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中國智庫建設與評價高峰論壇舉行

 11月8日,第二屆中國智庫建設與評價高峰論壇在京舉行。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黨組成員、學部委員蔡昉,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主任姜培茂出席論壇開幕式並致辭。中國社會科學評價研究院院長荊林波主持開幕式。

第二屆中國智庫建設與評價高峰論壇舉行

會議現場。本網記者 張哲/攝

  

  蔡昉指出,面對新的發展形勢,我們要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著力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增進國際學術交流,提升科學決策水平,為黨和政府依法、民主、科學決策提供智力支撐,這是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中國社會科學評價研究院基於自主研創的“全球智庫綜合評價AMI指標體系”所開展的智庫評價工作,有助於從理論上探索智庫發展的一般規律,從實踐上總結智庫建設的成功經驗,為加快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作出積極貢獻。

  蔡昉還結合中國社會科學院的智庫建設經驗,對如何實現智庫的高質量發展、推動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提出五點建議:一是要進一步明確智庫的發展定位,有的放矢地規劃智庫發展;二是要注重智庫內在要素的積累和利用,紮實推動智庫建設,避免急功近利;三是要將智庫建設與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相結合,使智庫真正融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四是要進一步發揮智庫在提升國家軟實力中的作用,為中國經濟參與國際競爭創造有利條件;五是要科學公正地進行智庫評價工作,為智庫建設提供引導和借鑑,在評價工作中要堅定政治方向、加強學術研究,確立評價話語權。

  姜培茂表示,國家高端智庫建設是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示範工程,啟動3年多來,在決策研究、輿論引導、公共外交等各方面成效顯著,在如何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智庫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認識成果、實踐成果、制度成果。智庫評價是激發智庫活力和研究人員創造性的重要支點。科學規範的智庫評價體系,對於完善智庫內部建設、提升智庫研究質量、規範智庫競爭秩序,對於從總體上把握智庫發展大局、指引智庫發展方向,都具有重要意義。更好發揮智庫評價的作用,需要認真總結中國智庫建設的實踐,深化對智庫評價“中國標準”的研究,逐步形成智庫評價的“中國方案”。要進一步提升智庫評價的專業化水平,緊緊圍繞決策貢獻、研究質量和體制機制創新等核心領域,拿出客觀權威的智庫評價產品。

  論壇發佈的《全球智庫評價研究報告(2019)》,對中國、美國、英國、日本、德國這5個國家以及非洲、拉美、東南亞等6個地區的智庫分別進行評價研究。這11份智庫分報告統一以“全球智庫綜合評價AMI指標體系”為理論基礎,對案例智庫在吸引力、管理力、影響力等方面做系統性分析,較好地體現了不同地域、不同政策環境下的智庫發展特點,總結了智庫發展規律和建設經驗。報告還通過智庫案例反向論證AMI指標體系,對“全球智庫綜合評價AMI指標體系”進行了多輪檢驗與修訂。

  論壇由中國社會科學評價研究院主辦。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國科學院、國防大學等高校和科研機構的200餘名智庫專家學者出席論壇,圍繞“智庫國際化建設的經驗與啟示”“通過‘一帶一路’研究看智庫對策能力建設”“智庫的對外傳播”“智庫的話語體系建設”等議題展開研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