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記憶·吉隆坡TBS的印度抓飯


​2019年8月,馬來西亞,檳城州,喬治市

影像記憶·吉隆坡TBS的印度抓飯

影像記憶·吉隆坡TBS的印度抓飯

吉隆坡TBS即長途汽車總站,在這裡可以坐大巴到馬來半島各個州。TBS距離市中心有點遠,挺新挺乾淨。偌大的總站沒幾個中文字,也找不到能說中文的售票員。

TBS二樓有不少餐廳,中式的、馬來的,客人最多的還是印度餐廳。印式簡餐都是一個模式,自選,放一個盤子裡算錢。我隨便找了幾樣,配米飯,開抓。回憶起來,上次這麼抓還是在尼泊爾。有些不習慣了,但飲食就應當入鄉隨俗。

關於印度抓飯的邏輯,筆者準備另寫一篇,本文不展開。本文還是接著之前的《影像記憶·檳榔嶼的小印度》,聊聊在大馬的印度裔。

大馬的三大民族中,印裔只佔7%左右,甚至少於外勞。印裔兩極分化很嚴重,有一批從事法律、醫療、教師等體面職業,更有不少處於極貧困水平,收垃圾的、搬磚的,還有很多做飯的。在大馬,印度餐館的數量遠超過中餐館。

對此我深感奇怪,直到一位華人Grab司機解答了我的困惑。

首先,印度人勤奮。餐飲是個辛苦活,在吃苦耐勞方面,印度人和中國人不相上下,比起慵懶的馬來人強太多了。

其次是宗教問題。所有的馬來人都是穆斯林,這就意味著,他們不可能走進做豬肉的華人餐館。讓華人不吃豬肉行不行?近來豬肉漲價,影響如此之大,換了牛肉,會麼?當年殖民地時代,對華人專設了一個“豬肉稅”,咱們照樣交錢吃肉。

印度餐廳就不一樣了。偏素食、雞肉、魚肉、羊肉,各個民族都接受。此外,印度料理對馬來菜的影響很大,在東南亞,咖喱比醬油更受歡迎。

“印度餐廳也做豬肉、牛肉麼?”我問道。印度教徒不吃牛肉,穆斯林厭惡豬肉,這種飲食禁忌在印度本土就是個麻煩事兒。

“做,他們什麼都做,不在乎。”那位華人司機答道。

真的麼?不至於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