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小學,缺少教師,校長基本不教課,校長說:慣例!合理嗎?

農村小學,缺少教師,校長基本不教課,校長說:慣例!合理嗎?

有人問:有的農村小學,教師人員緊張,每人基本每天都是五節或六節課,校長基本不教課,合理嗎?

校長不帶課屬於許多學校的“慣例”,但《中小學教師職稱評價標準》中鼓勵中小學校長代課,校長不帶課究竟是否符合規定,還要根據實際情況來評判。

農村小學,缺少教師,校長基本不教課,校長說:慣例!合理嗎?

不少老師對於校長不帶課頗有怨言,在他們看來,校長首先是一名教師,佔著高級職稱的資源,拿著高工資卻脫離一線教學,明顯與其教師身份不相符。而且,只有校長深入教學一線,瞭解教學過程中出現的苦難和問題,才能有的放矢採取措施,充分調動整個學校教師的積極性,減輕教師與校長之間的矛盾,真正將學校的教學質量提高。

農村小學,缺少教師,校長基本不教課,校長說:慣例!合理嗎?

校長為什麼不帶課?

實際教學之中,不少學校尤其是農村學校的校長,基本都是從優秀的一線教師提拔上來的。所以,校長本質上還是一名教師,但任職校長以後,開始從事學校的全面管理,事情雜且多,責任大於山,比如說上級各種檢查、學生安全、各種評比等等,導致校長們往往是分身乏術,沒有足夠的精力去從事教學。久而久之,校長不帶課就成常見的現象,再到後來就演變成了不少校長的特權。因此,有人質疑校長不帶課時,校長一般會回應兩個字——慣例。

農村小學,缺少教師,校長基本不教課,校長說:慣例!合理嗎?

什麼情況下校長不帶課“合理”?

對於校長不帶課,一些一線教師之所以有怨言,更多的是集中在高級職稱上。校長們一般都是以教師身份評選上高級職稱,卻再也沒有從事一線教學,這讓不少長期在一線教學的優秀教師心理非常不舒服,一個學校之中正副校長几乎把高級職稱名額全部佔完了,他們評上高級職稱的希望幾乎就破滅了。

所以,如果校長在不佔用教師高職職稱數的情況,以行政領導身份每三年一次評選高級職稱,即使競聘上高級職稱,老師們也無話可說,只不過這種方式的評選條件相對苛刻,比較難以實現。

農村小學,缺少教師,校長基本不教課,校長說:慣例!合理嗎?

什麼情況下校長不帶課“不合理”?

一是佔用一線教師高級職稱名額。校長名義上帶課,實際上卻由其他教師代為上課,等到職稱評選坐享其成,這種做法明顯就是“陽奉陰違”,想要享受高級職稱的好處,卻不願意付出相應的勞動。

二是不符合有關規定中提出的最低要求。對於校長帶課數量,教師職稱評定中提出明確要求,比如說學校整體規模小於12個班的校長,每年帶課數量不得少於120節。如果連這個基礎的數量都不夠,校長不帶課自然是難以服眾的。

農村小學,缺少教師,校長基本不教課,校長說:慣例!合理嗎?

中小學是義務教育階段,尤其在農村地區,如果一線教師數量有限,上課的勞動強度又很大的情況,校長帶課既是責任更是義務。要知道,要想讓所有教師都心服口服,校長不僅要有很好地管理水平,更要有過硬的教學實力。如此一來,教師才能團結一致,學校的發展才能夠更加長遠,校長也才能更服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