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鄂州:依“武”而昌-武鄂協同發展駛入快車道!

【聚焦】鄂州:依“武”而昌-武鄂協同發展駛入快車道!

鄂州:依“武”而昌——武鄂協同發展駛入快車道

【聚焦】鄂州:依“武”而昌-武鄂協同發展駛入快車道!

眼下,葛店開發區撥打固定電話,開始以武漢區號“027”開頭,正逐步向鄂州全域鋪開。

【聚焦】鄂州:依“武”而昌-武鄂協同發展駛入快車道!

正在編制的武漢大都市區規劃,鄂州作為唯一地級市被列入其中。

【聚焦】鄂州:依“武”而昌-武鄂協同發展駛入快車道!

一系列信號表明:武漢、鄂州在科技創新、產業發展、基礎設施、生活融入等方面正加快深入合作,武鄂協同發展駛入快車道。

【聚焦】鄂州:依“武”而昌-武鄂協同發展駛入快車道!

【聚焦】鄂州:依“武”而昌-武鄂協同發展駛入快車道!

公元221年,孫權改鄂縣為武昌,建都稱帝,取“以武為昌”之意;近1800年後,鄂州依“武”而昌,助力鄂東形成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區域經濟格局。

鄂州需要武漢,武漢也需要鄂州

【聚焦】鄂州:依“武”而昌-武鄂協同發展駛入快車道!

“一路向東,直達順豐。”近年來,這句話在武漢東湖高新區的招商廣告中高頻亮相。這裡提到的“順豐”,指由我國龍頭物流企業——順豐集團和湖北省政府聯合投資建設的鄂州機場,這將是亞洲第一個、世界第4個專用貨運樞紐。

【聚焦】鄂州:依“武”而昌-武鄂協同發展駛入快車道!

【聚焦】鄂州:依“武”而昌-武鄂協同發展駛入快車道!

“另有2個貨運火車站、6個客運火車站,位居全省第一的公路密度,以及沿長江約80公里深水岸線,鄂州正在建設全國首個銜接鐵水公空四種運輸工具的多式聯運示範工程。”鄂州市交通局局長劉華說。

【聚焦】鄂州:依“武”而昌-武鄂協同發展駛入快車道!

“著眼長遠,雙機場將為大城市發展提供更廣闊的想象空間。”鄂州市發改委主任彭中照說,鄂州發展需要依靠武漢,武漢的未來同樣需要鄂州!

【聚焦】鄂州:依“武”而昌-武鄂協同發展駛入快車道!

以成都突破土地資源限制託管擁有機場的簡陽為例,成都城市格局從“兩山夾一城”到“一山連兩翼”,實現千年之變;簡陽融入成都後,也實現華麗轉身。“鄂州機場建成後,武漢將成為全國繼北京、上海、成都後第4個擁有雙機場的城市,城市功能將得到極大提升。”彭中照說。

【聚焦】鄂州:依“武”而昌-武鄂協同發展駛入快車道!

作為武漢東擴的首選區域,鄂州正為武漢提供縱深腹地。從近年武漢東湖高新區佈局看,光谷東已成為承載其未來發展的重點區域。緊鄰鄂州的左嶺,智能產業園加快佈局:華為、長江存儲、華星光電、天馬微電子等引領的“芯屏端網”產業集群格外耀眼。

【聚焦】鄂州:依“武”而昌-武鄂協同發展駛入快車道!

【聚焦】鄂州:依“武”而昌-武鄂協同發展駛入快車道!

目前,武漢、鄂州兩城的區域規劃正全面對接。武漢地鐵11號線向鄂州葛店延伸,建成後將是我省首條跨城軌道交通;武漢規劃建設的武陽、鄂鹹、黃鄂、新港四條高速公路均過境鄂州;武漢外環線成型後,葛店開發區將被囊括其中;在鄂州的未來三路上,長江存儲器基地、中國地質大學新校區毗鄰而立,早已分不出哪裡是武漢、哪裡是鄂州。

【聚焦】鄂州:依“武”而昌-武鄂協同發展駛入快車道!

“全市正推動‘東湖高新-葛店(梧桐湖)-鄂州機場’科技大走廊建設,力爭打造成為武漢的成果轉化區、創業創新服務區和商務配套區。”鄂州市科技局局長趙德輝說。

【聚焦】鄂州:依“武”而昌-武鄂協同發展駛入快車道!

聯動佈局產業,形成錯位互補態勢

【聚焦】鄂州:依“武”而昌-武鄂協同發展駛入快車道!

多年來,鄂州對武漢,既有“背靠大樹好乘涼”的歡喜,也有“大樹底下不長草”的煩惱。矛盾和糾結,如何破題?

【聚焦】鄂州:依“武”而昌-武鄂協同發展駛入快車道!

“城市協同發展不僅僅是空間概念,更是持續互動的機制。”鄂州市委書記王立認為,以大城市引領的城市群因其規模經濟效應、要素集聚效應以及高水平的專業化分工,已成為經濟活力的源泉和區域競爭力的高地。

【聚焦】鄂州:依“武”而昌-武鄂協同發展駛入快車道!

“承接光谷東擴,重在延鏈,做好配套。”市長劉海軍表示,鄂州要甘當配角,主動出擊,進一步探索兩地同招共引大項目的新模式。

【聚焦】鄂州:依“武”而昌-武鄂協同發展駛入快車道!

今年以來,該市招商部門多次趕赴光谷,主動請長江存儲、華星光電、天馬微電子等企業開名單,引進其上下游“隱形冠軍”企業。同時,圍繞“芯屏端網”萬億元產業集群,加快推進三安光電、沃迪智能機器人、南都新能源二期、容佰鋰電四期等項目建設,做好光電子相關產業配套。

【聚焦】鄂州:依“武”而昌-武鄂協同發展駛入快車道!

“要讓武漢的科教等資源優勢,轉化為鄂州的創新優勢、發展優勢和經濟優勢。”葛店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萬興平說,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直接為武漢配套的佔到了四分之一。

【聚焦】鄂州:依“武”而昌-武鄂協同發展駛入快車道!

非我所有,但為我所用。華工科技的生產基地設在鄂州,其與宏潤成立的華工新能源研究院計劃選址光谷未來科技城。得知此事後,鄂州不僅沒有勸阻,反而傾力支持。“孵化在光谷,轉化在鄂州,何樂而不為?”鄂州市經信局局長方勇利說,雖然咫尺之間,但光谷相對更易吸引高端人才。

【聚焦】鄂州:依“武”而昌-武鄂協同發展駛入快車道!

嘉必優、逸飛激光兩家鄂州企業擬上科創板,市政府支持其到東湖高新區申報,政策條件更好,扶持力度更大。方勇利說:“借勢借力,錯位佈局,既有利於鄂州加快補產業短板,也避免了重複建設、資源浪費。”

【聚焦】鄂州:依“武”而昌-武鄂協同發展駛入快車道!

爭當協同示範,推進城市連綿帶發展

【聚焦】鄂州:依“武”而昌-武鄂協同發展駛入快車道!

【聚焦】鄂州:依“武”而昌-武鄂協同發展駛入快車道!

協同發展,是當下省委、省政府賦予鄂州的重要使命。今年省兩會期間,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支持武鄂黃黃城市連綿帶發展”,省委主要領導明確要求,鄂州爭當區域協同發展的示範。

【聚焦】鄂州:依“武”而昌-武鄂協同發展駛入快車道!

【聚焦】鄂州:依“武”而昌-武鄂協同發展駛入快車道!

從版圖上看,鄂州與武漢高校密集的區域緊密相連。借智光谷,是當前鄂州最大、最獨特的優勢。

【聚焦】鄂州:依“武”而昌-武鄂協同發展駛入快車道!

和葛店開發區、紅蓮湖新區一起,梧桐湖新區是鄂州對接武漢的三大“橋頭堡”之一。在這裡,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華中師範大學紛紛設立分支機構,中國科學院啟建精密測量沼山物理實驗基地,高精尖科研力量扎堆效應初顯。

【聚焦】鄂州:依“武”而昌-武鄂協同發展駛入快車道!

2016年,梁子湖區政府新建辦公大樓無償讓給華中科技大學鄂州工業研究院使用,市財政每年撥付6000萬元支持科研成果轉化。3年來,該院共引進55個院士專家團隊,涵蓋生命健康、新能源及節能技術、光電子器件、智能製造等領域,自主知識產權總量達400餘件。

【聚焦】鄂州:依“武”而昌-武鄂協同發展駛入快車道!

“我們已有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激光共聚焦內窺鏡、半導體深紫外LED等10多個科技成果孵化成功。”鄂州工研院院長劉謙說,作為市校共建的科技成果轉化平臺,該院不斷為鄂州高質量發展注入科技動力。

【聚焦】鄂州:依“武”而昌-武鄂協同發展駛入快車道!

“這正是武鄂協同發展的獨特之處,除了產業鏈的延伸,還有智力資源的輻射。”趙德輝說。

【聚焦】鄂州:依“武”而昌-武鄂協同發展駛入快車道!

隨著以鄂州機場為主體的湖北國際物流核心樞紐建設步伐加快,“武鄂黃黃城市連綿帶”被賦予新的內涵:爭創國家級空港經濟綜合試驗區。

【聚焦】鄂州:依“武”而昌-武鄂協同發展駛入快車道!

【聚焦】鄂州:依“武”而昌-武鄂協同發展駛入快車道!

在位於葛店的“武漢萬噸冷鏈港”內,一期項目已有600多家國內品牌商、近200家國外代理商入駐;2023年全部竣工後,總庫容達50萬噸,將無縫對接鄂州機場,預計年吞吐貨物價值千億元以上。

【聚焦】鄂州:依“武”而昌-武鄂協同發展駛入快車道!

【聚焦】鄂州:依“武”而昌-武鄂協同發展駛入快車道!

【聚焦】鄂州:依“武”而昌-武鄂協同發展駛入快車道!

武漢天河機場主客、鄂州機場主貨的雙樞紐格局已在眼前。冷鏈港執行總裁張相東充滿期待:“將來送上飛機的,可能正是武鄂產業協同的高附加值產品。”(全媒記者戴勁松、廖志慧,湖北日報20191118)

【聚焦】鄂州:依“武”而昌-武鄂協同發展駛入快車道!

【聚焦】鄂州:依“武”而昌-武鄂協同發展駛入快車道!

【聚焦】鄂州:依“武”而昌-武鄂協同發展駛入快車道!

【聚焦】鄂州:依“武”而昌-武鄂協同發展駛入快車道!

【聚焦】鄂州:依“武”而昌-武鄂協同發展駛入快車道!

【聚焦】鄂州:依“武”而昌-武鄂協同發展駛入快車道!

【聚焦】鄂州:依“武”而昌-武鄂協同發展駛入快車道!

【聚焦】鄂州:依“武”而昌-武鄂協同發展駛入快車道!

【聚焦】鄂州:依“武”而昌-武鄂協同發展駛入快車道!

【聚焦】鄂州:依“武”而昌-武鄂協同發展駛入快車道!

【聚焦】鄂州:依“武”而昌-武鄂協同發展駛入快車道!

【聚焦】鄂州:依“武”而昌-武鄂協同發展駛入快車道!

【聚焦】鄂州:依“武”而昌-武鄂協同發展駛入快車道!

【聚焦】鄂州:依“武”而昌-武鄂協同發展駛入快車道!

【聚焦】鄂州:依“武”而昌-武鄂協同發展駛入快車道!

【聚焦】鄂州:依“武”而昌-武鄂協同發展駛入快車道!

(來源:湖北日報 記者:戴勁松 廖志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