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立縣喚醒水鄉東平!一滴汙水不能進湖,一塊垃圾不能入湖

生態立縣,投資32億元修復山水林田湖草

“祖祖輩輩上茅房,糞便都是直接排到湖裡,味道很難聞,蒼蠅滿天飛。現在環境好多了。”今年70歲的楊其愛老人已經在東平湖邊生活了40多年,提起村裡新建的生態廁所,讚不絕口。

生态立县唤醒水乡东平!一滴污水不能进湖,一块垃圾不能入湖

東平縣商老莊鄉潘孟於村三面環湖,僅有一座小橋與陸地相連。“巴掌大”的地方居住著100多位老漁民。“由於村莊狹小,潘孟於村沒有一個家庭廁所,只有南北兩個公共廁所。新建設的生態廁所將糞便經過6道程序處理後統一運走作為底肥。村裡還整修了路面、集中處理生活汙水,小漁村舊貌換了新顏。”東平縣商老莊鄉副鄉長武樹強介紹說。

生态立县唤醒水乡东平!一滴污水不能进湖,一块垃圾不能入湖

據悉,最近三個月,東平縣召集沿湖7個鄉鎮及東平街道的18個村莊,連續兩次召開“環湖人居環境整治”現場會,目的就是做好東平湖的生態保護。

東平湖是黃河中下游最大的湖泊、京杭大運河復航和國家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重要樞紐,也是八百里水泊唯一遺存水域。對山東、黃河乃至全國而言,地位舉足輕重。

沉甸甸的生態砝碼,更是沉甸甸的生態責任。今年以來,東平縣北學雄安,南學淳安,把“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作為生命線,堅定“生態立縣”戰略,紮實推進東平湖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11月7日,泰安市委副書記、東平縣委書記曲鋒接受採訪時表示,“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是東平發展的最大資本。要堅定不移地把生態建設作為東平發展的根本依託,不斷放大生態優勢,並逐步轉化為產業優勢。相信用不了十年,當地會有一個質的變化。”

生态立县唤醒水乡东平!一滴污水不能进湖,一块垃圾不能入湖

15日,在東平湖西岸,記者發現,數臺大型機械正在實施路基、橋涵工程的施工作業,部分區域的路基已經完成平整作業。據東平縣山水林田湖草項目負責人齊鳴介紹,正在建設的是東平湖沿湖生態隔離帶項目,“該項目將拆除沿線所有違章建築、違規餐飲場所,對於徹底解決沿線居民汙水、雨水直排入湖,保護東平湖生態環境具有重要的意義。”

東平搶抓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實施重大機遇,圍繞東平湖大生態帶建設,規劃實施了18個大項目、61個子項目,總投資32.14億元。截至目前,已投資15.59億元。

東平湖沿湖生態隔離帶項目是構建三大治汙體系中的重要一環。此外,當地通過汙水處理廠、稻屯窪溼地升級改造等工程,解決縣內的排水水質問題;通過建設生態隔離帶、社區汙水處理廠、溼地及礦山復墾複綠項目,解決東平湖周邊面源、點源的汙染問題,確保東平湖水質穩定達到三類水質。

此前,東平縣集中開展“清網淨湖”行動,嚴查重罰各類違法行為,依法拆除網箱6.7萬架、網圍8萬畝,拆除投餌機3000餘臺,共計騰空佔用水面12.6萬畝。針對湖區餐飲船隻的汙水偷排行為,東平縣也堅決予以取締。共拆除餐飲船隻21艘,取締違章建築、違規餐飲場所79家。

如今,站在東平湖畔遠眺,天水一色。沒有了“剪不斷、理還亂”的網箱網圍,也沒有了鏽跡斑斑油膩膩的違停餐船,一個水清、岸綠的嶄新東平湖正展現在世人面前。

不讓一塊垃圾入湖,將綠色DNA注入金色GDP

近期,徐州的一家工業汙泥處理廠希望落戶東平,初步投資意向超過5000萬元,落地後年納稅不低於1000萬元。這對於一個省級貧困縣來說,頗有誘惑。東平縣在考察時發現,該企業存在高汙染隱患,又在東平湖核心保護帶,雖然能夠促進經濟發展,但想到這個項目帶來的環境汙染危害,最終還是毫不猶豫地拒絕了。

生态立县唤醒水乡东平!一滴污水不能进湖,一块垃圾不能入湖

無獨有偶,東平縣一位在外創業發展的老鄉欲回報家鄉,在東平投資上百億元,建設一座120萬千瓦大型火力發電廠。考慮到環境汙染問題,也被東平縣婉拒了。

“東平縣發展經濟,不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有舍就有得,對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汙染重、能耗高的粗放型項目,東平堅決不能要。”對此,曲鋒的態

度堅決。儘管,他感到對不起上述這位熱心的東平老鄉。

新產業嚴把審批關,嚴格控制新汙染源產生。老產業的轉型步伐也在不斷加快。

生态立县唤醒水乡东平!一滴污水不能进湖,一块垃圾不能入湖

瑞星集團擁有全國最大的化肥產業規模,也是東平縣最大的工業企業。

11月4日,山東大學·瑞星蘇州研究院在蘇州工業園區揭牌成立。瑞星集團將依託研究院創建現代化的藥物研發體系,加速製藥產業佈局,將集團打造成為全產業鏈現代化製藥企業。

變化,並非發生在一朝一夕。近年來,瑞星集團積極實施轉型升級工程,先後建成了航天爐粉煤氣化項目、20萬噸/年一水葡萄糖原料藥項目、12萬噸/年無水葡萄糖原料藥項目,穩步淘汰了落後產能和工藝。

“未來5年,瑞星集團將打造醫藥全產業鏈,完全轉型為現代化的醫藥企業。力爭到2015年,實現50個藥物上市,銷售收入達到50億元,新興產業逐步超越老舊產業。”瑞星集團董事局主席孟廣銀說。

瑞星集團是東平縣堅持未到山窮水盡、先尋柳暗花明,主動轉型、成功轉型的一個縮影。當地旗幟鮮明地提出:堅決不要“帶汙染的GDP”。把“一滴汙水不能進湖,一塊垃圾不能入湖”作為施政目標,正在演繹將綠色DNA注入金色GDP的生動縣域實踐。

要綠又要富,產業興縣在文旅

走進“中國核桃之鄉”大羊鎮,一排排的核桃樹分佈在公路兩側。無論是近處的平整地兒還是遠處的一個個山頭兒上,整齊的核桃樹特別奪目。

“大羊核桃”榮獲中國首屆核桃節金、銀獎的榮譽,而且成功申報了國家地理認證標誌。全鎮現有優質核桃面積達到3萬畝,年產量1200萬斤,產值1.6億多元,僅此一項,全鎮人均增加收入近4000元。

生态立县唤醒水乡东平!一滴污水不能进湖,一块垃圾不能入湖

東平縣堅持既要‘綠’,又要‘富’的理念,做好生態經濟大文章,實現綠色崛起,讓老百姓有更多的獲得感,嚐到實實在在的甜頭。

對標雄安生態發展理念,東平縣堅持“多種樹,種好樹”,重點打造環湖、環城、大清河帶“兩環一帶”生態綠廊,既打造生態景觀,又起到了生態富民的效果。把植樹造林與旅遊開發相結合,推動“為林而林”向“為遊而林”轉變,讓葉子、果子變票子。截至目前,東平縣已完成治山整地10000畝,造林6500畝,濱湖大道景觀帶已規劃完畢,萬畝高檔苗木花卉基地開工在即。

東平湖中部的聚義島被當地群眾形象的稱之為“湖心島”。它佔地面積180畝,四面環水,是《水滸傳》中所描寫的“八百里水泊梁山”的要塞。東平縣原規劃投資20億元將湖心島打造成東平湖旅遊的“拳頭產品”。但是,旅遊業的興起也對東平湖的生態環境造成了不利影響。該縣意識到這一點之後,暫停了湖心島的旅遊項目,並對其開發和利用進行了重新論證。

生态立县唤醒水乡东平!一滴污水不能进湖,一块垃圾不能入湖

據東平縣文旅局副局長鄭德生介紹,東平縣與中規院強強聯手,《東平湖區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初步方案》已經成型。規劃提出結合東平湖生態保護和環境綜合治理、湖區民生建設和新型城鎮化、美麗湖區風貌塑造等需求,打造環繞東平湖的高品質空間,爭當全省“兩山”轉化的示範。

與此同時,東平縣正在組建文旅集團,統籌優勢資源,實行專業化、市場化運作,重點抓好現有景區運營管理工作,集旅遊策劃、投資融資、開發建設、運營管理等為一體,由當前單一觀光遊向休閒、度假遊轉變。

“下一步,我們將按照 ‘生態立縣、文旅興縣’的戰略部署,沿東平湖、大清河精心策劃影視小鎮、旅遊項目聚集區、環湖田園綜合體、康養酒店產業、稻屯窪城市溼地公園等五大文旅產業項目,傾力打造北方最大的旅遊度假勝地。”東平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張立國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