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第一大村”百勝村,整治河道修大路,探索紫菜新銷路

  時下,在被稱為“福州第一大村”的連江縣曉澳鎮百勝村,村民忙著收割海里的紫菜。然而,今年紫菜市場行情不太好,銷路存在困難。如何走出困境,這成了當地紫菜養殖戶迫切的需求。

  人民有所呼,政府有所應。連江縣推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走深走實,著力解決一批群眾關注的“熱”問題、基層久拖未決的“老”問題、制約發展的“難”問題。

  近日,記者走訪百勝村,看到不少可喜的新氣象。

  

“福州第一大村”百勝村,整治河道修大路,探索紫菜新銷路

整治村裡河道,村民熱火朝天。

髒臭河道通了趕海之路平了

  曉澳鎮是連江縣漁業重鎮,花蛤、縊蟶、紫菜產量位居全縣之首,轄區內的百勝村有12000多人,是福州最大的行政村。

  記者看到,在百勝村村委會的前方,有一條貫穿全村的河道,一群村民搬土運石,幹得熱火朝天。

  “以前,這是一條‘臭水溝’,每到夏天都是蒼蠅,大夥都要捏著鼻子路過。現在,河道要通了,大家正在給它做大掃除。”幾名村民剛說完,又幹了起來。

  “河道一堵,群眾的心也會跟著堵。”百勝村村委會主任孫孝遠說,村裡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從上月開始,對群眾反映強烈的河道進行疏通和整治。

  河道整治需要170多萬元,對於2017年底脫貧摘帽的百勝村來說,是個不小的數目。

  “人多力量大,柴多火焰高。”百勝村黨委書記陳昌登告訴記者,村“兩委”一方面爭取上級資金,一方面發動群眾捐款。

  村民的積極性特別高,有力出力,有錢出錢。河道周邊每戶出資1萬元以上,旅居美國的鄉賢孫清開捐了10萬元。如今,河道整治完成了一半,爭取月底完工。

  在村委會右側,有一條嶄新的水泥路,寬度達到12米。道路直通海邊的灘塗,是蟶農趕海的必經之路。

  “以前,這是一條泥巴路,坑坑窪窪。”陳昌登說,每到夏天收蟶季節,村民摸著黑、踩著泥、挑著擔,2公里的路走了一趟又一趟,肩上留下一道道印痕,十分辛苦。

  今年夏天,村裡對土路進行硬化,並在灘塗上鋪設石頭,為村民修起了坦途。村民們很支持,紛紛出資。

  現在,蟶農踩著三輪車就可以從家門口直達養殖區,從一趟100斤增加到一趟600斤,不僅節約了時間,還大大提高了效率。

  

紫菜找到銷路旅遊積攢人氣

  如今,正是收割紫菜的好時節。然而,紫菜市場行情不太好,從去年每斤十元跌到了現在的每斤三五元,百勝村民為銷路而發愁。另外,位於百勝村的牛頭山休閒漁業基地也遇到困難——這個季節沒有項目,遊客變少。

  如何讓百勝的養殖戶和企業走出困境?曉澳鎮在百勝村探索了一種新思路:鄉村合夥人

  牛頭山休閒漁業基地是連江休閒農業產業聯盟成員之一,曾幫助當地貧困戶脫貧。“這一次,漁民是我們的鄉村合夥人。我們按市場價收購村民的紫菜,他們有多少,我們就收多少,讓他們不愁銷路。”基地負責人池要超說,“對於我們來說,推出紫菜主題旅遊產品,比如收紫菜、曬紫菜、紫菜DIY等,可以吸引更多的遊客。”

“福州第一大村”百勝村,整治河道修大路,探索紫菜新銷路

遊客到基地體驗採紫菜。

  據他介紹,這種方式可以實現多方共贏:目前基地通過試點,已與五六戶達成合作,像葉美芳等一戶養殖戶可以實現年收入5萬元的目標;基地又有了人氣項目,漁民賣不出的紫菜,成了“網紅”產品,來此體驗的遊客達到1000人次。

  鄉村合夥人的項目還要走得更遠:基地計劃推出紫菜主題VR,實現晴天雨天皆有遊客;漁民正在變成新型農民——池秀芳成了基地的一名服務人員,參與管理工作;其他漁民憑藉經驗成為基地的“土專家”,負責指導遊客。

  人定勝天。福州第一大村的鄉村振興曲,將越來越高亢有力。

(記者 雷巖平 鄭瑞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