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出土一塊石碑,引西方世界關注,一丹麥人慾出3000兩黃金買走

以當代人的眼光來看世界各國的文化和信仰,你會覺得它們之間有著明顯的隔閡,彼此之間會分的清清楚楚。但把時光追溯到古代,其實,每個文明之間都有著剪不斷的淵源。就拿我國來說,雖然在清朝時期我們實行海禁,將中國與西方的文化、人文交流徹底隔絕,但是在百年之後,不僅西方的一些商品、電影在中國備受歡迎,同時中國的文化也在西方遍地開花。所以,對於古代的一些習俗與文化,我們不能立刻給予答案,畢竟歷史還有許多秘密並未被解讀出來。

西安出土一塊石碑,引西方世界關注,一丹麥人慾出3000兩黃金買走

佛教作為一個外來宗教,經過玄奘取經等一些列進程,最終通過古人的改革與創造,逐漸形成具備本土特色的漢傳佛教,並被現今的廣大中國人所接受。但是除了佛教之外,基督教也曾在中國盛行過一段時間,特別是較為開放的唐朝時期,任何外來文化都能在這片土地上找到立足之地,再加上唐王朝的繁盛,自然而然吸引來了一大批西方遊客在此定居,因為,盛傳西方世界的基督教,便通過這一途徑來到了中國,受到了唐太宗的歡迎。

西安出土一塊石碑,引西方世界關注,一丹麥人慾出3000兩黃金買走

而在歷史中,只要聽到"秦"這個字,我們往往聯想到的,便是曾經強大無比的大秦帝國,但是在歷史中還有個"大秦",這是古人對遠在地中海羅馬地區的稱謂,而基督教也正好盛行於當地,所以當基督信徒來到唐朝之後,便在長安修建了一座"大秦寺"。而在唐朝盛行的基督教,也被古人稱呼為"景教",從此之後,歷朝歷代的帝王對於外來文化,都秉持著相對友好的態度。

西安出土一塊石碑,引西方世界關注,一丹麥人慾出3000兩黃金買走

而到了唐朝中後期,一名傳教士根據景教發展,撰寫了一部《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並託付唐朝一位大臣,將此碑記刻寫在石碑上,佇立在長安的景寺之內。在這座石碑中不僅記載了景教在中國的發展,同時將中國當地的文化、宗教、以及思想也記錄在內,並與景教的發展形成一個完整了歷史脈絡。但是到了唐晚期,景教在中國的發展開始受到打壓,景教在中國的蹤跡也至此消失,而唯一記載景教曾存在過的證據,便是這座"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了。

西安出土一塊石碑,引西方世界關注,一丹麥人慾出3000兩黃金買走

但因為唐末的連年戰亂,這是這塊石碑被深深的埋藏在了塵埃中,直到明朝才再次被髮掘出來,這塊石碑一經面世,便很快吸引到了西方各國的關注,西方宗教界人士以及貴族對於這塊石碑都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希望當時的明朝政府,能夠將這塊石碑"送歸"歐洲。

但是這塊石碑明明就是在中國本土篆刻、建立並被髮掘的,怎麼就成了西方的東西了?還要求明朝將這件石碑"送歸"給他們,這一要求可真是讓人有些無語。為了防止某些人不懷好意的窺伺,當時的政府便將這塊石碑秘密的保存了起來,雖然期間受到一些波折,但終究沒有落入外人之手。

西安出土一塊石碑,引西方世界關注,一丹麥人慾出3000兩黃金買走

而到了清末民初時期,一位不遠萬里來到中國的丹麥人,在看到這座石碑後,和當地的管理人員商量,願意以3000兩黃金的價格,將其購買下來。此時被上層知道之後,立即出手中止了這場地方交易,並派人嚴加看管,如今這塊"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依然矗立在西安碑林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