼仄的房間內煙霧瀰漫,還有一根菸在他發燙的指間慢慢燃燒。誰又能預想那種平靜如水的聲音後面,是不是也掩蓋著一顆笑著流淚的受傷的心呢?

  整部電影時間不長,但能讓觀眾感受到斯圖在那個“驚心動魄”卻又“難能可貴”的電話亭裡所發生的一切,去思考生命中的虛偽與真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