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澱蘆葦,曾經的輝煌!如今出路在何方?

相傳俺們白洋淀這一方人,是明朝初年從山西大槐樹下遷來白洋淀的。不知我們的祖先怎麼相中了這塊福地,白洋淀不但風景優美、而且物產豐富。白洋淀三種寶——菱角、“雞頭”、“王子草”!還有我們的“鐵桿莊稼”——蘆葦!既可以在“高原子”(漲水也漫不過的高地)上長,也可以在水漫過的窪地上長。


大多數人是農業地裡的多面手,既會打漁、割葦,又會種糧種菜,還會駕船、趕車,識人、談生意!

在《採蒲臺的葦》中,孫犁老先生說:“是水養活了葦草,人們依靠葦生活。這裡到處是葦,人和葦結合得是那麼緊。人好像寄生在葦裡的鳥兒,整天不停地在葦裡穿來穿去。”他還寫了蘆葦的各種用途:可以織蓆,可以鋪房,可以編簍捉魚,可以當柴燒火……

白洋淀蘆葦,曾經的輝煌!如今出路在何方?


還可以當做武器攻擊敵人,至今留有抗遼名將楊六朗火燒韓昌的古戰場——郭裡口村北的燒車澱!抗日時期,在黨的領導下,軍民開展廣泛的敵後鬥爭,成立了“”雁翎隊”,利用嫻熟的水上生存漁獵技能和迷宮一般的蘆葦蕩,狠狠打擊了日寇的囂張氣焰!有力的支援了抗戰!當時秋後人們有意識的把一塊塊葦田周圍的葦子保留,中間割掉,從而鬼子進村時,便於鄉親們和雁翎隊轉移、隱藏和宿營,同時可以預防敵人發動火攻!

白洋淀蘆葦,曾經的輝煌!如今出路在何方?

解放前,我國幾乎整個是農業社會,沒啥工業製成品,葦子是重要的生產、生活物資。

“葦薄”鋪房頂再上瓦,葦蓆鋪炕,還可以“打囤”盛糧食。捕魚達人家的巧媳婦兒還能編出各種漁具。交通通訊的不發達,“老客兒”(舊時生意人的稱呼)的貨物運輸、販賣有時顯得比土特產的生產還重要。俺們白洋淀人靠水吃水,自然產生了很多魚販子和“葦客兒”!

白洋淀蘆葦,曾經的輝煌!如今出路在何方?

這裡咱重點講說“葦客兒”。

葦子的販賣有兩條線、兩種形式,利用白洋淀上通保定、下通天津的相對便捷的水路優勢,下天津衛去賣。我“老祖”(曾祖)就是通過做“葦客兒”,到天津賣葦賺了錢,置下了多塊好地,從佃農變成了“上中農,”差點被評為“富農”。

澱邊的半水區村,用毛驢車拉著葦編成品、或只捆好捆兒、未加工的蘆葦,去販賣,本地的葦子不夠賣,有“老客兒”還到天津塘沽和唐山樂亭縣《楊三姐告狀》的村裡去買過葦,再運往別處販賣!

解放後,在火紅的年代,全國大搞社會主義建設。俺們白洋淀人民自然不甘落後,人民幹勁兒沖天,興修水利,避免水患,把葦田上用上河底的淤泥,增加肥力。

那時的春夏,生產隊要組織社員們徒手拔兩遍草,稱作“拾碗子”(音)。秋天,葦子由青變黃的時候,“大隊”還要組織民兵們“看青”(禁止打青葦)。深秋見霜後,滿澱的蘆葦完全金黃,男人們揮舞著“大鐮”,前腿弓、後腿繃,有順序的掃倒一片一片的蘆葦,動作比打高爾夫球還要優雅!


婦女和孩子們把葦子捆好捆兒,稱為“接把兒”,把只有本地人可以分清的蘆葦品種——“白毛子”、“黃瓤葦”、“雜秧子”、“栽葦”......分門別類的加以利用,“織蓆、打薄”……和編成各種魚具!最後的下腳料可以當柴燒生火做飯。

白洋淀蘆葦,曾經的輝煌!如今出路在何方?

那時俺們水區依靠蘆葦的重要性,是方圍少有的富裕公社、富裕村。“乾隆皇帝都認為俺們這是風水寶地!還曾說過:“

一澱蘆葦一澱金,白洋淀真是日出鬥金”。迷信說法——這是受過皇封之地!

“上地裡”(周圍不是水區村的統稱)很多家庭都以有閨女嫁到“水地”裡、結親為榮!

80年代的改革開放後,生產隊的“大鍋飯”體制由於越來越不適應經濟發展,正式解散!蘆葦的統購統銷時代也結束了。

有頭腦活絡的人,又充當起了“葦客兒”,開始販賣蘆葦和“葦薄、葦蓆”,經營好的,成了當時少有的“萬元戶”。還有幾位“才子”,把葦子製成了《蘆葦工藝畫》,登上了大雅之堂。這裡的人一出生就有了自己的宿命——靠葦生存!這種生活方式一直持續到2010年左右。

白洋淀蘆葦,曾經的輝煌!如今出路在何方?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改革開放初期,白洋淀周圍的小廠和生意還未發展起來,打魚收葦的收入並不比打工和做小生意差,再後來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工業製成品的增加,人們對葦子的依賴越來越小,漸漸出現賣葦難的問題。

白洋淀的地理情況——交通不便、地面小、水面大,又限制了發展小廠,相比“上地裡”整體著實落伍了一陣子。再由於工資物價的上漲,收葦變得越來越不合適,比在工廠裡做普工都不合適。人們不得不拋棄千百年來已經當做事業、寫入基因裡的生活方式。

【外人可能無法體會白洋淀人對蘆葦的感情。爸爸在彌留之際,出現幻覺,喊我:“小豬兒!趕緊去三角地(俺家的責任田)去拾點柴火,去晚了就被下地早的搶收光了!”我含著眼淚應著:“是,我馬上去!”他忘了很多人和事兒,但沒忘吃進心裡的活計和俺家的地。】

白洋淀蘆葦,曾經的輝煌!如今出路在何方?

人們開始做生意、打工,葦田則逐漸荒廢了。由於缺乏管理,舊葦沒人割,新葦接著長,俺們本地稱作“連毛生”。

成片的蘆葦被藤本野草爬滿、壓倒,過去賣給造紙廠的柴火葦是要花錢收的,再粉碎、壓塊、裝車,現在由於工資和物價的上漲,葦子白給都不夠工錢!只有一部分老年人為了打法時間,編一些螃蟹簍,還有采下葦葉賣到外地包粽子,幾乎沒有任何用處了。一到秋後,滿澱乾透的蘆葦,成了巨大的火災隱患!

白洋淀蘆葦,曾經的輝煌!如今出路在何方?

現在成了新區了,我是多麼希望有專家那向新區獻計獻策,解決白洋淀蘆葦的出路問題。不應該滿綠時是美景的一部分,金黃乾燥後成巨大隱患,而且連年退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