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一村莊以前以農業生產為主,如今農民全跑到市區,這是為什麼

在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區往南有一個村莊,山西人的母親河汾河正好從它的西邊流過,長期以來這裡的人民過著安居樂業,自給自足的生活。由於這個村莊位於生代晉中斷陷盆地西北部,所以地形平坦,再加上汾河水的灌溉,所以土壤肥沃,耕地資源廣闊,當地村民主要以農業為主,而作物主要是冬麥春豆,有時候間隔種植春玉米,這個村莊就是西柳林村。

太原一村莊以前以農業生產為主,如今農民全跑到市區,這是為什麼

提起這個名字,大家首先會思考的應該是兩個問題,首先第一個問題是“既然有西柳林,那麼有沒有東柳林?”,而第二個問題是“既然叫做柳林村,是不是當地種有很多的柳樹呢?”

其實確實有東柳林村,東西柳林村被244縣道分割開來,西面的是西柳林村,而東面的是東柳林村。其實早在五代十國的時候,這裡便有人定居,因為古時這裡柳樹很多,所以被叫做柳林莊,直到今天西柳林的西南位依然有很多的柳樹,甚至在村子的壩沿東面還有一個叫“樹兒隊”的果園,園子的四周都是柳樹圍繞。

太原一村莊以前以農業生產為主,如今農民全跑到市區,這是為什麼

關於柳林莊最輝煌的歷史應該就是五代十國後晉的皇帝石敬瑭曾在柳林稱帝。我們知道隨著社會的發展與經濟建設的提高,我國各地都已經實施了新農村政策,生態農業與鄉村旅遊成為全國農村建設的風潮,西柳林近幾年在政府的政策下很多的耕地種起了花卉與觀光型植物,毋庸置疑,政府是為了發展新農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而採取的措施,但是隨著回收耕地,私人承包政策的實施,也帶來了一系列的民生問題。

太原一村莊以前以農業生產為主,如今農民全跑到市區,這是為什麼

首先農民沒有種植技術,也沒有種植經驗,導致村裡的很多耕地變成了荒地;再者由於農民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基礎,導致大量的農民擁向市區,小編甚至在公交車上看到過四五十歲的老奶奶揹著包去市區打工,每趟公交擠得滿滿當當。

農村的“空巢”現象成為了西柳林村發展遇到的最大問題,村裡所有人都往外跑,首先人們的收入變得極不穩定,再者村莊建設越來越緩慢,經濟發展不起來,人們生活水平不高。

太原一村莊以前以農業生產為主,如今農民全跑到市區,這是為什麼

所以小編希望西柳林村的人口流失現象應該引來國家與當地政府的重視,我們國家要想發展的更加強盛,農村農民問題是根本問題,所以衷心的希望這些經濟落後的村莊能夠走上共同富裕的熊安康道路,使得我們的國家變得越來越強盛。

太原一村莊以前以農業生產為主,如今農民全跑到市區,這是為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