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市南潯區八旬老人俞定錫:八年編寫三十萬字“村史”

連日來,湖州市南潯區和孚鎮陳塔村八旬老人俞定錫守著電視機,不停地收看有關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的節目。“回想以前真的太苦了,村裡人都吃不飽,現在日子好了,也不能忘記過去啊。”儘管聽力不好,但看到一幕幕發展畫面,俞定錫情不自禁跟孫輩叨嘮幾句。

今年84歲的俞定錫,小時候沒讀幾年書,靠自己日積月累的學識,用了8年時間,編寫了30多萬字的《陳塔村歷史》。該書被村民譽為陳塔村第一部“村史”,還幾經修改和補充,並自掏腰包先後出版了三次。

編寫村史,對他來說,只是一種愛好,不求名,也不求利。俞定錫說,陳塔歷史底蘊深厚,希望通過這些村史,把這片土地上曾經發生過的故事告訴大家,也激勵後人能夠不忘初心,把家鄉建設得更加美好。

1936年出生的俞定錫,10幾歲的時候由於吃不飽,便離開家鄉到上海謀生。那時,他一有空就會跑去夜校讀書,漸漸地積累了文化知識。從上海回村後,他當過大隊裡的會計,也去繭站工作過,後來當了一名小學老師,直到退休。

平時,俞定錫愛鑽研,喜歡看書、讀報,偶爾也會收藏一些字畫,查查歷史。這樣的工作生活經歷,為他後來編寫村史奠定了基礎。“當時只是一個念頭,後來就堅持下來了。”他告訴記者,有時在報紙上看到別的村有寫村歷史的,所以他也想把陳塔村的歷史記載下來,傳承給後人。

俞定錫介紹,陳塔村原名為珠村,早在戰國時期的周宣王三十六年(公元前333年),就有先人在這裡繁衍生息,迄今為止有2300多年曆史。這麼多年來,關於陳塔村的故事和傳說有很多,但這些村史軼事就零星記載著,或只在人們的口頭流傳。隨著時光流逝,瞭解村莊舊聞的人也越來越少了。

“記錄歷史,可不能閉門造車,必須尊重事實。”說起寫村史的這段經歷,俞定錫還有些感慨。他說,編村史需要參考大量的文史資料,他一邊在村裡走訪蒐集材料,一邊去查閱各種歷史資料,還要找尋本村先人蛛絲馬跡。為此,他還特意跑到湖州淘了套《湖州志》。

“有時,找一個資料就要跑好幾趟。”俞定錫告訴記者,自己邊找資料邊動筆寫書,到最終完成,用了8年時間,初稿、增刪等書寫文字30多萬字,前後共三版本。由於自己不會用電腦,書稿的圖文、排版等工作,還發動了全家的力量。

記者在2017年6月第三版印刷的《陳塔村歷史》上看到,該書從序到村名與體制的更替、名人軼事、歷任村官與村莊建設等共12章,集合了該村政治、經濟、民生、建築、文化教育、人物傳說、宗教文化等內容。儘管不是一本完整的村史,但能給後人追憶過往,提供許多參考。

1996年退休後,俞定錫一直熱心村莊建設,除了寫村史,還積極參與美麗鄉村建設,從不計較報酬。和菱公路旁的一處的卓然亭,就是他取的名,亭柱上的對聯——“來者往者珠村清新且停停,名乎利乎道路奔波休碌碌”,也是由他自創。

陳塔村村主任陳林華告訴記者,這些年,美麗鄉村建設中,需要用到人文內容的,都會找俞定錫幫忙。村裡新建的塔、涼亭、橋等建築的簡介、碑文、名字、對聯等,大多出自俞定錫的手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