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克:牛頓剽竊他的研究成果,死不承認,在他死後燒燬他的實驗室

如果說17世界最傑出的科學家是誰?那當然是牛頓莫屬。然而當時在英國還有一位可以比肩牛頓的科學家,他在力學、光學、天文學方面做出了不亞於牛頓的巨大成就,並且憑藉獨到的設計和製造理念,發明了無數在當時無與倫比的科學儀器,因此被稱為英國的“雙眼和雙手”。

就是這麼一個科學界的重量人物,長久消失在大眾視野裡。其原因就在,他因為和牛頓的科學觀點不同,先是在生前被牛頓剽竊研究成果,死後又被牛頓清洗倒算,毀滅他的實驗室和研究成果。

胡克:牛頓剽竊他的研究成果,死不承認,在他死後燒燬他的實驗室

胡克在光的性質上和牛頓有巨大的分歧,在胡克看來光應該是一種波,他的觀點遭到牛頓的強烈反對。為了確立自己理論的正確,牛頓做了大量的光學實驗,最後發現了“牛頓環”的光學現象,這一現象實質上證明了胡克理論的正確性,但是牛頓依然固執的堅守自己的想法,從而推導出了一個錯誤的理論。

也正是因為這個嚴重的分歧,牛頓擔心自己的結論會遭到反對,從而得不到社會的認同,讓自己的名譽受損,直到胡克去世一年後他才發表自己的光學理論,並在同時毀滅胡克的所有研究成果,來確保自己理論的無懈可擊。

而造成這一結果的重要原因,則是牛頓個人歷史一個難以消除的惡劣行徑,他剽竊了胡克的研究成果。

胡克:牛頓剽竊他的研究成果,死不承認,在他死後燒燬他的實驗室

在傳聞中牛頓因為被蘋果砸了一下腦殼,於是發現了萬有引力,然而事實是傳聞並不正確,他當時的理論也存在極大的缺陷。1679年胡克給牛頓寫了一封信,詳細的介紹了自己對萬有引力的看法,他認為天體的運動是由於有中心引力拉住的結果,而且認為引力與距離平方應成反比。

在收到信後牛頓完全沒有理睬胡克,而是繼續自己的研究,最終通過J.開普勒關於行星運動的第三定律基礎上用數學方法導出了萬有引力定律,並在1686年寫在了自己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一書中。

胡克:牛頓剽竊他的研究成果,死不承認,在他死後燒燬他的實驗室

當時胡克得知牛頓要把《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送給英國皇家學會時,他期望牛頓能提一下自己的名字,也讓自己獲得一些榮譽。但是胡克的想法,遭到牛頓的斷然拒絕,在牛頓看來胡克的想法完全是無稽之談,自己根本沒有看過胡克的信。而隨後胡克就開始控告牛頓剽竊他的成果。

在雙方辯論的時候,牛頓還說了一句有名的雞湯“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這句話其實是對胡克的嘲笑。因為胡克本人駝背矮小,牛頓說自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一面表達自己絕不會剽竊胡克的意思,一面又辛辣的諷刺胡克的生理缺陷。而被蘋果砸頭,就在後來成為了牛頓獨立發現萬有引力定律的一則傳奇故事。

胡克:牛頓剽竊他的研究成果,死不承認,在他死後燒燬他的實驗室

胡克生前可以說受到了牛頓的百般刁難和欺辱,然而他還保持著對科學的熱心和熱忱,不斷的研究發明。

李敖曾經說過一句戲謔的話“比敵人活的更長久就是成功”,這句話在胡克身上得到了驗證。

1703年3月3日,胡克走過了落寞的一生,他做出的最重要的研究成果不被時人接受。就在胡克死後不久,牛頓當上了英國皇家學會的主席,開始發表他的《光學》一書。

胡克:牛頓剽竊他的研究成果,死不承認,在他死後燒燬他的實驗室

然而一個人的影響力,有時候不是看他有沒有活著,而是看他的思想是否還被保留著。為了誅心,牛頓做出了喪心病狂的事情,他下令毀壞胡克實驗室和胡克圖書館,並將胡克的所有研究成果、研究資料和實驗器材分散或銷燬。就連唯一一張胡克畫像,都銷燬在牛頓的手中。

對胡克理論的清洗,以及牛頓在當時科學界的巨大威望,讓胡克變得極端的渺小,像跌入塵埃的一粒微塵,無人知曉。而牛頓在光學領域的錯誤,長期統治者科學界。其中不乏挑戰權威的科學家,惠更斯就是一位,然而可惜的是惠更斯數學不太好,他無法用嚴密的數學理論讓自己的觀點無懈可擊。因此牛頓的錯誤在100年之後,才被英國另一位科學家楊氏所推翻。

胡克:牛頓剽竊他的研究成果,死不承認,在他死後燒燬他的實驗室

作為偉大科學家的胡克,在科學理論上一生不得志,卻在科學制造上,大放異彩。他不但製造出了大量的科學儀器,還在城市設計和建築方面有獨到的天才,因此被科學史作者們稱為“倫敦的萊奧納多(達芬奇)”

1665年,年僅30歲的胡克就出版了《顯微製圖》(Micrographia)一書。這本是當年風靡整個歐洲的科學著作,在書中胡克向人們展示了藉助他自己發明製造的複式顯微鏡觀察到的奇妙微觀世界,

胡克:牛頓剽竊他的研究成果,死不承認,在他死後燒燬他的實驗室

“書裡描述了數百張他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標本的圖像,例如鳥的羽毛、各種昆蟲。書中包括58幅圖畫,都是胡克用手描繪的他在顯微鏡下看到的情景,而且每一幅畫都是栩栩如生。《顯微製圖》一書為實驗科學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既明晰又美麗的記錄和說明,開創了科學界借用圖畫這種最有力的交流工具進行闡述和交流的先河,為日後的科學家們所效仿。而且在《顯微製圖》中他首次描寫了細胞。“細胞”一詞便是胡克最早用來描述生物微觀結構的,他用這個詞描述利用複合式顯微鏡觀察到的軟木的木栓組織上的微小氣孔。顯微鏡在沉寂這麼多年後,終於又在胡克的手裡煥發了光彩。胡克的成果也讓科學界發現顯微鏡給人們帶來的微觀世界和望遠鏡帶來的宏觀世界一樣豐富多彩。”——《科技史與方法論》

這款顯微鏡,體積小重量輕,便於攜帶,尤其是便於讓孩子出門的時候帶著觀察大自然中的科學現象,激發對大自然的好奇心和對科學的思考。讓孩子的每一次出門旅行都變得充滿歡樂和智慧。

這種顯微鏡跟普通顯微鏡不同,它不是放在桌面上的,而是可以隨身攜帶的。也不用製作標本,孩子可以直接對著標本看。

胡克:牛頓剽竊他的研究成果,死不承認,在他死後燒燬他的實驗室

這個顯微鏡是日本名企肯高在中國生產的,但不在中國大陸銷售,而是運回日本本土銷售。有一些家長就會去海淘回來,成本高還麻煩,所以社裡就專門從日本批量採購回來。

這樣一來,就多了清關手續,而且日本人做事一板一眼,一個月只賣一批,所以常常沒貨。

胡克:牛頓剽竊他的研究成果,死不承認,在他死後燒燬他的實驗室

這個東西有多好,我剛才看資料時,我兒子在旁邊只看了一眼,就大叫:這個東西我想要!

胡克:牛頓剽竊他的研究成果,死不承認,在他死後燒燬他的實驗室

沒有任何一個孩子能夠抵擋這樣的東西!

這個顯微鏡最大放大倍數是120倍,野外看細胞壁什麼的毫不費勁,尤其是它特別小巧,加上電池只有40g,完全可以握在手心。

胡克:牛頓剽竊他的研究成果,死不承認,在他死後燒燬他的實驗室

而且做工很精良,出自日本著名的濾鏡企業肯高,經常玩攝影的一定聽過,很多專業攝影師的第一塊濾鏡就是他們家的。

胡克:牛頓剽竊他的研究成果,死不承認,在他死後燒燬他的實驗室

點擊橫幅參團購買,因為買的太火了,現在正加急從日本進口一批,先定先得。下手慢了就要再等很久了。

還有一套科學書推薦給家長,配合顯微鏡一起使用,發現現實世界《萬物有科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